张立方
摘要: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提问目的科学趣味灵活广泛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中学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作些探讨。
一、避免盲目,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功效。千万不能随心所欲,随意发问。
例如学习了电场强度后,学生对公式E=F/q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1)在静电场中的某点处,放置一带电量为+2C的检验电荷时,所受电场力大小为8N,方向水平向右,求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2)若在该点处放置一带电量为-2C的检验电荷,则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和方向?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
(3)若在该点处不放检验电荷,则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如何?
(4)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应该由什么决定?
(5)与此具有相类似情况的还有什么物理量?(比如:加速度、电阻、电容、磁感应强度等)
这样通过几个问题,加深了电场强度的理解,明确了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别,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避免过难,讲究科学性
提问的科学性是指内容的科学性和问题本身叙述的科学性。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问题本身叙述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科学性还表现在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所有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小台阶的问题做铺垫。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考试要求,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的疑点和知识的关节点,合理组织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则不能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避免枯燥,讲究趣味性
单一、呆板、枯燥的提问,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主动回答。
例如在学习机械波的传播中,比较质点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把长度2Km的杆在1s内水平移动距离1m,那么长杆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多少?长杆运动的这个运动形式传播的距离是多少?传播速度大小是多少?这样就把复杂的波动问题用学生易感知的长杆运动代替。让学生既感觉到新颖又容易理解。
另外,对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要不落俗套,善于变换提问角度,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问,让学生听后有新鲜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
例如在高三复习时间和时刻的区别,若直接问学生,定然没有问题,如果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就可能使部分学生出现判断失误,一质量为5Kg的物体。从50m的高处自由下落,则在38末重力的功率为多少?(g=10m/s2)
四、避免教条,讲究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回答不上也不鲜见。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能死搬教条或有急躁情绪,要随机应变并冷静处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课前作精心准备是必要的,但不能不顾教情学情生搬硬套。要灵活机智,在提问时,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发问,特别是当学生答不出时,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及时调整方案,或改变提问方式,或降低问题难度,或铺设思考台阶,或分解问题要素,或提供启发信息等,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确保学生能思善思、思而有得。
五、避免偏面,讲究广泛性
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问题吸引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及学生实际设计难度不同、梯度合理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促使每—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知识水平上经过努力回答出来。得到相应的提高。不能只提问少数优生而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更不能把“学困生”弃于“被遗忘的角落”,最终导致他们思维能力愈来愈差,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课堂提问如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呢?下列三种做法值得分析:①让差生回答简单问题,中等生回答一般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综合题。②提出问题后,先叫中等生,再叫优等生,偶尔叫差生试试。③择优罚差,为了节约时间,总叫优等生回答问题,只有当差生走神时(如看小说、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或睡觉等),教师才板着面孔,提问差生。上述三种做法产生的结果只能是优生更优,差生永远是差生,都不可取。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例如我班内有几个学生喜欢踢球,在讲到质点时,就问他们足球在踢出后为什么有时做直线运动,而有时做曲线运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什么情况下不能看作质点?他们积极的参与讨论,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问有法,而无定法,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充分注意了提问的艺术性,定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