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学”而导 师生有效互动的三种方式

2009-05-29 02:08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情境活动生活

黄 长

“品德·生活(社会)”学科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事件为内容,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实施课程,属于“活动型综合课程”。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各自的兴趣、经验皆不相同。因此,他们在情境的互动过程中,会因为地区、个体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议题”或“变序的主题”,常令老师们措手不及:重置问题?索然无味。顺题而下?结构大乱。况且,无把握上好这样的课!……显然,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

那么,“品·生(社)”学科的老师们究竟要如何处理这种即时性问题呢?笔者有感于《钱该怎样花》一堂课的教学:

一、“顺聊”学生话题,直击活动的主题目标

一堂课,教师的活动设计多多。一个问题的抛出,接收回来的信号往往不是教师期望中的“过渡性”答语,“接题”还是“抛题”,为难着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

[案例]根据授课教师的设计,在《钱该怎样花》一堂课中,教师以“对钱的感受”为开题话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钱的有限性与不易性,再引导学生进入“钱的合理使用”这样范畴的讨论和认识。结果,这次授课教师面对的是莆田地区的素有“小上海”之称的“连江”县城的孩子。面对教师设计的这个开题话题,学生谈的不是钱的有限与父母的艰辛,而是眉飞色舞地大谈钱的“实用性”(好处),那种优越感溢于言表,令参与备课的笔者为执教者深忧。

面对着这样一种最接近学生发展区的敏感话题,执教者果断地抛弃了原先设计好的过渡性话题,干脆也热烈地参与学生的聊天中,“顺”着钱的“好”,聊他们是如何使这些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上加好”的——将“钱的合理使用”这样的核心问题在最短、最直接的事件里给解决了。

在这个聊天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交流热情和表现性,很“大方”地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听课教师们展示了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让听者很清晰地感受到了本省沿海地区孩子和大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孩子们的消费思想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对钱的“合理性”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活动中,教师不要刻意地以教案为教学的“蓝本”,只要抓住孩子最得意、最感兴趣的话题,参与他们的聊天活动,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探索到孩子们真正想要和需要的东西,也能很直接地解决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引发”价值目标,伺机指导现有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常受到区域性、群体性等因素的左右,对人、事和物的看法很难持客观的立场来处理。虽然,学校教育已经给予了一定的概念并使之指导其人生。但,一旦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人生问题时,教师还是要通过观察、思考,寻找恰当的机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用真切自然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生活的真谛,这里重在一个“引”字。

[案例]执教者在与学生论及“钱的合理使用”问题时,很敏感地“嗅”到钱的“万能性”的味道,教师立刻想到:在连江——“小上海”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里,学生对“钱的合理使用”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已不是问题,他们在各自家庭能干的父母的熏陶下,已经很有钱的合理使用意识,无需过多的“教化”。但这种过强的钱的意识必然会淡化良好的“学风”,而这种学风又正是学童所亟需的。为此,执教者及时地穿插了“读书论”这个话题的研讨,让学生在面红耳赤的争辩中,感悟到学习的重要性,深刻地明晰“学习与金钱”的关系,“读书论”这一非常有价值的主题便在学生原生态的生活情境中再现,并得以明确。

这个过程使笔者感到: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敏感、很到位地发现并挖掘出影响学生生活的价值话题,借助开放式的活动,使师生有效地互动,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脑海中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以有效地指导其现时及今后的人生。

三、“推及”社会事件,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

“品德·生活(社会)”学科意在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获取必备的道德知识和生活技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从目前实施的教学实效来看,学生能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感悟到的道德知识和生活技能用以指导他们正常的实际生活,但如何“跨越”这种生活技能的指引,使生活过得更富有意义,则还需借助一定的真实情境、材料,将学生直接引入主题,把学生的主题认识推向深入。

[案例]在《钱该怎样花》一课中,执教者发现:现在的孩子较自私,他们也许可以很好地守住自己的“钱罐子”,也许可以很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钱罐子”,但若要叫他们将“钱罐子”里的钱拿出来用以资助弱势群体,他们就不是那么主动、积极了。他们不能理解并感悟那些弱势群体是如何地需要他们的“帮助”的,尤其是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的时候。为此,执教者针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立刻将2008·5·12的汶川地震的受灾资料及抗震救灾的图片直接展示在众学生面前。看完图片后,当执教者将世界各地的救灾数字报给学生时,学生立刻明白了钱的真正的“合理使用之处”——意义之所在,异口同声并感情真挚地要求捐款资助灾区人民。至此,“该花的钱,千万百万都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费!”的花钱真谛就这样真实、自然地感化着学生。

在此过程中,教师主动出击,把学生的兴奋点由“钱的合理使用”的讨论中引向了“钱的意义使用”的感悟上来。教师这样提升的价值目标之所以能被学生接纳,关键在于教师能及时捕捉到教育价值的契机,并能很自然地过度到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上来,避免了教育的教条化,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标。

(责任编辑:张华带)

猜你喜欢
情境活动生活
“活动随手拍”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