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喜 章战士 黄少豪 叶 涛 徐越华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弊端,提出了“以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为基础的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介绍了南方医科大学进行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措施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网络共享平台信息化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9-0052-03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介绍
1.高校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技术路线。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在开放教育观的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使整个教育系统从宏观教育规划、战略、管理到微观学习环境、学习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模式,全面实现信息化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现代教育技术离不开课程资源的设计和应用。同时,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网络课程资源是信息时代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2.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是各级各类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它已经深入课堂,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深层次的问题:
(1)高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据调查,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尚有1/3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不甚了解或根本不知道,许多高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甚至远远低于学生。
(2)应用效果不佳,没有将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没有真正促进教学改革。据对不同类型大学学生的抽样调查统计,有65.5%的学生认为一半以上的任课教师仍然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有些教师即使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授课,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们既丢失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又没有建立起与信息技术环境相配套的课程资源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
(3)课程资源贫乏且适用性差。许多教师备课时还要花大量精力做一些低层次、重复的课件,没有充分的、优质的资源可以共享。网络课程资源贫乏加之质量较差,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二、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措施
针对我校网络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缺陷,我校在2004年就提出了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策略:按照硬件成网、软件配套、资源整合、应用第一的思路,以统一的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网络环境下适应现代教育理论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共享为途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促进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整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习方式的形成。
1.以课程建设为主导,加强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门户体系,建立统一的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课程建设。我校十分重视课程平台开发和应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自主开发了一系列网络共享的平台。
(1)教学资源中心平台
教学资源中心为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统一的门户体系,将全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统一到一个入口, 提供不同身份的角色访问。
(2)课程中心平台
课程中心旨在为我校的课程管理、课程展示、课程建设及各位教师的备课、交流、学习和师生互动等提供一个良好的统一平台。此平台为全校建设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已经作为我校网络学院远程教学的支撑平台使用,如图1所示。
(3)双语教学中心平台
双语教学中心是学校专门对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开发的平台,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特殊的双语在线课堂,通过中英文展示双语课程,构造师生共同学习及互动教与学模式。双语教学平台的良好功能取得了兄弟院校的良好评价,目前已推广到广州体育学院使用,如图2所示。
(4)网络课程平台
网络课程平台是按照网络课程建设的理念,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使先进的教学理论得以实施,形成丰富有效的多种教学模式而设计的平台。
(5)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
该平台是为教师备课提供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平台,包括网络教材、视频、图片、文本等教学资源。
(6)南方医科大学“151”工程网站
为学校申报、建设、管理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设计的网站。
(7)南方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站
为学校精品课程申报、展示提供的统一平台。
(8)南方医科大学课堂录播系统
课堂录播系统与8套课堂自动录播系统相联,为学校课程全自动录播、远程上课使用的系统。
2.以资源建设为主体,配套开发优质课程
教学离不开课程的建设,同时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强调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
(1)课程的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我们利用课程中心,对课程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网络化。目前,我们已将全校200门本科必修课程和100多门公共选修课的信息全部规范化、网络化,并逐步加强网上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论坛等功能的应用。
(2)双语课程的建设
双语课程中心同时显示课程的师资力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内容、考试样卷、教学资料(教材、动画、录像),同时设立有课程答疑的师生互动平台,目前已经建立双语课程54门。
在我校2007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我校双语教学和双语课程建设的质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特别称赞,认为双语的教学和课程建设是我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3)网络课程的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网络课程是2006年立项的校级教学成果孕育项目,目的是加快建设我校的网络教学资源,使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共建,积累沉淀,传承发展,成为大学宝贵的知识资产。
在教育技术中心自主开发的网络课程平台的支持下,教育技术中心组织全校各学科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目前,已经开课单位有20个,已建立网络课程36门,有网上视频教学资源602个。
(4)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校从2005年开始参与申报精品课程,教育技术中心协助各学科多次举行“精品课程建设论坛”、“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培训”等。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35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品牌”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大促进课程与团队的建设。
(5)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的建设
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是指在“十五”期间广东省高校建设100个教学专题网站,50个学科教学资源库,100项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试验研究。我校申报的“151工程”项目中标28项,其中专业资源库7个;专题学习网站15个;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实验研究6项。在2008年1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的“151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中,我校选送的“151工程”项目获奖7项。
3.以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线,加强立体化教材和课件开发
多媒体制作技术是我校的优势,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科开发了大量优秀的视听教材和动漫课件。
四年来,正式出版电视教材20余部,多部电视教材获得全国大奖。以医学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制作的电视教材《肿瘤分子靶向治疗》2005年获得由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教影视协会联合颁发的科教影视学术(医药卫生类)一等奖,并代表中国参加了2006年在芬兰举办的全球优秀科教影像制品展,还是唯一一部在开幕式上播放的中国科教影视片。
4.以统一平台、统一培训为主轴,强化网络信息化资源应用
为了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在应用推广上学校通过统一组织和专门培训等方式积极推进。我校组织教育技术培训1500多人次,各种平台的使用培训1000多人次。通过项目的建设、培训,更新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改进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效果
1.使我校的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取得飞跃性的发展
它基本实现了硬件成网、软件配套、资源整合、应用第一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目标,其结构如图3所示。
2.网络信息化资源平台和课程资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把以网络资源平台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实现整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首先,变演播式教学方式为师生、生生的互动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的自主学习品质。
其次,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可以课前利用网络搜集资源,教师可以课内提供资源,进行有机拓展。或布置任务,课外延伸。
最后,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与新型的教育理论结合,促进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推广,如“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等在教师的教学中不断深入推广,相关教学改革的成果也促进了我校48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经验的总结出版了专著3部,发表论文15篇、完成教改课题9项。
参考文献:
[1]高连哥.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课程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87-91.
[2]张守荣,张静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07(4):140-142.
[3]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