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从手指感觉土地的温度开始

2009-05-29 09:04杨馥红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9年5期
关键词:实践性实验室实验教学

杨馥红

编者按:在采访南京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韩丛耀教授的过程中,韩老师始终强调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未来优质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只有接受过良好的动手能力训练的同学才能更积极、自如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他形象地比喻“要想在秋天里有好收成,就必须能在春天里充分感知土地的温度,熟悉季节时令,懂得播种、施肥、灌溉等技术。”而各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正是这样一块可以为师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式学习的高产试验田,因此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金手指”并不是理工科的专属

记者:南京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如何体现学科特色?

韩丛耀:从教育部关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工作的相关政策中,我们看出国家层面已经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然而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是从理工科开始并逐步延伸到其他学科的。人文学科最初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同等地位的认可。因此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下文简称中心)一直在思考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如何体现出传媒学科的特色?我认为: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就是要以工科的实验教学为思路,以现代数字化传播技术为手段,最终呈现出具有文科底蕴的形式成果。因此我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既符合理工科实验科学要求又迥异于理工科的阶梯式实验板块,培养复合型全媒体人才。具体分为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基础型实验教学。由于传媒专业的学生大多文科背景,长期缺少工科类的实践动手机会,这使得他们缺乏良好的技术技能训练,在学习初级阶段无法胜任一些技术性工作。例如,摄影、摄像、录音、网络技术等。为此我中心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专项实践动手课程,让低年级学生迅速熟悉现代传媒工具的基本技能、掌握传媒设备的各种操作技巧等。让手指和头脑一样灵活、一样会思考。

第二,提高型实验教学。针对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中高年级学生,除了熟悉原有的各种传媒设备、技术等,我中心立于世界传媒技术发展的前沿,促使学生打包认识,激发他们融会贯通各类技能。比如:通过设置实验提供学生操作从纸媒到视听媒介、网络新媒体一体化流程的平台。这样的训练促进学生成为传媒工作的多面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夯实了坚实基础。让手指成为思想表达的工具。

第三,研究型实验教学。对于有一定能力和研究兴趣的学生,我们提供从事传媒研究的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提早进入业界状态。我们建设的不仅是一个教学示范中心,更是一个以学生为本的重点实验室,让学生形成重点实验室的使用概念。在文科类实验室中,我们传媒实验中心的师生也能像理工科那样解决一些具有专业门槛的高深问题。让手指“点石成金”,进而变成金手指。

全面整合有限的传媒教学资源后,我中心合理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受益面。因而我们的实验室不但面向南京大学所有的师生开放,同时面向全国开放,其中包括传媒业界。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建成一个向世界传媒业界、学界全面开放的传媒教学研究中心。

我认为:我们中心实验教学建设最大的学科特色就是时刻秉持传媒专业的精神、紧紧抓住传媒技术的基点、充分运用传媒工具的特性,来从事新闻传播实验教学活动。

突破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

记者: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促进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教学?

韩丛耀:一方面,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采编网络化、传输数字化、处理信息化的传媒时代;另一方面,有限的教学资源与高校扩招后的急剧扩大在校生人数的激烈冲突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首选:

第一,拓展教育资源。信息化手段的实施,将所有实验课程和所有实验教程统一放置到同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上,这不仅满足了校内师生的使用,同时还为校外资源分享提供了便捷,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第二,无形地模拟或叠加了实验空间。一个老师可以把实验教学课程的精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重复性分享。学生无论校内校外,无论学期假期,只要有意愿都可以顺利完成课程选修,这就将传统线性二元的时空范围拓展到多维度的网状节点。

第三,辐射效果明显,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种公开性质的平台化教学,鞭策教师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精益求精,甚至达到互相督促改进教学质量的群体效应。

中心的教学活动没有信息化手段是万万不行的,但信息化手段不是万能的。信息化应用并不能解决各类实验室重复建设的问题。我建议今后人文社会科学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室建设要进行软配制流程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思路,按不同阶梯要求灵活进行零部件式建设,要求这些实验室放弃固件配置的传统模式,引进可重复、可转移的多功能配置,必要时可实现各类实验室的兼并重组,让师生们能够更充分合理地应用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

特立而非独行

记者:实验教学中心的建成和通过国家级示范中心的评审对整个学校和学科的教学有何促进作用?

韩丛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评审对学校和学科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促进文科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模式,开始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兼容。

第二,让文科学生也能够像理工科学生那样,在有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理直气壮”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性学习。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更倚重行万里路,在学校、社会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实践学习,培养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极大地促进理论教学。通过实践,学生会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便会反过来寻找理论知识的支持,这样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了极大地深化。可以说一个学生的理论上有多深就在于他的实践面有多广。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虚假。

现阶段高校的实验教学、教学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普遍陷入纸上谈兵的误区,尤其是文科类,因此中心的示范意义显而易见;同时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评审工作不仅促进了传媒类学科,同时也促进了南京大学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的推广与深化。通过这次国家级示范中心评审的申报,我中心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对评审工作各项政策条款的仔细梳理,我们把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工作的各项章程具体落实、合理细化,为以后中心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摸着石头继续探索

记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今后工作中将会采取怎样的建设与运维机制?

韩丛耀:如果说实验中心建成、通过评审难,那么让实验中心正常地运行并不断更新设备、完善管理更难!这将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像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我们中心今后的工作也是如此。

中心建成后,我们务必保持实验室的先进性、探索实现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转、生存和发展的机制;通过自身积累和各方筹措去实现设备更新,而不仅仅靠国家的拨款、学校的投入。我们现正在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实验中心运行模式的探索:

第一,社会化。在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教学实验中心在空闲时间段要把部分资源社会化,用社会化的管理、社会化的运维来保证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行。

第二,校企合作。实验室通过和企业的合作,解决部分实验室建设和购置、维护设备的经费困难。这样在不影响政策执行的情况下,探索有利于教学实践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多方共赢。

第三,项目化。对于大宗采购、建设工程,我校有专门的实验教学与装备管理部门,他们会帮助我们以项目的方式公平、公正进行工程招标以保障建设的高质量和购买的低成本。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记者:实验教学中心未来的教学和建设有何规划?

韩丛耀:我们要在未来三年里稳固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找出与国内一些兄弟院校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方面的差距,好好学习,尽快弥补;同时,国外一些高校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探索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我们就要大胆贯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放眼全球,瞄准国际化标准,局部推进。未来的竞争一定要向国际化延伸,只有瞄准国际,我们才能培育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践性创新人才。

记者:在就业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中心的实践培训有何应对举措?

韩丛耀:传媒业界的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已有的经历、资历,重点评估他们业务的实际操作水平。针对此,我们只有通过量化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善于动脑,在实践过程中有意培养同学们的“金手指”,以此去敲开未来的职业之门。

给兄弟院校的建议

记者: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中心的评审后,您对其他兄弟院校实验中心的建设和评审申报工作有何建议?

韩丛耀:有几点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和大家分享: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一定要重视评审工作。因为只有通过对教育部评审相关文件的学习;对实验教学中各项要求仔细的研究,我们才能改变对原有实验教学一些不够准确的观点,使我们的目标更明确,把不足的地方及时地调整过来。

第二,申报就如同赶考,是做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带着“镣铐”跳舞,要完成规定的动作。读懂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后,要确实从这些文件的各个细节方面着手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各个评审院校可以依据这些具体的评价指标一一对照自己的现有情况,看看是否达到了评审示范中心的基本要求。

第三,实事求是地从事评审申报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突出自己的优势,也要承认不足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反思后要积极地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

第四,注重细节,始终如一。所有评审专家从专业素质到工作态度都是资深而严谨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申报进程中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一以贯之的申报和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评审结果。

最后想说,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和校内的师生固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建设性意义,但是这项工作的根源是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只有从根本上重视对学生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实验教学,才能担当起培养理论实践兼优的创新型人才的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理论始于实验。

猜你喜欢
实践性实验室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