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减排,美国倒逼中国?

2009-05-29 14:35高文欢
南风窗 2009年10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奥巴马

高文欢

美国环保协会的全球项目主任戈德马克表示,一旦美国对碳排放实行立法,将使得美国这个最大的经济体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这对仍在大量使用燃煤、水泥等建设高排放工业的中国将构成很大压力。

似乎是为了在艰难时世展现自己兑现“缓解全球变暖”竞选承诺的勇气,奥巴马在今年3月28日提议发起“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变化论坛”。论坛的正式日程是在7月于意大利拉马达莱娜举行17个经济体领导人参加的峰会,而其预备会议于4月底在华盛顿召开,该会结束的第二天,正是奥巴马上任100天的日子,不可谓不暗藏匠心。

类似的气候变化论坛在前总统小布什任内曾举行过4次,但笔者发现国际媒体鲜有报道,这也许是因为多数人不看好小布什在减排温室气体上的立场,认为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框架之外的论坛机制居心叵测。而这一回因为是在环保问题上有过高调承诺的奥巴马在推动,所以看客明显多了起来,而来捧场的也大多觉得没白来一趟。

正如参会的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苏伟司长所说,奥巴马政府意识到作为历史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需要承担历史责任,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和鼓励。

奥巴马姿态大于实际

4月27日在华盛顿开幕的气候变化预备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调:“奥巴马总统将全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再有任何怀疑,并准备领导和决心弥补过去失去的时间。”希拉里还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导致食品、水和资源的竞争加剧,可能进一步引发冲突、不安和人口转移,对后代有长远影响。

那么,奥巴马真的准备甩开膀子,在气候变化领域大干一场了吗?未必。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在4月27日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讲话中,奥巴马承认他一直期望的一项目标可能需要等很长一段时间——1.5万天才能够真正实现。换句话说,美国需要花费41年,到2050年才能真正将全国的碳排放减少80%。这个象征性大于实操性的时间刻度,就跟左派游击队预测他们能够在2050年实现接管整个印度一样长远。

奥巴马竞选时的“政纲”稍微具体些:美国将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立法,且每年制定目标,力争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最终在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此外,每年将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投资15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500万个新就业岗位,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提高能效和发展低碳经济道路。

然而,正如一直“挺奥”的“股神”沃伦·巴菲特所言,奥巴马就职之后的“头号任务是赢得经济战争,第二、第三号任务也是赢得经济战争”。新政府希望在执政百日内面面俱到,结果“目光没有锁定在关键点上”,导致“对外表现强于对内”。即便是对内,在国会几经周折通过787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计划之后,气候变化问题也尚未提上议程。

4月27日,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协会发布评估报告,断言奥巴马政府在今年内将不可能对碳总量控制和交易进行立法,尽管这是他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内容。美国环保协会的全球气候项目主任彼得·戈德马克(Peter Goldmark)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表示:“我们无法判断国会将在今年内就气候变化问题做什么决定,尽管他们非常重视这块。”

面对支持者的疑惑,在上任百日仍享有65%支持率(为近50年来第四高)的奥巴马总统试图将减排问题与经济复苏挂起钩来。除了一直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恢复经济外,他还透过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对外宣称。能源环保计划与复兴经济计划“须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要达到减排目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能源技术的突破”。

将减排与复苏挂钩或许是奥巴马班子的创见,但技术决定论却不啻重弹小布什政府的老调。不过后——论断的天然好处是可以拖延时间,逃避公众压力,这也正是在金融危机重压下难得喘息的奥巴马当前亟需的。中国也讲技术决定论,但主要用于对外讨价还价,迫使美欧日转让技术,而不是所谓的中外“联合研发”未来技术,起码,目前还不是。

正如尽管奥巴马在核裁军问题上的立场其实和小布什大同小异(例如奥巴马最近称“只要世界上还有核武器,美国就会保持足够抑制对手和保护盟友安全的核武库”),但被他当作终极理想鼓吹的“无核武世界”还是让许多人激动一样。“巧实力”用诸减排领域就变成:尽管推动减排迟缓,奥巴马却始终不愿意丢弃这张牌,而是变着花样打太极。

中国在美欧之间游走

今年3月,笔者在伦敦采访英国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时,他表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英国期待中国扮演领导者角色。这话当然不全是恭维,而带有警示的意味。

2012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联合国为此再三召集气候大会谈判“修约”,但2007年底在印尼巴厘岛、2008年底在波兰波兹南举行的谈判都进展缓慢;今年12月的丹麦哥本哈根会议原本是众望所归,不想又被金融海啸波及,导致国际社会行动意愿不足。

《经济学人》杂志不无揶揄地评论说:“即使在世界经济最好的时代,中美欧三方就气候变化问题取得进展都十分艰难,更何况今年看来是最糟糕的一年。所以哥本哈根大会上不大可能达成实质性协议,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重复2000年的京都会议——谈判破裂,定下来年会议时间,明年再谈。”只是,所剩时间已经不多。英国国际环境发展研究所(IIED)新闻发言人迈克·沙纳汉(MikeShanahan)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若今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上全球不能达成共识,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前景将变得十分黯淡。”

目前主导全球减排进程的仍然是欧盟。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伞形国家集团(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赶上。可以说,尽管减排谈判中存在所谓“两大阵营、三股力量、四大矛盾”的说法,但哥本哈根会议能否达成协议,将最终取决于美国、中国和欧盟这三大主要排放国家;印度最多是作为新兴排放大国提提要求。

2007年3月,欧盟设定了“20-20-20”目标,即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奥巴马曾承诺在美国目前基础上减15%,回到1990年排放水平);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作为欧盟中的先行者,英国王室已于2009年3月正式批准4个月前在国会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从而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为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

华盛顿方面,若要奥巴马在国会提出气候变化立法,至少还要等到2010年。目前存在的主要立法障碍是:汽车、石油等行业衰退和大量企业裁员,引发许多行业和工人对限制排放将增加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担心,以及政府注资开发清洁能源容易引来国会杯葛。

“美国国会到底准备在气候问题上怎么做,很多人认为可以采取强有力措施,因为奥巴马总统已经十分强大,如果他执意推行,完全有可能实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美国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员、富布赖特学者古德丹(Dan Guttman)教授告诉笔者。

事实上,就在4月28日华盛顿预备会议闭幕当天,共和党元老、79岁的联邦参议员阿伦·斯佩克特(Arlen specter)突然宣布改换党派,退出共和党,加人民主党。这使得民主党在参议院达到60票,足够压倒两院任何反对的声音,同时也让奥巴马更为强势。

“倘若奥巴马立即采取行动,那将对中国产生很大冲击。”美国环保协会的全球项目主任戈德马克表示,一旦美国对碳排放实行立法,将使得美国这个最大的经济体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这对仍在大量使用燃煤、水泥等建设高排放工业的中国将构成很大压力。

当然,中国也没有坐等压力到来,除了已在5年规划中承诺将在2006-2010年期间节能20%外,还提出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5%。对于希拉里鼓吹的“美国只是负担过去排放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负责未来将要排放的责任”,苏伟司长在华盛顿预备会议上给予了回击:“从现在的科学认识、美国的历史责任以及给发展中国家腾出必要发展空间等方面来看,美方目前提出的减排目标是不够的。”苏伟还称,中美双方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建立定期的部长级对话与合作机制,以便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到一致努力。

“在擘划解决方案方面,中国同美国会有很多机会合作。奥巴马总统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威胁,因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借气候变化带来的机会,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的依赖,进而打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英国国际环境发展研究所新闻发言人沙纳汉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协调减排责任。开启清洁能源技术转移等谈判,此外还要考虑公平原则,因为发达国家投资的大量制造工业就在发展中国家。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奥巴马
北极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保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