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说明
为推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自觉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贵州日报社、当代贵州杂志社共同举办本次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竞赛。
一、竞赛试题
竞赛学习资料为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竞赛试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范围内拟定,共80道选择题,每题有A、B两个备选答案,其中一个为正确答案。答题时,只需在答题卡(按同等比例复印有效)上把正确答案对应题号的○用钢笔或签字笔涂黑即可。
竞赛试题由《贵州日报》、《当代贵州》、《理论与当代》刊登。
二、参赛方式
本次知识竞赛活动面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各地党委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和各单位可有组织地参加竞赛。
答题卡的寄送:各县(市、区、特区)党委宣传部、各市(州、地)直机关单位将答题卡送各市(州、地)党委宣传部,由各市(州、地)党委宣传部统一送当代贵州杂志社先锋书社;省直机关、高等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各自向当代贵州杂志社先锋书社寄送本单位的答题卡。以个人名义参加竞赛人员,可将答题卡直接寄当代贵州杂志社先锋书社。竞赛截止时间:2009年6月10日,以答题卡送达时间和寄出邮戳为准。当代贵州杂志社先锋书社地址:贵阳市广顺路1号省委大院10号楼;邮编:550002;联系人:曾力维、戴晓娟;联系电话:0851-5890189、5895348;电子邮箱:69697@qq.com。
三、阅卷评奖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50名,每名奖金200元;二等奖100名,每名奖金100元;三等奖200名,每名奖金50元;组织奖15个,每个奖金1000元。主办单位将组织人员对答题卡进行评阅,将完全正确的答题卡分组进行随机抽奖。组织奖根据参赛地区和单位的竞赛组织情况和参赛人数评定。6月下旬,将在《贵州日报》、《当代贵州》、《理论与当代》上公布获一、二、三等奖个人和组织奖单位名单。
1、党的________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十六大
B、十七大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________。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建设有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科学发展B、科学发展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_______。
A、最新成果B、最高成果
5、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________。
A、全球化
B、中国化
6、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________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A、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
7、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实际和________相结合,才能充分显示出其真理的力量和强大生命力。
A、时代特征B、历史条件
8、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________。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革命理论
9、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完成了________的历史任务,创建了新中国。
A、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社会主义改造
10、毛泽东同志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在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________的问题。
A、社会主义
B、经济特色
11、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________历史新时期。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改革开放
12、我们党遵循________的规律,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认识-实践-再认识B、实践-认识-再实践
13、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倡导________,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
A、经济建设
B、社会建设
15、在党的________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十二大
B、十三大
16、________,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理论概括,从根本上解除了束缚人们的思想障碍。
A、1991年
B、1992年
17、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________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A、完全
B、初步
18、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把它称为________。
A、“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邓小平理论”
19、党的________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A、十三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四中全会
20、江泽民同志说,他始终关注两大问题,一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是坚持________、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四项基本原则
B、党的基本路线
21、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党的执政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党的________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十五大
B、十六大
23、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________的最新成果。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5、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6、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_______。
A、新时代
B、新境界
27、党的________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A、十六大
B、十七大
28、2007年,我们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________。
A、宪法
B、党章
29、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________以上的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速。
A、9.8%
B、8.9%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________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总体小康社会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________。
A、思想基础
B、政治基础
32、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A、根本前提
B、重要理论
33、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________。
A、“统一意志”
B、“统一行动”
34、胡錦涛同志指出:“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________。”
A、力量源泉
B、重要基础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________。
A、精神支柱
B、政治保证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________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A、区域发展
B、世界发展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在我们党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借鉴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吸收借鉴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A、其他国家政治模式
B、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A、成功
B、正反两方面
3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________精神,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A、求真务实
B、勇于探索
40、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________。
A、立论基础
B、理论基础
41、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________没有变。
A、基本矛盾
B、主要矛盾
42、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________。
A、实践依据
B、唯一依据
4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________,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A、改革开放
B、思想解放
44、________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
A、人民群众
B、特殊人物
45、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________。
A、实现什么样的执政、怎样执政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________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A、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B、共产党执政规律
47、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进________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A、党的建设
B、先进性建设
48、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初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________的认识。
A、自身建设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49、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________的根本利益。
A、最广大人民
B、社会大众
50、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党的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
A、先进性建设
B、执政能力建设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论观点,深化和丰富了对________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理论。
A、党的建设规律
B、共产党执政规律
52、提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是要靠自己的发展,________“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的是同志。
A、邓小平
B、江泽民
53、江泽民同志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执政理念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________。
A、重要任务
B、第一要务
54、胡锦涛同志强调:________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A、和谐
B、发展
5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__。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________。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当家作主
57、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
A、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
B、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58、________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A、和平与发展
B、改革与开放
59、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________。
A、和平发展
B、合作发展
6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改革开放是_____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6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________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市场
B、计划
63、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________等重大问题进行的创造性的探索,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A、发展成果由谁享有
B、发展成果归谁所有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________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A、相互联系
B、相互包含
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________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A、一脉相承
B、全面继承
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遵循________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A、社会发展规律
B、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6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___。
A、发展
B、发展经济
6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____。
A、科学
B、以人为本
6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
A、又快又好
B、全面协调可持续
7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________。
A、突出重点
B、统筹兼顾
71、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_____、教育人民。
A、武装干部
B、武装全党
72、要坚持以________为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
A、领导干部
B、共产党员
73、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大众化
B、社会化
74、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________。
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75、解放思想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
A、重要举措
B、一大法宝
76、_____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改革开放
B、社会和谐
77、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________统一起来。
A、人民群众的拥护程度
B、社会可承受的程度
7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本质属性
B、基本特征
7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是________、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民主法治
B、民主自由
80、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努力做到“五有”,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________、住有所居。
A、老有所养
B、困有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