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与
过去几年内一直稳步向上的空调产业面临着太多的变数,在低谷中艰难前行的空调行业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发生剧变吗?
2009年2月,一则“买空调,请屏住呼吸……”的广告充斥中国南方各大媒体版面,在2009冷冻年度旺季到来之前,美的以30%的降幅加温了国内空调市场,在这个充满未知的2009年,饱经风霜的中国空调行业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价格悬疑
美的在南方市场的大张旗鼓引发了整个行业在价格上的高度关注。对此,美的空调国内营销总监陆剑锋表示:“在美的拉低变频空调价位的同时,面对如今的市场环境,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大规模促销是必要的,从此次促销的执行效果来看,终端销售非常好,为2009冷冻年度的淡季销售增加了亮点。”
在此后的两周,各大空调厂家老总频繁出入苏宁华北区总部所在地——富邦大厦。苏宁华北区执行总裁范志军豪气干云,他表示:“此次空调大战将是2004年以来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冼牌行动,目前已有10万台历史性特价空调到位!”他还表示,今年主流空调产品的价格定位是,1HP挂机价格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均价1600元下降31%:1.5HP挂机将达到1600元,比2008年均价2400元下降30%以上;2HP柜机将跌破3000元,比2008年均价4500元下降33%;4级、5级能效空调最高降幅则将超过40%。
苏宁电器空调业务总监程飞称:“苏宁已经拨款30亿元作为专项资金,致函国内外空调知名品牌,如美的、海尔、志高、奥克斯、海信、科龙、格兰仕、长虹、松下、三菱重工、惠而浦等,将在3月份采购百万台以上空调。几乎所有品牌均对降低售价表现出积极的回应。”
在苏宁之后,国美亦抛出百亿元空调采购单——国美、永乐、大中、三联四大品牌将在2009年联合采购价值100亿元的空调,仅海尔一家就签下16亿元采购订单,正式启动了2009年空调降价促销大战。国美有关人士称:“由于此次采购量大,厂家提供了更多的价格支持,相应空调产品比市场同等产品便宜300~1100元。”
变频热点
在海信、海尔推动变频空调销售多年之后,2009年9月随着变频空调能效标准的正式实施以及定速空调新能效标准的即将出台,变频空调突然备受关注。
美的迅速于2009冷冻年度伊始便推出了五大系列180。正弦波变频空调,又于2008年12月宣布与三洋、东芝、松下、IR等世界级供应商签订250万套变频零部件采购协议。将通过规模采购发动变频价格战,把旗下变频空调的价格下拉100~1000元。
“变频空调有节能、舒适的特点,我们希望把变频空调做到目前能效3级定速空调的价位,如果国家把空调能效入门标准提高到3级,相信变频空调会给定速空调带来很大的冲击。”美的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总裁陆剑锋表示,“2009冷冻年度,变频空调在美的家用空调国内销量中的比重已从以前的3%~5%,扩大至12%~13%。美的希望明年国内变频与定速空调的销量占比,会进一步扩大到2:8。”
力推变频多年的海信则在近日推出了360°全直流变频空调。此外。海尔、志高、奥克斯等几乎所有的国产品牌都推出了变频空调产品,但变频空调真的会在2009冷冻年度大行其道吗?
程飞介绍说,在苏宁系统内,2009冷冻年度的淡季市场,变频空调的产品比重同比上升了20%,但销售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目前变频市场需要耐心培育,厂商大力推广的同时,尽量不要在技术角度相互攻击。他还强调说:“现在国家政府节能采购也纳入了变频空调,这对变频空调获得消费者认可是个利好,但市场秩序一定不能乱。”
旺季猜想
全球经济环境并没有因2009年的到来而变好,在金融危机逐渐波及中国国内的情况下,中国家电市场的终端消费力也受到影响,同时,房产市场并没有明显起色,空调行业在2009冷冻年度的旺季来临之前仍在惨淡经营。
据产业在线统计的数据,2008年空调总销量为6527万台,同比减少3.5%。2009年1月空调总销量为374万台,同比减少39.8%——空调行业正处在艰难时期。格力电器市场部有关人士表示,2009冷冻年度是空调行业的平台期,虽然经济环境不好,但这是经济规律,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陆剑锋则称,虽然内外销市场阻力很大,但美的在2009冷冻年度的销售计划没有变更,仍然争取要实现1100万台的总销量。
然而,并非所有空调企业都对2009冷冻年度表现出足够的信心。在采访中,多数空调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谈销售目标不合时宜。
在内外销市场压力重重的情况下,国家的有关政策则相对为空调行业提供了帮助。在空调产品列入“家电下乡”范围之后,许多企业已经表示将尽全力在2009冷冻年度的销售旺季开拓农村市场,提高销量。
与“家电下乡”的利好政策相比,定速空调新能效标准的推迟出台则让低谷中的空调企业松了口气。2009年3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王若虹明确表示,新能效标准推迟出台,主要原因是厂家对新标准的细节分歧很大。而与此同时,国美、苏宁以及海尔都在对外宣称,将大力清除能效3级以下的产品。在全球性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产业的矛盾焦点是如何去降低企业成本、如何去解决现金流、如何去消化高库存等现实生存问题,以保证企业安然度过经济寒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