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其武 傅莹楠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对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信贷过度膨胀在促成大萧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西方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就金融部门促使经济周期的形成和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特别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了银行监管者的高度重视。为熨平银行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很多监管当局提出了逆经济周期监管的思路,本文试图对这些思路进行系统梳理,并就如何提高逆周期监管的效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经济周期与银行运行
银行运行的亲周期特点
2009年,金融稳定论坛发表了解决金融体系亲周期性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亲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简单来讲,就是银行信贷在经济复苏阶段扩展,推动经济进一步高涨;在经济衰退阶段收缩,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银行的这种亲周期行为会推动经济周期的形成和加剧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从而最终危及到宏观经济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银行运行亲周期的原因
银行运行亲周期的内生性。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银行亲周期行为的重要内生性原因。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在经济衰退时期,即使是那些没有风险、能够获利的项目也难以获得融资,这将会造成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而在经济处于上行期时,银行对经济前景预期良好,更乐意发放贷款,对抵押品的要求也放松了,信贷评审标准也有所降低,企业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宽松的信贷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银行运行亲周期的外生性。一是银行资本监管加剧银行的亲周期行为。自1999年新巴塞尔协议第一轮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很多学者、实务界人士以及监管官员都对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很多意见,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亲周期。即要求银行在经济紧缩期配置更多的资本,而在经济上升期配置较少的资本,使经济紧缩期的信贷更加紧缩,而在经济上升期的信贷更加宽松,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周期波动,而不是缓和平抑经济周期波动。二是贷款损失拨备具有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其计提充分与否,直接影响银行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进而影响银行的放贷行为。在经济高涨期,贷款违约率下降,银行会相应减少计提的拨备,表现出更高的利润水平,分配更多的利润,并进一步提高放贷的积极性。在经济萧条期,贷款违约率上升,银行需要计提更高的拨备,财务状况恶化,放款能力降低,使经济萧条更加严重。三是公允价值的影响。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过于强调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这严重加深了次贷危机的影响。面对急剧下跌的资产价格,需要将价格下降的影响及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值,而这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还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应对银行亲周期行为的基本思路
由于银行的亲周期行为对次贷危机带来严重的影响,各国监管当局普遍建议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轻亲周期行为对经济的波动。
提出前瞻性的资本充足要求
根据经济周期变化,调整最低资本要求。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商业银行在计算最低资本金要求的时候,应随着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变化,在经济扩张时期增加持有资本金,从而为随后衰退到来时的大量损失提供足够的缓冲;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应减少持有资本金,增加贷款投放,从而刺激经济尽早走出低谷。这种方法可以保证银行在经济繁荣的时候积累足够的资本金,以缓冲衰退来临时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可以防止经济过热或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研究逆周期的风险权重调整方法。监管部门可设计一个逆周期的风险权重调整方法,达到适当提高经济上升周期的资本要求、降低经济下降周期的资本要求的目的。如在经济高涨期,如果监管当局发现银行贷款迅速向特定高风险行业聚集,可以增加对特定高风险资产或行业的风险权重,尽管资本比率要求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计算风险资产的方法发生了变化,导致银行监管资本要求上升。
要求银行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评定资本的充足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压力测试,要求采用IRB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建立合理的压力测试过程,包括一般性的压力测试以及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压力测试,可以帮助采用IRB的银行分析不利市场情形下可能发生的资产组合损失,从而平滑资本充足率的波动性,缓解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效应。
更加审慎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建立前瞻性的贷款拨备计提体系。在完整周期内,对风险状况进行测度,即考虑贷款在整个贷款周期内可能会由于出现经济衰退而导致未来的贷款违约增加。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比例应该以贷款期内的平均损失率为基础。这样,尽管经济上升时期的损失率小于平均损失率,但按照平均损失率计提的超额拨备可以用来抵消经济衰退时贷款损失的大量出现,减轻了贷款损失对银行利润和资本的侵蚀,从而对信贷紧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建立动态损失拨备制度。目前在平滑拨备计提亲周期性的具体实践中,最复杂的方法就是采用动态拨备的方法,这种方法运用的典型国家就是西班牙。动态拨备的基本运作思路是要求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多计提贷款损失拨备,以提高未来偿债能力和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而在经济收缩时可少提拨备,以增加银行的利润和维持资本充足率水平,同时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放贷,以刺激经济的复苏。动态拨备是按照统计模型根据长期预期贷款损失来提取拨备。在动态拨备体系中,银行除了拥有一般拨备和专项拨备外,还建立了统计拨备,总拨备就是这三种拨备之和。其中统计拨备是根据预期的经济周期变化产生的风险来提取的拨备,其计量是建立在资产的预期损失基础上的。当经济处于上行期时,
一般拨备和专项拨备通常都是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的,而统计拨备会增加。也就是说从当前利润中为经济衰退期的预期损失计提了拨备,利润的减少会使银行资本规模下降,从而影响到资本充足率。在不增加资本的情况下,银行必须削减贷款,从而缓解了经济过热。而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由于专项拨备与总贷款之比上升,则会减少统计拨备,因为银行此前已经提取了一部分这种拨备了,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放贷,缓解信贷紧缩对经济的恶化作用。
配合存款保险的政策组合设计应对亲周期性
有研究表明,通过建立以风险为基础计收存款保险费的存款保险制度可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以减少资本监管的顺周期影响。在经济萧条期,对银行要求更高的存款保险费,并通过移动平均的存款保险合同安排,监管者可以要求银行较少的资本调整。当然,存款保险费的上升会造成存款的下降(通过较低的存款数来支付较低的存款保险费用),也会造成贷款供给的下降,但这种安排带来的亲周期影响要比仅存在资本监管情况下要小得多。
中国银行业逆经济周期监管实践
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本
银监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审慎有效的微观监管原则,重点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暴露、流动性、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和透明度等传统指标,做实做细“三查”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银行内控检查,坚持“准确分类—充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不断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贷款拔备覆盖率,提出了“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和信息充分披露”,以及“管产品、管业务、管机构和管行为”的金融创新监管原则等,使得审慎监管理念真正成为规范和指导商业银行行为的准则,对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宏观审慎的监管
在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正值高速增长时期,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空前繁荣,银监会审时度势及时采取了多项审慎举措,防止银行在此期间过度积聚风险。为防止资本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的传递,严禁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并严密监测用于抵押品的股权价格变动情况,始终坚持银行业体系与波动性较强的资本市场的风险有效隔离;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开展资产证券化,防止房地产信贷风险通过证券化被放大;要求银行充分利用盈利水平高的契机,提足拨备,核销坏账,以丰补歉,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并按照新的呆账核销办法,根据“账销、案存、权在”的要求,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
面对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银监会明确提出保持合理的容忍度,坚守风险底线,增强监管的科学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有保有压”的信贷方针,适时对有关监管规定和监管要求作出调整,加大信贷监管政策支持力度,在并购贷款、贷款展期、存贷比、信贷资产转让、贷款责任追究等十个方面进行了明确或调整;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密防范票据风险,使新增贷款真正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去;禁止部分银行放宽授信标准,对客户超额授信,要求银行及时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加强对贷款风险集中度的管理,努力优化贷款结构,鼓励银行在信贷产品、贷款重组、期限配置以及支持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等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坚决避免银行短期行为
始终重视高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督促银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监督与制衡机制,正确认识和处理业绩与薪酬之间的关系,制订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防止股东短期内过分追求自身利益而给高管层下达过高的经营目标,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发生;综合考虑机构自身的发展战略、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专长,并结合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合理确定业绩考核指标,同时,强调将合规性、内审情况、审慎监管指标、贷款预期损失及其他风险成本因素充分体现在考核指标中,而且要赋予一定的考核权重,使当期业绩尽可能反映未来可能的损失,促进一线信贷营销人员高度关注贷款风险,也使审贷人员更加重视风险控制,避免以长期风险为代价的短期行为。
更好地运用逆周期监管的保障
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确定逆周期是普通的经济周期还是资产价格周期,依据不同的周期采取不同的方法。依据的周期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在实践中,关键是要做到确定周期的主体明确、信息准确、指标灵敏、处置有效,将预警信号与监管行为联系在一起,提高预警信号对监管实践的指导作用。
完善宏微观部门的协调机制
银行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沟通,统一各部门的判断和认识,降低部门判断的差异,避免可能导致实行的不同政策在目标上的冲突。同时为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还需要加强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争取对贷款损失拨备的会计税收处理政策,有利于建立审慎的拨备体系,例如对拨备的税收处理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以便鼓励银行及时足额地提取专项准备,以及核销坏账。
完善独立的监管体系
完善基于明晰规则的立即干预措施,当银行行为不符合监管规定,监管机构应自动采取相应的干预和处罚措施,从而避免政治干预和监管宽容。同时,进一步提高监管决策、行为和结果的透明度,将监管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提高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已成为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国家层面加强宏观和微观的监管合作,以稳定全球金融。但由于各国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在逆周期监管问题上的主张也必然会有差异,因此国家间的争执与博弈在所难免。应充分利用巴塞尔委员会和金融稳定委员会成员的优势,参与国际逆周期监管统一标准的制订,发出符合中国银行业发展实际的政策声音,尽快清除法律障碍以促进合作,创建更多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监管政策的有效性。
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银行业监管部门要更加注重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强与金融部门进行常规化、系统性的人员交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对市场的敏感度,及时掌握了解银行业发展、相关金融产品风险属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不能体现的表外业务活动及逆周期监管的前沿动态,更好地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能。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安徽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