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追问——课题研究的关键

2009-05-25 09:01
教师·上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题教研探究

付 德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一种以探究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探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质量。尤其在基层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课题研究,不必一味追求高屋建瓴,动辄创建新的理论、构建新的模式、形成新的思想。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应该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因此,立足一个“实”字,解决实际问题,追求实用价值,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确保其生命力的源泉。怎样引导教师将课题做出实效呢?我认为,学会反思与追问,是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关键。

一、反思——从实践中寻找课题

所谓“课题”,就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研究项目,方向限定课题,课题展示方向,所以,课题的形成与选择是一项科学的思维过程。教育科研课题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实践,二是来自于理论文献,也就是从实际中找课题和从书本中找课题。虽然,这两种选题最后都会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形成殊途同归的结果,但是我认为,既然解决中小学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那么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还是从实践中寻找课题更加科学,也更符合基层教师的科研素养。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寻找课题,课题研究总是从“教学问题”开始的。但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否最终成为研究的问题,还要看教师是否具有“问题意识”。那些安于现状,把一切都当作合理的教师,眼前尽管有问题,脑中却不会存问题。他们不会经过思考,把实际教学问题转化为“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样,教学问题不但不会成为研究课题,反而成为了教学实践的障碍。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研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就表明教师对问题有一种参与、介入的态度,问题的“提出”,已经是教师自主思考的结果。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自己摆到了研究者的位置,而不像某些人那样当“局外人”。可见,问题意识对于科研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尤其是科学有效的反思,能帮助我们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到科研的方向。

二、追问——让问题提升为课题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有数不清的问题,是否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发展成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呢?我们认为,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对问题进行追踪思考并比较清晰地设计问题解决的思路之后,日常的问题才能提升为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能提升为课题意识。可见,在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发展的过程中,“追问”很关键。所谓追问,就是连续发问。连续发问,意味着连续思考、连续探究,或者说是追踪思考。教育科研的基本定义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和系统的探究活动”。所以,连续和系统是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追踪思考”正符合这个基本特点。没有连续而系统的探究,那些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数不清的问题,就会像过眼云烟一样消散。

2005年4月底,我在上海参加了全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骨干研修班培训活动。有一天是陈向明教授在讲学,她组织的是关于“校本行动研究中如何使用质的研究方法”的研修活动,采用参与式方法,请现场的教师每人写一个研究的问题。一位上台发言的教师说,自己的题目是“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教授问:“什么叫‘有效性?”她的回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回答范围很大,教授问她:“具体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什么方面?”她答不上来了。这时,旁边有一位老师代答:“看教师是否提高了反思的能力。”“如何知道教师是否提高了反思的能力呢?”教授又问道。又有几位教师代答:“看他们是否经常写反思笔记,并分析反思笔记的内容和写作方式。”教授又追问:“那我们怎么知道教师的这种反思是有实际效果的呢?”“那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行为改进,”有人又回答。教授再次追问:“那我们怎么知道教师的行为是否改进了呢?”“那要通过课堂观察,先看教师在反思之前有哪些行为,再看反思之后有哪些行为,进行前后对比,”有老师回答。教授又再次追问:“那我们怎么知道教师的行为改进是否有效呢?”这时,在场的人纷纷回答:“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升”“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什么呢?”教授又问。又有人回答:“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来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呢?”教授又问道,于是得到这样的回答:“看学生做了什么好事”“获得了什么奖”“做了什么社区服务”等等。

我们可以将上述这个课题的形成过程予以提炼,得出教育科研课题产生的一般过程:教师在大量地观察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经过反思对问题进行处理和提炼,使之具有研究价值。然后教师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进行追踪思考(追问),尝试设计最科学的问题解决路线。一旦教师打算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自己设计的路线是否可行,这个问题就已经转化成为了课题。这个过程充分证明,我们强调对问题的追踪思考与尝试解决,意味着可以以此保障“研究”确实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最后的产生,也是“自下而上”的,是教师自己发现并设计的真实课题;课题的作用,也是在于帮助教师自己解决困惑。只有这样的课题,教师才会感兴趣。也只有经过这样的追踪思考,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会提升为课题意识。

三、反思加追问——教师在课题中成为研究者

就反思和追问本身而言,它们其实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反思是教师追踪探究的思维基础,没有反思,追问就无从谈起。当然,反思的具体表现不限于追问一种,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对他人知识的内化汲取,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和沟通,等等,都是反思的途径。但在课题研究中,反思与追问却结合得十分紧密。

在研制课题实施方案时,我们应该将反思与追问结合起来,研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题研究“技术路线”。例如,我所主持的“十一五”课题“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其中第一项研究任务是要“构建教师研究的动力机制”。为了研制科学可行的课题研究技术路线,我们首先必须反思传统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在“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动力”这一点上,存在几个主要问题:校长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指导不够;教师的个人成长计划行同虚设,没有针对性,也没有操作性;教研组织形式不能吸引教师,使之产生参与的欲望;教师培训与实际教学脱节。因此,我们针对“如何激发教师热情”设计了三条举措,“为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就是其中的一条。我们再反思过去的教师成长档案存在哪些弊端,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档案袋制作过程操作困难”和“档案袋做好以后束之高阁,作用不大”。于是我们又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更具体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引导教师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电子档案,便于交流,制作过程也简单易于操作。我们再追问:“用什么方式来进行网络交流呢?”我们决定采用博客方式。于是,“依托原有的芦淞教育信息网创建芦淞教育博客,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的设想一步一步成熟起来。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反思与追问当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该课题的操作路线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时至今日,经过几次改版后的芦淞教育博客已经成为芦淞区一块崭新的教育品牌。教师个人的电子档案和部分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档案(以群组方式)都在博客上面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对课题群组进行网络化管理与评价,这也是原有课题的一项拓展性研究。

无论是反思还是追问,都是教师科研活动中很重要的环节,而善于反思和追问,也是教师具备较高科研素养的表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应该指导教师学习反思,学习追问。比如,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写研究日记,做叙事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展开构想,等等,也可以帮助教师克服独立反思的不足,组织讲故事、信笺交流、参与观察、深度会谈等方式展开合作反思。至于追问,需要的不仅是教师对现象、对问题的分析,还需要有一种“想方设法”尝试解决问题的韧劲,并且要善于根据实践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方向,在对问题的持续关注中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猜你喜欢
课题教研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