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绿化美化效益分析

2009-05-25 04:25顾文芸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监狱

顾文芸

摘要 结合监狱绿化美化的特点,阐述了监狱绿化美化为社会、监狱及服刑人员带来的多种效益或功能,即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素质教育功能和经济效益等。

关键词 监狱;绿化美化;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素质教育;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TU985.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056-02

美是人类天性的追求,不分尊卑,不分贵贱。高墙内的服刑人员也是一样,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基于从生理的、心理的结构和机能,他们更需要新鲜而洁净的空气、良好而适宜的气候、安静而美好的环境等,而绿色植物恰恰能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理想空间,即绿色、环保、生态空间。监狱绿化美化是现代文明监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辅助力量。

1 监狱绿化美化特点

1.1 直接性

相对公园、城市广场、公共庭园等开放性空间,监狱绿地和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种直接性特点,决定了监狱绿化设计在质量和数量上应该更高,而不是简单地“种几棵树”的问题。

1.2 生态性

监狱绿化美化的主体材料是绿色植物。绿化上应坚持以绿为主,形成乔灌花果相结合,草坪与雕塑相映衬,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错落有致,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景观。

1.3 人文性

监狱绿地环境应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道主义的关爱。监狱绿化美化所创造出监狱特有的文化氛围,不仅具有优美的意境,还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思想情趣。根据监狱特殊的社会功能,绿化设计应有意识地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既能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能借此表现一定的教育氛围和意境。

2 监狱绿化美化的效益

2.1 环境效益

2.1.1 改善空气质量。监狱中人口密集且其内多设有工厂,空气中往往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粉尘、烟尘及有毒气体,这会危害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引起服刑人员的情绪波动,做出与自身改造及监狱管理不利的事情。绿色植物既能通过光合作用和基础代谢,吸收二氮化碳释放氧气,又能分解、阻滞和吸收有毒气体。因此,以植物绿化改善室外环境,改善小气候,尤其对监狱这个人口密集场所非常有意义。长满植物的监狱绿地犹如一只只“绿色空气净化器”,使服刑人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舒畅的心情,从而能够时刻反省自己的错误,督促自己重新改造,同时也会让干警的教育事半功倍。如全国首座绿色监狱城——沈阳监狱,其绿化面积将达到35%,其中的女监区绿化面积将达到60%。全国首座以“绿色、环保、节能”为建设理念的北京延庆监狱,其绿化面积将超过40%,而上海军天湖监狱绿化覆盖率高达67%。在这样的环境下,服刑人员能更安心和更甘心地接受改造。

2.1.2 降低噪音。监狱中的工矿企业多会产生各种噪音污染,这有可能导致噪音性耳聋及其他疾病。种植绿色植物,有一定隔声保健作用。在绿色空间,一部分声音因被树叶向各方面不规则的反射而减弱,一部分则因声波所造成的树叶微振而消耗。此外,绿色植物经合理配置后,能阻挡冬季寒风或导入夏季凉爽的季风,一些树种组成的隔离林带具有防火防风作用、抗放射性污染及监测大气污染作用等。因此,其环境比较安静舒适,服刑人员生活、工作于幽静的环境中,有利于其休息和学习。

2.2 社会效益

2.2.1 发挥绿化功能,构筑监狱“绿色文化”。监狱通过绿化美化,模拟社会文化环境,展示绿化美化给监狱带来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美好的精神风貌及成果。例如天津市西青监狱,几年来新建绿化用地2hm2之多,共植树3 500余株,栽种各种花草3 800余株,建草坪1.95hm2,修建了1个荷花池和1个草坪足球场,绿化面积达到4.7hm2,整个监狱绿色覆盖率达到67%,初步形成一座花园式监狱。该监狱在植树节期间组织服刑人员栽植新生林、忏悔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操、品德和文化艺术的熏陶,通过绿化美化来净化服刑人员的生活、生产、学习三大改造现场,引导他们发掘美、实现美,尽量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来克服监区文化的单一性,为服刑人员营造良好的文化改造场,构筑监狱“绿色文化”。该监狱连续8年没发生一例罪犯非正常死亡和脱逃,多次被市司法局授予“二等功”和市“人民满意的执法单位”的光荣称号。

2.2.2 陶冶情操,促进沟通。现代化文明监狱应是以人为本的监狱。不同的服刑人员或不同的活动都需要不同的环境特征,开敞的、半开敞的、私密的空间等。据国外社会学者的调查表明,多数的社会活动,如阅读、谈心、交流等,人们都要力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而就近的绿色空间往往是首选。这样的绿色空间应是生气盎然而又鸟语花香,所有这些当然离不开植物的创造。对于服刑人员而言,暂时抛开紧张的劳动和学习到绿地中放松和享受时,可消除疲劳、放松身心。如此清新悠闲的环境不仅是对服刑人员自身情操的陶冶,还能促进服刑人员之间的交流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对于干警而言,自然绿色空间还有利于其与服刑人员之间的沟通。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加上民警的谆谆教导,对服刑人员的改造大有裨益,这是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对于服刑人员家属而言,通过监狱的绿化美化能切实感受到监狱“以人为本”管理氛围,放心并督促服刑人员安心改造。

2.3 素质教育功能

2.3.1 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监狱绿化中的绿色植物,能使服刑人员产生一种精神联想。如南京浦口监狱绿化中,雪松的青翠挺拔、孝顺竹的虚怀若谷、菊花的冰清玉洁、蜡梅的不畏寒霜、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小草的默默无闻等,常常让服刑人员借物咏志、托物表情,从内心深处激发出热爱生活、奋发图强、重新做人的激情。监狱绿地中可设纪念性人物的雕塑,或颂扬英雄气概,或赞美求索精神。其浩然之气,能激发服刑人员立志改造的坚强决心;其探索精神,可激励服刑人员积极上进的勃勃雄心。监狱绿化美化的激励作用比古板的说教效果更持久、更坚定,服刑人员经常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养成锐意进取、不断拼搏的积极人生观和高尚品格能起到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

2.3.2 调节情绪的心理按摩作用。监狱绿化美化是非常出色的心理按摩大师。服刑人员在以前的人生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服刑期间在狱中情绪多烦躁郁闷,若长时间压抑在心中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一个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监狱,能让情绪低落的服刑人员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种亲柔的抚摩,种种不良情绪便会烟消云散。对服刑人员的情绪具有调节作用的主要是植物的色和香。色彩是在视觉上提供心理与情感调节作用。如绿色的树叶能使服刑人员变得平和安静;橙红或橙黄的秋色叶使得心情郁闷的服刑人员变得开朗、充满希望;而红色的花及果能激励服刑人员,白色又能使他们理性理智等。香味是通过刺激人的嗅觉细胞,因而引起人的感觉。如腊梅、桂花、茉莉、白兰花、栀子等,清香的淡雅、浓香的醇厚都能使服刑人员精神振作、神清气爽。这样,监狱绿化美化就在服刑人员毫无抵触情绪的情况下,达到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

2.3.3 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教育作用。绿色、环保、生态型监狱是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理念。服刑人员刑期结束后要重新面对社会,这就要求他们在狱中不仅具有较高的技能、较深的素质修养,还必须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如南京浦口监狱在绿化美化之后,干警和服刑人员明显感觉到鸟类变多了。正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这些鸟类的前往,而这样鸟语花香的环境恰恰正是最能充分发挥这种生态教育机能的形式。另外,浦口监狱还通过组织服刑人员参加监狱环境设计、开展植树活动和爱绿护绿行动等,增加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了解与沟通,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满情趣,天长日久,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达到生态意识的提升。

2.3.4 行为规范作用。监狱绿化美化在一定程度上以一种潜在的力量制约着服刑人员的行为,发挥了无声的鞭策作用。例如看见茵茵绿草,便不忍心践踏绿地破坏环境;面向正气凛然的人物雕像,便不知不觉改变作风懒散、纪律松弛的不良习惯;目视挺拔的乔木和丛生的灌木时,便心生催人上进之感,也令人胸怀宽广;面对整形植物时,会让服刑人员感受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如南京浦口监狱绿化中,乔木中具有规整形树冠的占到60%,灌木中经修剪整形的占到将近30%。

2.3.5 审美教育作用。监狱绿化美化表现出一座监狱在特定时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追求,是一部极富有感染力的审美教材。服刑人员身处繁花似锦的监狱,自然会引发出美的情愫,激起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植物造景形成的季相变化,如浦口监狱春季的桃红柳绿、夏季的浓荫荷香、秋季的火红枫叶丹桂飘香、冬季的松柏傲立腊梅怒放,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艺术画卷,其感染力如涓涓细流淌进服刑人员心田,时时拨动他们美的心弦,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4 经济效益

监狱绿化美化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发展园林生产。对于面积较大的监狱,在某些区域可结合生产,种植适时、经济、科学、高效、特色的园林植物,既能让服刑人员在劳动中感受园艺疗法的功效(间接经济效益),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

2.4.1 间接经济效益。监狱绿化美化工作以及后期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作为园艺劳动,极大地区别于正常的劳动改造。由于劳动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花木,故要求工作要慎重、有持续性并要出成果。这样在劳动中,可以促使服刑人员培养积极性、忍耐力与注意力,增强责任感,树立自信心等,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同时,园艺劳动多为集体性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以花木园艺为话题,产生共鸣,促进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增强公共道德观念。

2.4.2 直接经济效益。监狱可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苗圃、花圃、草圃等生产,培育适合当地生长的园林植物优良品种,如培育彩叶乔灌木新品种。园林绿化市场已从单纯的“绿化”迅速转向“彩化、美化、香化、净化”,彩叶植物以其独特的表现,成为绿化苗木中的新宠;培育夏季观花植物尤其是花期长的品种。园林中常用的观花植物多集中于春季开放,夏季开花植物稀缺,这大大影响到夏季的景观,也将加大市场对夏季植物品种的需求;大量培育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比,乡土植物具有诸多的优势,这是因为乡土植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最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培育食用花卉和特色食用瓜果。如鸡肉花(重瓣木槿)、香椿、保健野菜、“迷你”小黄瓜、红密南瓜等特色瓜果品种,适销于宾馆、酒家和超市,效益可观。

3 参考文献

[1] 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 程绪珂.生态园林论文集[M].上海:园林杂志社,1990.

[3] 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 ]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16(3):17-19.

[5] 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J].中国园林,2000,16(4):32-34.

猜你喜欢
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监狱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巧扩监狱
考进来的
多肉植物火祭空气环境效应初探
环保节能是优化城市规划的途径
自然环境因素对绿色债券信用质量的影响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监狱堪比天堂
缅北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