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赞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重经验、重理论”的行业人才需求。高校从科学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建立灵活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对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在新形势下建立适应行业人才需求的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旅游管理 本科 培养模式
0 引言
长期以来,旅游高等教育采用传统的教育分类、学科教育以及教育思想指导旅游专业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旅游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偏向大相径庭,已不能适应旅游行业在快速的发展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要求,旅游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1 现有的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旅游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原教育部规定的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对于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及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的旅游业而言,都已不能适应。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1 旅游行业内就业前景向好与旅游本科教育不断萎缩形成鲜明反差 2008年8月由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要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就业规模,挖掘旅游就业潜力,提高旅游就业能力,改善旅游就业环境等相关任务和措施;到2015年,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
与国家旅游行业内就业前景向好相比,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却呈现出不断萎缩的局面。据资料显示:在我国著名的12所大学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没有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西安交通大学曾经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但是现已停招,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4所大学虽未停止招生,但是学科地位都有所下降;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分别在人文学院、地理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由于旅游管理专业与历史、地理、文学类的专业相比 其“管理学”的特点更有吸引力,所以这3所大学里的招生规模没有大的下滑[1]。在中国排名前10位的大学里,中山大学是唯一有独立的旅游学院的大学。
以上资料反映了我国著名大学中旅游专业大多数处于萎缩状态或萎缩状态的边缘,极大地影响了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研究未来的发展,并进而对行业的发展带来长期不利影响,这与《意见》中六项主要任务和四条主要措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1.2 旅游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率持续走低 旅游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专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度被认为是“就业率高、收入高”的热门专业,但是随着就业层次的走低,选择专业时本科生越来越不愿意学旅游专业,毕业生越来越不愿意在旅游行业就业。
1.3 新技术、新动向使旅游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要求更高 随着计算网络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全球预位系统、在线分销系统、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引起旅游者消费模式、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急剧变化,这些变化是与目前传统“课本理论知识+现场观摩+岗位实习”的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无法应对。
另外,旅游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新动向,如休闲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等,对传统的以“酒店餐饮、旅行社、景区(点)管理”三大块为核心的传统旅游本科教育提出严峻挑战。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及新技术的应用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下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不明确 我国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直到目前仍处于模糊状态,虽然已有“‘大学专科以下的旅游教育可以认为属于职业教育性质,而‘大本以上的高等旅游教育属高等专业教育性质(申葆嘉,1997)”,但这种认识更多还只是停留在学术层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愿意挑选职业高中和中专的学生,而不愿录用本科生,使得很多院校仍然在“或职业教育”与“或专业教育”之间徘徊。
2.2 本科生与职高生相比无明显优势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高等院校旅游本科学生比中专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后劲足”,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期长,动手能力较强,可能开始时表现得较为突出;而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理论基础扎实,知识能力结构合理,今后会有更大发展潜力。在实际操作中,这优势并不明显。旅游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对于从业者的经验非常看重,大多数酒店招聘员工时对于学历要求并不高,所学专业也没有严格限制,对管理者大多数专科以上就可以,却特别强调酒店工作经验。本科生就业初期与职高生相比并没有优势,相反由于本科生眼高手低,经常想着跳槽,虽然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职高生更愿意吃苦耐劳,认真工作,也更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
2.3 “宽口径、厚基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旅游行业专业强的特性不相适应 旅游业行业内部各个细分行业的经营、管理环境有所不同,行业特色非常明显。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下,对工商管理一般专业是适用的,但对专业性很强“旅游管理”专业却并不适用。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常常因过于突出了工商管理的基础理论而掩盖了旅游专业性的特色;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在旅游产业中出现新的热点领域,这也不是在传统的旅游专业“饭店+旅行社+景区规划”三大模块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所能掌握的。正因如此,许多毕业后的本科生对大学学习的感言“什么都学了,却什么都不懂”。
2.4 实习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实验设施短缺 从目前相当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来看,旅游专业本科教育的“理论化”现象非常突出。许多普通高等院校没有重视对教学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一些院校没有设有实验室,单凭教科书开办旅游专业,教学计划中也只规定了半年或两三个月的实习时间。由于实习时间短,一方面实习单位在用人时,只把实习本科生分配到缺乏“劳动力”的部门,仅仅让实习本科生去做一些“劳力”方面的工作,很难让他们接触到管理方面的工作,更不用说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本科生严重缺乏工作实践经验,有些甚至在实习过后还不明确基本的服务流程和操作,更无法满足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双强的管理岗位的用人要求;一些本科生由于在实习时净干“体力活”,职业失落感很强,在毕业时也就不再选择在旅游行业内就业。
3 建立适应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1 科学合理定位本科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是旅游产业各领域的业务骨干、管理中坚及领导人物的储备军,应具备“创造性执行及一定创新能力”的素质,具有管理和技术潜力的专业化人才。旅游本科教育采用的教育方式首要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系统化的思考和方法;其次应强调现代竞争中不可缺的团队协作能力,再者是专业知识,对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服务意识、职业发展意识较为强调。至于属应用型或研究型的人才,则应因人而异。
3.2 建立多模块、多层次的灵活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分层次、专业化的产业人才需求,旅游本科教育要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通的基础上,设置多模块、多层次的灵活课程体系。
多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提升模块4个部分。基础模块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通用课程,例如《旅游学概论》等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旅游产业的基础知识和产业中各个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对旅游产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专业模块课程是保证学生能够毕业后在本专业某一领域内就业或继续深造的知识学习,学生有选择性地对旅游产业的某一产业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如酒店、旅游社、景区、高尔夫球场等旅游产业的行业热点细分领域。实践模块则是要求与专业模块相配套、一致的课堂实践教学及组织学生到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实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顺利就业提供保障;提升模块则是利用本院系的优势资源及学科,设置这些学科与旅游的交叉课程,如历史学院设置旅游文化等,鼓励学生在具有学科优势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深造,体现本院旅游专业的特色。另外,学校还可以依据他们的需要,借鉴一些国际经验,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3],采用定制化方式设计不同层次与类别的课程,针对学生不同的就业、学习需求设立多层次的课程教育。
3.3 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旅游专业本科生实习期至少应有一年时间,真正实现轮岗实习,对企业管理模式、市场竞争、经营理念、业文化以及旅游业发展动态等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加快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进程。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各种获国际承认的专业证书的培训测试。
另外,要加强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在实习和实践中要求他们自觉地培养服务意识,吃苦精神,通过心理学教育和实践锻炼,造就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专业的自信心,以减少就业过程的挫折感,顺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4 增强专业教师学科结构的多元化 首先,加强专业教师的管理实践经验,通过有计划的国内外进修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或是带队实习等手段,使教师既成为知识的熟练运用者和企业的管理者,并通过身边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可以通过聘请成功旅游企业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聘请旅游行政部门的官员、专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他们带来的新的理念、新的信息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的不足,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5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联合道路 一方面,建设校内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将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建成标准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方面,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建设品牌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加强校企间的联系,还可以对学生的录用和就业安排以及公众关系提供帮助。旅游本科教育只有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才能使自身获得长足的发展,满足
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本科招生.DB/OL.复旦大学旅游系网页http://www.tourism.fudan.edu.cn/.2007-12-25.
[2]高学历就业不如低学历?——观念是症结N.中国旅游报.2007-11-21第11版.
[3]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J].旅游学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