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青泽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6-0069-02
摘要: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要针对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兼顾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本文介绍了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实践证明其教改实践不仅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且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图像处理课程作为一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课面比较广,是平面设计、动漫制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印刷出版等多个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以讲授计算机图像编辑软件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形成处理图像的基本能力。由于该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课程大纲的制定和教学方法上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1根据高职学生和课程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广告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动漫制作、印刷出版、服装设计等领域。过去这些设计工作必须由美术功底深厚的设计师来完成,而现在的设计工作不一定需要多么高的美术功底,只要有优秀的创意,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熟练掌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完成工作了。因为图像处理软件已经给用户准备了大量的素材,软件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能够较好地模仿手工绘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就为普通用户从事艺术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条件,这也正好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作为高职学生本身,对于图像处理这门技术不是去搞研究,也不是去搞开发,而是做应用。
目前高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偏重理论上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课时占用多,结果教学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述上,偏离了能力培养的主线,而学生学习起来也无从下手。
因此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要针对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兼顾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对于理论教学部分,应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有重点地设置课程内容。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图像处理课程,可以先用8%的理论课程讲解平面、色彩、创意等基础知识。再用85%的理论课讲解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实用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突出核心技术及图像处理的先进理念。最后用7%的理论课让学生了解Coredraw、Illustrator、Painter等常用软件的知识。
对于实践教学部分,要突出能力培养的主线。通过调整教学大纲要保证实践课时不少于理论课时,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课程大作业)实验和课程实训。验证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后能马上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既巩固了理论知识,有很好的锻炼了动手能力。综合实验(课程大作业)一般在理论课结束时同期完成,主要是让学生在分节实验中形成的能力点综合起来子,形成图像处理的综合能力。课程实训则是以行业标准要求学生,让其形成职业能力。
对于教学效果检验部分,这针对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上机考试替代传统的笔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专业资格认证和专业水平认证,用社会上公信力强的专业认证考试来进行课程的考试替换。
2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案例教学法”,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以实际的教学案例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案例进行展示、分析,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协作、探讨完成案例,最终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构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这门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构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2.1案例的设计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的完成来组织课堂教学。因此案例的创设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科学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和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粗制滥造的案例,则让学生如坠云中,找不到成功的道路,所以在创设案例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设计案例要紧扣教学大纲,正确理解案例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大纲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把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合到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去,才能让学生在完成这些具体案例的过程中,掌握案例中蕴含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要求,是案例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案例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具体的案例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总体目标后,再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通过这些案例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设计案例的最基本的原则。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特点符合这一基本原则。
(2) 设计案例要针对学生,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
设计案例要瞄准完成案例的主体——学生,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中的情感需求。设计案例时一定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应当是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的果子。案例的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来源于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教师节即将到来,安排学生用Photoshop制作《贺卡》来祝贺老师的节日;在元旦来临时,安排学生用Photoshop的综合知识制作一份精美的《月历》、《年历》等。
(3) 设计案例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
比如在Photoshop选区的编辑与创建技术中要体现出运用选择工具、菜单命令、快速蒙版、路径、图层蒙版、通道等手段进行处理的渐进性。
(4) 案例要有一定技术前瞻性,能体现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最新的一些案例,可以适时补充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应用技术,扩充教学内容的信息量。
例如可以增加利用3DS MAX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方面的案例,把原来仅用Photoshop软件处理二维静态图像扩大到处理三维动态图像,满足学生对立体、动态图像处理的需要。
2.2案例的完成
案例完成一般是四个过程:案例呈现——方法探索——教师示范——完成案例。首先把案例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接着采取相互讨论的形式,教师通过诱导启发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围绕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做简单的示范;最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布置的案例,教师巡回检查、提示、辅导,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作必要的讲解或提示。
计算机图像处理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比较多,同时有很多知识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原理性,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绝不可简单呆板地给学生讲解几个案例就了事,而是应该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3案例的展示评价
案例展示评价包括: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作品展示三种常见的方式。根据案例的特点,通过学生互评推荐,教师的点评总结。对选中的优秀学生作品可通过投影、教学系统转播、教学网、校园网等平台展示。
实践证明,明确高职学生课程的特点,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采用“案例教学法”, 不仅能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水平,而且能从中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周建国,吕娜. Photoshop cs图像处理一册通[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