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彬
2009年,江苏卷将把附加题分值直接计入总分,文学名著题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而“名著阅读简答题”分值有10分之多,较之于多项选择题,难度有所提高。这一块内容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在复习和答题时要注意哪些要点?下面我们通过南通一模试卷当中的“名著阅读简答题”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
【真题回放】
名著阅读简答题(10分)(2008 ~ 2009年南通市第一次调研试卷附加卷第23题)
(1)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相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5分)
① 怒鞭邮督②割须弃袍③单骑救主④辕门射戟⑤白衣渡江
(2)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有何表现?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回答。(5分)
【答案示例】
答案(1):(1)①张飞②曹操③赵云④吕布⑤吕蒙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个给1分,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答案(2):(示例)园子里发现了象征男欢女爱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1分)。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掀翻了自己的箱子,并顶撞了领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2分)。“身为下贱”丫鬟的晴雯的这一惊人之举,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及其帮凶的蔑视和自尊自重,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刚烈)性格(2分)。
【命题思路兼谈高考命题趋势】
一、从侧重粗放式了解向侧重精细化阅读转变
去年江苏高考名著阅读命题中出现了“主要人物与作品对应”的题型,这类试题如同语音、别字的“基础题”,能力层级极低,经典名著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情感的细腻表现已经荡然无存,其分值对于大学选拔新生没有参考价值,不仅考不出文学素养,更助长了“快餐阅读”之风。所以今年的简答题估计会更深入一层,进入情节层面去考量学生对名著的了解程度。如果没有认真阅读过名著的经典情节,将很有可能失分。南通卷名著阅读简答题第一小题的5个情节均出自《三国演义》120回目录中,而“割须弃袍”、“辕门射戟”、“白衣渡江”这三个情节在《名著阅读指要》之类的书籍中少有提及,这就让那些只读情节梗概不读原著的考生无法得到基本分数。
二、从侧重简单识记向侧重分析鉴赏转变
文学阅读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以把握文本深层意蕴为目的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进行主动选择、接纳或扬弃的过程。这是文学阅读学的最基本的常识。如果在极其严肃的高考命题中出现只见作品不见读者的命题思维,在高考过后必将受到一些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们的批评。因此,今年的命题将可能会增加一些在识记基础上的思考、感悟题和鉴赏题。南通卷名著阅读简答题第二小题既有对原著精彩人物和精彩情节的叙述,又有读者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尽管答案拟得不尽如人意,但但毕竟与那些单纯的识记类试题有了质的区别。我认为,好的文学名著阅读试题应当体现“素养化”的命题原则:1.要尊重读者的阅读主体性,从对文本的简单复述向鉴别、赏析和评价迁移,侧重考查对作品的感知力、想象力、审美力、批判力和创新精神;2.要注重创造性阅读,破除文本至尊的思维模式和对标准化诠释的迷信,强调理解的多种可能性,提倡独立思索,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
三、走出繁复冗赘的命题误区回归简约的命题风格
近几个月,各地纷纷推出联考模拟试卷,其中,经典名著阅读题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
会对考生产生误导。附加卷共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在30分钟的时间里,要完成8道小题的审题、思考、整理、答题这些环节,时间本身就不很充裕;而且在“材料概括分析题”当中,学生将要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这一部分应该是附加卷当中文字量最大的部分;所以从文字量上来说,名著简答题问题必然简约,答案必然精炼。在扬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目:“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于‘忠义‘英勇的故事各一个。”这道题提供的答案就有200字之多,考生哪有这么多时间来完成呢!我们怎么能要求学生像写作文一样去构建长篇大论呢!
【答题错误归类】
一、
二、 情节生疏,缺乏基本了解。在叙述抄检大观园晴雯有何表现时,有同学写晴雯被赶出大
观园;晴雯撕扇子;更有甚者,说极力帮宝玉掩盖事实;有同学移花接木,胡编乱造:说晴雯打开衣物等待搜查;或写晴雯很平静,叫侍女将柜子打开让他们来搜;将衣柜收拾好,锁上,不允许别人来查。
三、 情节粗糙遗漏,缺乏精细化阅读。有些同学没有写当时晴雯的具体表现,只是简单地
概括,说晴雯极力反对,根本不配合;或者说拒绝检查等等。
四、 分析评价错误,缺乏必要的鉴赏能力。抄检大观园时晴雯的表现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
特征?有同学完全颠倒是非,说她胆小怕事,表现她随波逐流的性格,不敢与封建大家庭对抗。有同学审题错误,把性格理解为态度,说她对此反感,不支持。
【复习策略】
一、阅读原著与熟记导读相结合。目前书店里又热销《名著导读》之类的参考书,以帮助学生梳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情节、线索及主要场景、人物。不可否认,这些材料将对学生的考试起一定的作用。但还是要“回归”到名著本身,每天坚持至少安排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读原著。所谓“导读”,“导”是手段,“读”才是目的,不能以“导读”来代替名著阅读。
二、学生自学与老师代读相结合。除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之外,高三语文老师可分工协作,每人重新阅读一部名著,把其中一些经典的情节整理出来,提供给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梳理作品的主题、最主要的人物及典型的环境,并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名句、名段、著名的细节,如:林黛玉的葬花词、鸣凤投湖时的心理描写等等。不做繁题刁题,知识点覆盖要全。
三、精读与浏览结合。精读式阅读法就是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略读,功夫只作了一半。”对于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识记基本内容与提取精彩片段相结合。识记基本内容,一要了解作家的基本情况,二要了解每部作品的基本内容或情节,三要了解每部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四要了解每部作品的写作特点及人们对它的各种评价。高考语文对经典著作的考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更多的是课外的工夫。对于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故事,要让学生了解其脍炙人口的语言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