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梅 梁捍东
摘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掌握统战政策,紧密结合具体实际,积极探索工作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遵循党外人才的成长规律,实现党外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多党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2-0027-03
中共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但当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对新形势还有一些不适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要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重要意义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1、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当今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中,优秀人才成为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党外人士中蕴藏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学有所专、技有所长;他们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事业心,往往在其所联系的群众中起着桥梁和骨干作用。把他们选拔到各级政权机构的领导班子中来,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知情尽力,对更有效地发挥国家的基本职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要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方式之一。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既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又能代表更多的公民进入政府直接行使权利,更大程度上能包容因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政治需求,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中国共产党同党外干部在国家政权中的合作共事越充分,越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抵御西方多党制、议会制的影响,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3、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培养选拔党外人士中的优秀分子进入政府和司法机关工作,既是中国“和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发社会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社会的重要举措。另外,从政治生态学来讲,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也有利于进一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更好地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达到政通人和的目标。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是我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共同事业。要把这项事业搞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最广泛地凝聚和发挥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4、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民主监督,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没有非党干部参加政府就会出毛病。共产党要永远与非党人士合作,这样就不容易做坏事和发生官僚主义。”党外干部,是对我们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进行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到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工作,不但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从而自觉地在群众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深入人心。还可以把党的组织和党员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有缺点和失误就会随时暴露在群众面前,实现自我教育和锻炼,接受民主监督。这样一种环境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促进国家机关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规律
党外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干部,选拔任用要遵循干部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时,党外干部工作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掌握统战政策,紧密结合具体实际,积极探索工作规律。
1、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环境有了新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政治多极化日益彰显,文化多元化悄然杂陈,社会信息化纵深推进。我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变,一个负责任的阔步发展的崭新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但同时相伴的是,国际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隐蔽,我国在发展中也产生新的问题,引发新的矛盾。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解决。在这样的历史时代,党和国家的任务更加艰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更具有新的内容和特色。
2、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来源有了新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外人才分布的领域变宽,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日益多样。这决定了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应该解放思想、扩大视野,必须从长计议、从早抓起,逐步消除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改革培养方式,积极探索从新的领域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担任党外干部的路子。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要注意发现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党外优秀年轻人才,尽早把他们纳入培养选拔范围,铺设台阶,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切实增强培养选拔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3、党外干部本身成长的经历有了新变化。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更需要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自身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与老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相比,他们的成长环境、经历都有较大不同。历史地看,新一代党外干部缺乏老一代党外干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风雨同舟的政治经历和实践锻炼,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缺乏深切的体验,在行政管理、组织协调、驾驭全局等方面的经验积累较少。为此,更加需要通过培养和教育引导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时应注重加强理论培养,加强岗位培训,加强实践锻炼。
4、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应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由于历史原因和党外干部队伍自身状况,目前破格提拔、越级提拔党外干部的情况较多。从长远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还是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一般应逐级提拔。为此,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积极创造
条件,为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为党外干部成长铺设必要的台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改进选拔任用方式,积极运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平推荐等方式选拔党外干部。使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党外干部培养选拔要研究信息时代的新方式新手段。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能否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政策及对党外代表人士本身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能否选拔出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群众公认并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党合作的党外干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和党内对他们在组织领导方面的才能和潜力的认同。随着党外代表人士的来源领域越来越广泛,他们的社会认知度相对来说越来越小,局外的群众对他们了解不多甚至缺乏了解。民主党派成员具有兼职化、分散性的特点,成员之间也缺乏相互了解。现代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要研究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方式新手段。比如,注意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有关政策;比如,积极为党外干部展示才能、树立形象创建舞台,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认同等等。从而为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
6、对党外干部要尊重信任放手使用。在党外干部的使用过程中,党组织尊重、信任党外干部,支持党外干部开展工作,是保证党外干部有权、有责、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各级党委部门要积极支持党外干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他们在其位、主其事、负其责。“保证党外领导干部对其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当然,放手使用不是放任自流。党外干部与党员干部一样,都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国家公职人员,都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同时,党外干部也要自觉服从党组(党委)的领导。
三、努力造就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党外干部队伍
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培养和造就一支拥护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干部队伍。
1、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是一项细致庞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协调,互相配合,才能做好。加强组织部与统战部的配合,组织部作为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要把党外干部列入干部管理的整体序列。统战部要充分发挥与党外干部联系密切的优势,做好经常性的工作,有重点、有系统地进行党外干部的培养、考察、协调、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部、统战部与宣传部门的配合,做好选拔党外干部的宣传教育,造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环境。一起做好党外候选人的推荐、选举工作,使条件成熟的党外人士能顺利走上领导岗位。
2、注意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广开选才之路。要承认党外有大批的优秀人才,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注重学术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延伸,既注重从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中物色选拔党外干部,又注意从数量庞大、人力资源丰富的无党派人士中发现和选拔干部。即注重上层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又重视在基层锻炼出来的党外干部。对党外干部要看本质、看主流、看潜力,辩证、全面、发展地做出评价,既要坚持标准和条件,又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广开选才之路,不拘一格选拔党外干部。
3、加强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首先要对他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帮助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他们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坚定政治方向。其次要注重学习统战知识和多党合作理论,熟悉多党合作历史和现状,尤其是着力培养他们的四种能力和素质。再次是加强其他科学知识的学习,及时改善和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这有益于党外干部拓宽视野,开阔思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出的新挑战。
4、加强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党外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帮助和关心照顾。党外干部在担任领导职务前,一般从事专业性工作。他们许多人经历单一,缺乏多岗位的锻炼,有些同志不熟悉政府部门的工作规则,组织领导和行政管理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党外干部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条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比如,实行挂职锻炼,以积累领导经验;有意识地安排到一些关键岗位上,让他们在第一线经受磨练和考验,增长见识和才干;实行岗位交流,让他们在多个岗位上锻炼,以拓宽工作领域,丰富领导阅历等等,使他们尽快掌握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全面工作能力。
5、选拔党外人士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必须要有广泛的后备力量。我们应该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战略高度出发,有意识地保留一批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和有比较广泛社会影响的人士留在党外发挥作用,让他们成为党外干部的后备力量。做好了这项工作,党外后备干部就有了来源,为提高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这是党外干部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遵循党外人才的成长规律,实现党外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在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规律、找准问题、抓住关键,加大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力度,更好地促进统一战线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编辑: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