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莺莺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的教学离不开历史视角,只有从历史的视角去实施历史的教学,才能让看似生硬的思想政治知识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高度认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育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中国特色的背景,有多党合作的过程,有政治协商的结果,基于历史视角去实施教学,可以促成本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 中国特色 政治协商 多党合作 历史视角
《思想政治》必修2之《政治生活》中,在介绍我国的政党制度时,从党的执政历史角度,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升华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样的逻辑思路,与我国的政治理论逻辑自然是一致的,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基于学生的理解逻辑,通过自身的教学逻辑,实现这种理论的自洽,以让学生在理解这一知识时能够更为顺畅,知识建构能够更为合乎认识规律。现将笔者教学中的几个有突破意义的环节呈现出来,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中国特色是博大精深的思想
“中国特色”是我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其诞生时正值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挫折,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以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前进方向,彼时不仅是中国人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基于历史演变的规律,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创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的概念,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或者偷换概念的情形,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将一些不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为,打上中国特色的旗号,其结果是在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使中国特色这一伟大思想变得庸俗。笔者以为,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无法真正深入人(学生)心的。
于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常都会强调中国特色这一概念的博大精深,强调其来之不易以及重要作用,关于这一点,相信一线的政治教师并不陌生;同时跟学生强调当前中国各方面迅速发展恰恰是这一理论的成果。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引导学生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理论发展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让学生认识到重要理论有时会被不良现象冒用,恰恰是各方面的既得利益者的一种伎俩。而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这些不良现象,学生就会意识到这并不中国特色理论有问题,而恰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强调改革开放时,确实存在着需要通过开放来推进的改革对象。
二、政治协商中的“协商”智慧
中国的政党制度诞生于中国土壤,这意味着五千年的文明所滋养出来的政党体制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政党的生硬程序,而应当结合中国文明来施行,这既是中国特色的含义之一,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智慧。
中国为什么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制?这是笔者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来源与当前一些思潮有一定的关系,且直接影响到高中学生)。笔者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对比国内外执政制度的优劣,而是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笔者给学生呈现现代中国的历史,学生即可感觉到在中国的政治文明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频繁轮替给百姓带来的多半不是好事;笔者给学生追溯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学生会发现由于地理、文化等原因,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是符合中国文明习惯的。
那么,这与协商制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稍加梳理便可发现,政治协商这一制度下的参政议政,贵在“参”与“议”两个方面:参意味着积极参与,意味着民主党派需要及时了解人民呼声,并利用自身的参政平台将这种呼声表达出来;议意味着民主党派需要从自己的视角提出建议,并努力使之更好地融合到执政党的思路当中去。
三、从历史角度认识多党“合作”
多党合作是政治协商的基础,多党合作的概念中,多概是合作的主体,合作是贡献政治智慧的过程与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合作二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党派合作远不像有学生所戏语的合作学习那样简单。
笔者的思路以及教学习惯,仍然是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去吸取智慧。纵观中国历史,虽然在现代社会之前多党合作几无先例,但若通读中国史,便会发现即使在封建社会,其实也存在着合作的丰厚史料。从封建社会的贞观之治,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共和,多有合作史。寻找其中合作的本义,可为多党合作基础上的政治协商理解奠定基础。笔者常常跟学生强调的是:合作过程需要的是基于执政党的大政方针去调查研究;需要的是将自己所在党派的政治观点,与其它党派提出的观点进行有效地沟通或相互补充;需要的是对执政党的建言南策……
以上三点仅是笔者在本课教学中撷取到的三个思考点,而由这三个思考点所衍生出的内容,既是笔者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记述,同时也是自身的教学反思。如果要寻求一言以蔽之的效果的话,那笔者的观点就是:凡事从历史出发,都可以寻找到指导当下的智慧,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 孔绥波. 历史视角: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路径选择,《中国高等教育》,2011(1).
[2] 杨灵. 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深度分析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13(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