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增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极力鼓吹和宣扬“新帝国主义”,然而,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打破了这一幻想,并且表明金融危机的发生与新帝国主义有密切的联系。金融资本的扩张是帝国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不变特征,而这种扩张正是新帝国主义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金融危机的发生及解决方式宣告了“新帝国”梦的破灭,为建立更为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新帝国主义;金融资本;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1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4-0095-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南北差距的日益拉大,垄断资本家开始操纵全球化的过程,使之服务于他们的利益。他们利用其垄断优势,通过金融垄断、资本输出等方式从世界各地攫取惊人的财富,从而以新的经济殖民主义取代了传统的殖民帝国主义,以所谓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征服”来取代传统的武力“征服”,由此形成了所谓的“新帝国主义”。而西方的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更是从理论上极力鼓吹和宣扬“新帝国主义”,认为“当今世界的混乱要求美国实行帝国主义政策,否则破产的国家会增加,人口增长将失去控制,暴力行为将长期存在,而社会将走向衰败。”在这种经济现实和理论宣传下,美国“构建新时代的罗马帝国”的梦想似乎正在走向现实。然而,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打破了这一幻想,而且使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都受到了强烈的影响。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林公司被收购等事实表明,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而且诱发了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这使我们不禁要问,金融危机的产生与新帝国主义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在这种新帝国主义体制下,金融危机将会如何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环境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金融资本的扩张是帝国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不变特征
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起因是2007年的次贷危机,然而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缺乏有效的手段。以及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和实体经济大量转移到国外所造成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才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来看,这种脱节以及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必然引致的结果,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后,金融资本已经成为影响及控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及政治命脉的重要因素。
1、金融资本的发展也是新帝国主义的内在需要,是垄断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生产商品,而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而在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中,货币资本的循环最直接地反映了这一目的。在虚拟资本产生后,资本家所希冀的直接产生利润增量或价值增值的资本形式似乎出现了,在这种形式中,“和资本现实增殖过程的一切联系就彻底消灭干净了。资本是一个自动增殖的自动机的观念就牢固地树立起来了。”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再到以国际垄断资本为基础的新帝国主义阶段,产业垄断资本的重要性也开始让位于金融垄断资本,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列宁就指明了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即“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
在产业资本的增殖过程中,资本需要使用机器设备和劳动力,通过生产过程生产出产品,最后出售来实现利润。也就是说,资本的增殖需要通过生产过程以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来实现。此时,经济关系的结构表现为“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而“根据价值的两重性,资本一方面因具有‘使用价值而构成‘生产资本(即设备、劳动和商品),另一方面又因具有‘价值而以‘金钱(即货币等流通手段)形态出现。”但在金融垄断资本条件下,资本本身就以两种互为补充的面目出现,这两种面目就是金钱和金融证券,它通过投机性交易资产即金融证券等来创造收入,“与生产性资本不作任何交换”。在这种变化发生后,资本的金钱“价值”形式逐渐在资本的增殖过程中占据主导和统治地位,而不再仅仅依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来实现增殖,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本使用价值的生产实现了全面的、不间断的、有效的控制,实现了资本的增殖,即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在资本主义历史上,金融全球化史无前例地加强了货币资本构造资本增殖运动的特殊能力,这种增殖运动表面上看是‘自主的,但在它的背后,却可以清楚地辨认出种种使生产中创造的财富转移的机制。”金融资本正是以其独特的增殖方式,而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资本的最佳表现形式,也成为新帝国主义的重要经济特征。
2、新帝国主义为金融资本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条件。金融资本一经产生,就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从战后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国内通过政府发行的抵押证券及消费信贷等方式吸引工人阶级扩大消费,在国际上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直接输出金融资本、通过资本的国际化以产业资本带动金融资本,进一步深化了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20世纪50960年代,金融公司的利润增长比非金融企业要快得多。从1945年到1954年金融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18%,非金融企业的利润率却只有11%。
而到了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扩张更是为金融资本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首先,二战后,作为帝国主义经济载体的微观经济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金融资本提供了活动舞台。跨国公司是金融资本的载体,其营业额在1999年就达到了14万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跨国公司的数量已达6万多家,控制着巨额的资本,引起了庞大的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国际金融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此外,跨国公司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参加股票、债券、外汇和期货等交易活动,促进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法国的弗朗索瓦·沙奈这样指出跨国公司的作用:“正是由于美国跨国公司没有把它们的利润转回国内(当然也没有投资到生产之中),才形成了欧元市场。”
其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增长方式和宏观调节方式的转变为金融资本的扩张提供了调节。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从福特主义增长方式走向后福特主义,其条件是整个生产过程必须具有灵活性。与这种增长方式转变同时发生的是,资本主义的政策手段也从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转变为要求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放松金融管制、扩大金融机构能够涉足的领域受到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青睐。如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FHC)形式从事包括证券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金融形式,实行混业经营。各发达国家的政府除推
行放松金融管制、有利于金融资本发展的政策外,还直接参与支持金融资本的活动。例如,经合组织国家的政府把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可观的部分,即预算开支的20%或国内生产总值3~5%,转移到持有国债的金融资本所有者手中,从而使金融资本成为永久性实际正利率的受益者。在国际上,通过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自由化”,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了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
第三,新帝国主义的武力干涉和货币霸权为金融资本开辟了道路。列宁曾经指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在新帝国主义时代,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并未改变。在西方政治精英所宣扬的“新帝国主义论”中,赤裸裸地提出了要实行“丛林规则”、“双重标准”,并宣称这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然而,从其实质看,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是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战争不仅意味着军事工业的巨大利润,以及战后重建过程中垄断资本所获得的巨额订单,还意味着巨大的金融资本流入发达国家,维持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据统计,自1999年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后,美国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资本的净增长从1999年第一季度的492亿美元,猛增至第二季度的1109亿美元。而对伊拉克的入侵更是使美国金融资本的净流入由2002年第四季度的542亿美元猛增为2003年第一季度的866亿美元。
除了武力干涉外,新帝国主义还具有传统帝国主义所不具备的一个优势,即“货币霸权”。在传统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对世界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占有生产物质产品的资源和市场,而各国争夺的焦点也集中在控制国际贸易的流向上。而在新帝国主义阶段,随着美国在二战后取得的“世界货币”的地位,以及20世纪末以来欧元地位的提高,“货币霸权”已成为发达国家掠夺财富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货币霸权”与虚拟资本的结合,使得美国等除了在经常项下输出美元外,还可以从资本项下向国外大规模输出虚拟资产,从而为金融资本的对外扩张开辟了道路。
在上述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金融资本不仅在总量上大幅度增长,超越了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居于经济的支配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前,金融资本主要与工业资本相融合,组成大规模的垄断集团来获取垄断利润;而在二战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资本已越来越远离工业资本,通过资本的流动而获取利润。目前,在全世界每天约2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中,用于投机的超过90%,而用于贸易和投资的不到10%。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许多的新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2007年德国当地时间5月14日,戴姆勒一克莱斯勒集团宣布,私募基金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将以55亿欧元(约合550亿人民币)收购戴一克旗下陷入困境的克莱斯勒公司及其相关金融服务业务的80.1%股权。2006年底,利率互换、汇率互换和利率期权交易的发行在面价值达到286亿美元(约为全球GDP的6倍)。金融资本的发展变化不仅对于企业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渗入到了普通居民的家庭生活中。从2000~2003年,在一些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财富的百分比分别为:美国88.4%,日本64.1%,法国62.5%,英国71.6%,加拿大72.1%。在这种条件下,对资本家来说,资本的增殖已经不必再仅仅依靠通过生产过程、通过使用价值向价值的转换来完成,而可以直接通过金融产品的买卖和对价格的正确预期来实现。马克思在论述资本循环时曾指出,“正因为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所以,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而在金融资本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狂想对于资本家似乎已成为现实。
二、金融资本的扩张是新帝国主义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新帝国主义条件下,金融资本的扩张尽管是资本主义的内在要求,也为垄断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然而,它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整体经济运行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1、金融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增强。金融资本包含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资本是指短期资本,长期资本则是与产业资本紧密相连,通过生产过程来获取剩余价值。而随着战后金融资本的发展和资本全球化的展开,金融资本已不再紧密地与工业资本融合在一起,单纯通过金融资本形式的转换以及买卖来获取利润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亦即短期的虚拟资本规模占据了统治地位。可以说,90%或90%以上跨国经济的金融交易不是服务于经济家所说的经济功能,而是为了追求资本价值的增殖。2007年,全球金融商品已超过六千种,外汇交易市场每天成交额超过2兆美元,私人理财部门规模高达12兆美元。由于这些资本并未用于生产,因而金融资本的发展结果使得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差距进一步增大,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年增长率高达25%,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3%;2000年世界虚拟资本总量已达到160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当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倍。
虚拟资本的比例增大也意味着买卖脱节的现象加剧。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导致了买卖行为的分离和独立,从而为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而在虚拟资本比例增大的情形下,虚拟资本增加所造成的财富效应形成了一种虚假的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更加促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从而使得买卖过程进一步脱节,加剧了经济危机爆发的隐患。
2、金融资本加剧了财富的集中。资本和财富的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必然产物,而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这种集中的速度和规模更加迅猛。一方面,金融资本强化了产业资本的力量,使产业资本的集中和兼并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在1980~1990年间,全球所有并购(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总额每年增长42%,与世界GDP的比率从1980年的0.3%上升至1999年的8%。在全球企业并购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占据了主体地位,如2004年第四季度全球企业并购交易额为6700亿美元,其中美国企业达成的并购交易额就有2870亿美元。另一方面,金融资本内部也存在着日益集中的趋势。马克思曾经指出,“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在这种赌博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这种向股份形式的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财富越来越集中,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从发达国家国内来看,美国1999年最底层40%的家庭拥
有的财富只占全部财富的0.2%,而占人口总量的1%的最富有家庭则支配着全部财富的40%。根据《商业周刊》每年公布的职工与经理人员收入差距的资料,1990年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报酬是工人的84倍,1995年为140倍,到1999年则攀升到416倍。巨大的财富差距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不得不承认,“令人遗憾的是,经济成果没有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在所有家庭中广泛享受。”而从全球来看,世界上最富有国家与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比在2006年已扩大为340:1。财富的集中使得广大群众的相对收入水平越来越低,从而能为日益扩大的社会化大生产所提供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与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不相称,而“一切现实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制的消费”。
3、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使国内有效需求进一步缩小。通过中心与外围的产品交换和投资转移来获利一直是帝国主义的一项有效手段。而在新帝国主义时代,通过将传统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内尖端科技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更是受到发达国家的青睐。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发达国家逐步将产业资本向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以维持垄断资本的高额利润率。譬如,日本的对外投资始终以制造业、贸易、金融和保险业、采掘业为主,从1998年~2004年间,日本对这些行业的投资比重除2000年(49.98%)外,其他各年所占比重均超过80%,其中2001年的比重高达87.21%。而在2004年,全球对外投资中仅流入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就猛增了55%,高达1660亿元。尽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国家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然而这种利润主要集中于垄断资本家手中,广大的工人群众并未从中获益。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和企业为提高国内的购买力采取了增加工资、扩大就业量和完善福利制度等措施。例如,在采用流水线大量生产汽车时,为保证劳动力的稳定和汽车的销量,福特决定将工人的工资翻倍,由2.5美元提高到5美元。然而,在新帝国主义阶段,在金融资本以掠夺性方式攫取利润的时代,金融资本的买卖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已经被抹杀了,价值来自于活劳动这一基本原理也被弃之不顾,大量资本被用于金融产品的买卖。根据美国财政部对美国次贷担保债务凭证(CDO)市场的统计:2005年CDO市场总值为1510亿美元,2006年3100亿美元,而2007年仅第一季度就达到200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华尔街的精英们甚至发明出了CDO的平方、立方、N次方等新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极度膨胀,使得美国金融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接近40%。这种经济金融化过程不仅影响了金融行业本身,也迫使非金融企业采取削减工人工资、为提升主营利润而钻营、欺诈等方式来提升利润,化解竞争压力。所有这些都进一步缩小了国内的有效需求,增加了危机发生的几率。
三、金融危机的发生及解决方式宣告了“新帝国”梦的破灭,为建立更为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提供了条件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试图在全球推广其政治和经济模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然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使这种幻梦破灭了,而且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也进一步表明了这种新帝国主义与传统的帝国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1、美国针对金融危机的举措既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也反映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双重标准”。新帝国主义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为垄断资本开辟道路。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处理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过程中,从来都是执行“双重标准”:—方面,推行政府对国内经济的干预和国际贸易问的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强迫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取消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这种“双重标准”在金融危机过程中更为明显。
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表明了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理性经济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实现社会有效率运行”等观点的非现实性,而金融危机的解决对策更是直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市场的措施来缓解危机,如:向濒临破产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分别注资1000亿美元,并接管两房;收管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政府实施8500亿美元的金融市场救援方案,其中包括1000亿美元减税和其他政策性措施;动用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金融机构股权,走向了将私营企业“国有化”的救市之路等。种种举措都与美国鼓吹的“自由放任”的政策相反,也与美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所提出的鼓励企业破产等措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美国在政治领域的双重标准一样,在经济领域同样实施的是“双重标准”。
2、美国通过货币霸权转嫁危机,迫使其他国家分担损失。在新帝国主义阶段,货币霸权成为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和转嫁危机的有力武器。美元在二战后取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并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保持了这种货币霸权。在2002年,全球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65%是美元,尽管近几年随着欧元的发展,美元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占据了50%左右。而在全球外汇和金融衍生品的直接交易中,接近90%都是使用美元。美元的这种霸权地位使其能够通过货币升值或贬值、提高或降低利率、影响全球股市等方式来转嫁危机。
在以往的经济危机中,危机发生国的货币通常会大幅度贬值,然而,美元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却不降反升,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负担加重,同时也使更多的资金流向美国,缓解其流动性危机。而作为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美元贬值无疑意味着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因而美国在当前措施无法解决危机的情况下,还可利用这种优势来迫使其他国家分担损失,并促使各国共同维护美元的强势地位。
货币霸权的另一表现是影响全球股市。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股市受美国影响纷纷下跌,并影响到实体经济。对此,各国纷纷提出了救市举措,如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涵盖欧盟27个成员国的经济激励计划,总额达2000亿欧元(约合2600亿美元),目的是迅速提振欧盟经济;法国将建200亿欧元战略基金;挪威拨款500亿挪威克朗为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瑞士央行意外降息100个基点等。这无疑是全球来共同承担者美国造成的损失。
3、金融危机为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新的契机。发展中国家一直在为建立新的国家经济和政治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而努力。本次金融危机使各国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市场不稳定和投机的根本原因,是不负责任的政府,而不是脆弱的金融机构。贪婪的交易商或者热闹的创新、过大的财政赤字、国家作为借款人的拖欠,以及糟糕的货币管理等,都是灾难性的。”要克服这种投机性和风险性,就必须改变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2008年11月7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财政部长会议上,就提出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正确反映世界经济的新变化。而在2008年11月15日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增加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此外,这次金融危机也清楚地表明,导致这种金融投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有制度的根本变革才能彻底根除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马克思的《资本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又成为包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责任编辑: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