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热线

2009-05-21 05:31
琴童 2009年5期
关键词:练琴观念劳动

我的孩子平时除了正常上课和练琴外,几乎没有时间参加其他活动,更别说劳动了。有的时候叫他干点很简单的家务活,他都喊“累累累”。现在的孩子太娇惯了也不好,我该怎样引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陕西张珍淇

这位家长说的情况,关键的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孩子能够上课、练琴,为什么就不能劳动呢?是不是与父母的教养观念有关?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等到某一天,想让孩子锻炼一下,孩子又喊“累累累”时,才有些心急。那怎么办呢?当然,解铃还需系铃人,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劳动观念

由于传统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影响,众多的父母认为只有读书、练琴才是正事,才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应该认识到劳动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每个孩子必须都要进行一定的劳动。这不仅仅有利于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增强,还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完善孩子的人格。据报道,美国孩子每天劳动时间是72分钟,韩国是42分钟,法国是36分钟,英国是30分钟,中国孩子每天仅劳动12分钟。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德国人动手能力强,热爱劳动,不仅体现在自己家里,他们也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义务劳动。看看国外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转变观念,只有我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孩子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问题解决了,劳动的情感才可能产生。

二、培养劳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孩子进行劳动,需要从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着手。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利用劳动工具的新颖、小巧、漂亮等特点和劳动过程的趣味性,吸引孩子参与劳动。父母要耐心教给孩子劳动的程序和方法,尽量避免由于吃力或失败而引起的对劳动的厌倦。孩子只有对劳动产生了兴趣,并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之后,才会愿意参与一些劳动,找到其中的乐趣。

三、提出劳动要求

孩子的劳动应从小开始,从自我服务开始,逐步拓展到为他人、为家庭、为社会服务。从学会洗手、洗脸、铺床、叠被、整理书包到浇花、拖地、刷碗、做饭、到福利院打扫卫生等,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就让他们学着干。这样,孩子既有完成任务的成功感、自豪感,又会产生进一步的劳动热情。

四、提供劳动环境

今天的孩子,功课比较多,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应该会不断得到拓展。父母不要把这些课外时间全给安排得满满的,又是额外的作业,又是学英语,又是练琴等等。父母也不要包揽一切家务活,要分给孩子一点,让他每天有机会进行一些家务劳动。有可能的话,也可根据孩子的身高、体力,配备一套小工具,让他在所谓的“菜园”、“花园”、“试验田”里开辟、种植、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还可以带孩子一块进行某些劳动,让孩子做帮手,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劳动技巧。当然,劳动结束后,父母别忘了鼓励孩子,这是对孩子劳动的最佳“报酬和“奖赏”,会使孩子产生自豪感,增强责任心,更加喜欢劳动,热爱劳动。

引导孩子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应该从小开始,经常进行,逐步推进,不断提高。切不可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否则,孩子身体可能吃不消,或感到过累,或感到痛苦,从而失去兴趣,或引起反感。

刘承焜

猜你喜欢
练琴观念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维生素的新观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练琴记
健康观念治疗
热爱劳动
练琴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