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丙淑
聋生的生理缺陷,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的机会,使其很少有机会与正常人进行交往,因此,大多数聋生多疑,易冲动,不容易相信别人且脾气反复无常,较正常人难相处,但他们更重视感情。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对学生采取心理补偿教育,收到一定成效。
一、爱心补偿
由于聋生与外界的接触较少,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封闭的。对外人往往存有戒心。但对热情为他们服务的老师、同学及他人却信任有加。同时由于听力的障碍使他们又更多疑,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谈话、行为皆生疑虑,认为对己不利。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莫名其妙的总是躲着我,课上也不举手回答问题,经多方了解我才知道,原来我在跟一位同事说笑时,眼睛看着他,他以为我们在笑话他。费了好一番口舌才了却了他心底的疑虑。多疑是聋哑学生常见的个性心理,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纠正,不仅会严重影响聋生的学习与生活,甚至会造成聋生畸形、病态的心理现象,贻误终生。
在我的班里有一名学生王某,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乏家庭亲情的温暖,该生表现极为懒惰,不讲卫生,学习方面怕动脑筋,经常不完成作业,动手能力极差,心理极为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和代偿能力较差。我在教育过程中,首先从心理上接受他、理解他、同情他,并通过一定的语言、表情、行为等,表达出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平时,多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又耐心、细致地倾听他的心里话,让他确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中得到情感上的补偿。课堂上,我总是有意识地让他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当他回答正确时,就以“你真聪明”、“继续努力”等话语加以鼓励。每逢节日,我都要送他一些小礼物,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或一个小玩具,充分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与良好祝愿。有一次班内组织插鲜花比赛,比赛结束后,我问同学们要把鲜花送给谁,有的说要送给爸爸,有的说送给妈妈,有的说送给其他的亲人,而此时王同学却把鲜花捧到了我的面前,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把花放到了我手里,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竟说不出一句话。这正是爱心补偿的结果,我对他的爱心终于使他逐渐养成了从漠视他人转变为主动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自信心补偿
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聋生个体间自信心缺损差异很大。以课堂回答问题这一行为为例,有的同学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有的同学即使会也不敢举手回答,需要老师提问;有的同学老师即使提问,也不敢说。以上情况表明,聋生个体间存在的自信心差异,决定了对他们的期望起点应不同。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现实情况,为每个学生制定合理的期望目标,相信他们都有发展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我班有一个学生张伟,在开口说话方面明显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举行庆“六一”手语比赛。每次练习,他都不愿意开口。我想,张伟是班长,如果能起到好的带头作用,那么我们班一定能得到冠军。针对这一点,在比赛前,我对他说:“张伟,一会儿上台表演你要勇敢些,你是班上最棒的学生,一定会为班级争得荣誉,老师在下面为你加油!”轮到我班比赛了,张伟的眼睛一直看着我,两只手不停的绞动,我赶紧用表情(微笑着点头)及眼神(欣赏)转达我的期望和赏识,满足他的心理要求,就这样,我们班在这次手语比赛中取得了冠军。这一事例充分说明,只要教师从心理、行为、环境各方面为聋生创设支持性的气氛,给他们以尊重、欣赏、鼓励,就一定能让学生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三、自尊心补偿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尊心,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自尊心补偿。聋生有自尊、自立的意识,希望学得一技之长,可以自食其力,为家庭、社会做一些贡献。但聋生入校前的日常生活大多由家长包办,很少有独立做事的机会,因此逐渐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缺乏自理、自立、自制的能力。自尊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也是人格健康的核心内容。前面提到的学生王某,由于种种原因,很少体验过自尊,并逐渐形成了自轻自贱,甚至自暴自弃的消极态度。因此对他实施自尊补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王是个差生,但作为教师,我们还是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人格尊严的人,尊重他的想法和感情。当他做错习题时:当他上课控制不了自己而违反课堂纪律时;当他忘了带学习用品时,我从不冷嘲热讽。同时,我还尽量创造各种让他发挥作用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就这样,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会,以后的劳动就更为积极主动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他都主动请缨,利用这一契机,裁不但答应他的请求,还组织全班同学到现场为他鼓劲助威,并在赛后及时对他进行表扬,肯定他为班集体争光的做法,使他体验到了自尊,增强了自尊心。
总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补偿教育,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