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耕 陈 鹏
摘要:企业与社会对服装专业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能知识通过整合连接起来进行教学,以培养企业复合型人才,这是目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与实验室建设三方面阐述了对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协作学习;仿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09)03-0117-03
服装设计是建立在专业理论基础上的融艺术性与实用技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随着社会对服装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今天的服装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设计技法教育,更是一个开发学生市场观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工程。因此,认真思考服装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并有效地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建立各学科间的衔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的交叉、交流与融合,培养适合于服装企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设计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服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以及服装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其存在的弊端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服装设计教学各环节的相互脱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设计个性与创新能力的良性发展,并且对教师在教学方法、授课模式的改进上也起到了负面影响。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服装设计各主干课程教学的脱节
服装设计课程主要包括了服装外观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三大块内容。在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教学中,这三大块内容大都采用了分段式教学模式,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安排多名专业教师单独教学,连接性不强。如果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往往在讲授时则只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课程间的联系,甚至会出现讲授内容前后矛盾或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缺失,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断层和重复甚至排斥等问题。
2、服装设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往往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一个重实践轻理论的误区,并且在传统服装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模式下,学生很难完全理解理论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使得学生对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只将重点和兴趣放在了对服装设计技能的实践上面,任课教师对此也只好放任自流。因此,这就造成了学生往往在单项技能方面比较突出,却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
3、服装设计技能训练与企业应用的脱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服装设计的技能训练一般是按教学大纲或书本要求计划进行的,对于日新月异的企业应用技术来说,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加上学校技能训练设备、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技能往往很难跟得上企业的需求,尽管安排到企业去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效果也不尽人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的假象,导致了培养的人才与服装市场需求不符的现象。
二、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内容包括服装外观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三大模块,涵盖了服装产品开发与生产设计的各关键环节,并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能知识通过整合连接起来。它属于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是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根据,按照企业对服装设计类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将服装设计理论与技能内容按模块连接起来,并建立起仿真企业设计技能训练工作室,模拟企业服装产品开发与生产设计的操作内容、方法与要求以项目或案例的形式确定一体化教学计划和目标,全体学生组成若干个虚拟开发小团队,分别由专业教师带领,团队内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选择任务进行的协作性专业技能学习与训练。
通过此教学模式,能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有效地教授给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达到各学科间课程紧密有序的衔接,使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培养在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能力特点下的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同时建立起对专业整体性的概念。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直观性。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并整合到企业仿真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企业应用岗位角色扮演的形式在一体化仿真训练实验室进行真实的现场感知,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操作技能,从而很直观地掌握服装企业产品开发与生产的实际应用技术,增强学生在企业应用技能方面的直接经验。
二是灵活性与贯通性。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使多门相关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贯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模块的学习过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灵活选择模块进行学习,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培养专业应用上的一专多能,形成实用的、连贯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技能体系。
三是时效性。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是以企业现实的应用技术和运作过程为蓝本的,与企业应用技术无缝连接,并根据企业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此模式下的学习,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按企业需求随时得到更新,减少了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和磨合期。
四是团队协作性。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任务是以一个总体的教学案例为纽带,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小模块,由多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每个学生在团队内分配有独立的任务,但任务之间具有关联性,使学生在此模式下的学习既可培养自己独立的创新能力与系统的思考能力,又可锻炼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并且,通过协作学习,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知识结构的互补性。
三、服装设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学专业教师,他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多项专业应用技能、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整合成实施专业素质教育的能力、与学生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对学习与训练团队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对企业最新应用技术的获取与推广能力、引导学生技能创新的能力、把数字与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实践教学的能力等。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并具有较高协作性的专业教学团队,主要途径有: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改造,以便教师的应用技能得到及时更新,并可加大与企业的融合度,增强与企业的产学研的结合能力;定期邀请专业知识精深、专业技术精湛的专家来校讲学,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以此来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外派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服装院校进修,学习国
外的先进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优化专业教师的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技术改造与科研的良好环境。建立服务于企业与社会的服装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或工作室,从各种途径共同争取科研项目,以此来增强专业教师应用先进技术的开发能力与推广能力、相互协作的教学教改能力等。
一支完整的优秀的服装设计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企业应用技术的发展不断去更新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去完善整个师资队伍对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的适用性,达到专业教学改革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仿真实验室建设
为社会培养应用技术及经营型实用人才,是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具备完整的企业仿真的实践场地、实践设备与教学设施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建立起“准企业实践模式”的仿真实验室,突出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与企业“无缝链接”的特点,整合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关键技术,按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等流程来操作,集基础理论学习、应用技能训练、模拟企业实践等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在虚拟的企业环境下进行服装产品开发和生产各个关键环节应用技术实践的仿真平台,是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根据教学的模块,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1、数字化服装设计仿真工作室
根据服装企业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特点,模拟企业设计部的功能和格局,实现学生在企业产品设计的仿真环境中,结合设计理论与企业操作模式,进行数字化服装设计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工作室的教学与实验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多功能的服装设计计算机工作站;服装展示空间;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按教学与实验的需要,工作室的计算机内应配置好服装平面设计软件、款式设计软件、结构设计软件、工艺设计软件、办公软件、数据管理软件等专业软件,以作为数字化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工具。
2、服装数字化仿真板房
配合数字化服装设计仿真工作室,模拟服装企业技术部的功能与格局,实现学生在企业产品样板开发的仿真环境中,结合服装结构与工艺基本理论以及企业产品样板实施操作模式,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服装产品纸样制作、放码、裁剪、样衣缝制等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仿真板房教学与实验的设施主要包括:服装CAD/CAM工作站(计算机、数字化仪、纸样输出设备、单件自动裁床等),与服装设计仿真工作室建立网络链接,形成一个数字技术应用的整体空间;样衣缝制工作站(工业用平缝机、锁边机、套接机、绷缝机、平头扣眼机、蒸汽熨斗、抽风式烫台等),工作站的缝制设备可根据样衣制作需要来进行搭配;其他辅助设备(试衣人台、立体裁剪入台、裁片堆放台、垃圾桶等),可根据板房实际需要来添置。
3、单元式生产仿真车间
模拟服装企业多品种、少批量的单元式生产格局,实现学生在企业生产的仿真环境下,结合服装工艺与产品生产基本理论以及企业单元式生产的流程,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的服装生产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其教学与实验的设施可根据生产产品类型来配置。主要包括:缝制设备(平缝机、锁边机、套结机、绷缝机、链缝机、锁眼机等),其中设备数量与类型可根据实验需要来搭配;整烫设备(蒸汽熨斗、抽风式整烫台等),可根据熨烫功能选择熨斗型号;照明设备;搬运设备(裁片运输台、部件放置框等);物品堆放台。
建设企业仿真的专业实验室,改变普通的教学与技能训练环境和模式,其特点有:为学生营造仿真的企业实战环境与气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使学生在校内就充分了解企业对产品开发与生产的要求,掌握企业产品开发与生产的实际应用技能,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工作要求。
五、服装设计一体化课程设置
服装设计一体化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优”、“实”、“新”三个特点。“优”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淡化各相关课程体系的独立性,让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相互交融,形成适应并服务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实”就是课程设置要在“实用”上下功夫,突出理论的应用和技术开发,加强宽而新的课程,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发展起到接口作用。“新”就是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使课程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发适应性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服务。
对于现代服装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主要是以职业岗位来体现的,根据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其课程的设置可以参考服装企业产品开发与生产岗位的要求,建立起系统的职业岗位群,构建一个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结构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对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进行分解,形成三大技能模块,整合成一门协作性专题设计综合课程,以综合技能训练为重点,其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的课时配比可设置为3:7;以“外形设计-结构设计-样衣缝制-工艺设计”为课程的结构主线,安排与构建其他教学环节,沿着这一主线继续延伸,来配置其他课程;设置的课程应与建立的各职业岗位对应起来,以对应岗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并且其内容应体现出企业应用的时效性与前瞻性。
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各课程不是独立的,而是系统的、相互关联的,因此应采用协作式教学方法。对整个教学班。根据教学主题和组成的学习与训练团队的情况,可安排多名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师同时进行多课程的合作教学,每个教师承担起邻近课程理论讲授与技能示范的教学任务,解决好学生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碰到的不同学科的知识难点。团队内的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职业岗位目标来选择对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形成一种弹性化、个性化、市场化的专业学习模式。
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其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完善,在经验上来探求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形成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系统的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满足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