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探讨

2009-05-21 01:56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探讨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韩 平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谈此观点供参考。

【关键词】探讨;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Language teaching to foster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Han Ping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for national prosperity.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is the current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 important task.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but also become the subject of study of language teachers, to talk about this point of view below for reference.

【Key words】Explored; 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1.语文教学中激发求知兴趣,激励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如:教学《小桔灯》时,让学生在5分钟内动手制作小桔灯,结果没完成。此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冰心奶奶的《小桔灯》,看看文章中八九岁的小姑娘为什么能动作麻利、敏捷的制作好一盏小桔灯。”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好的词语、修辞、句子、描写,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从而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情感交流,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不仅激发求知兴趣,还激励创造精神。如:教学《故乡》开头景物描写时,让生生互动讨论得出:生1:荒凉的景物透着悲凉的情绪营造独特的意境,生2:荒凉的景物渲染的是作者情绪中无以复加的悲伤……,这样积极鼓励学生的做法,善于发现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2.语文教学中通过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格

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获得应有效果。①发散式训练。如:教学《春天来了》时,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情景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所见所闻,补充内容:春天还会来到什么地方?发生怎样的变化?因学生早作好准备,描绘一幅幅春天的图景,生1: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草地上的花全开了,真好看。生2:春天来了,花儿开满山坡,蜜蜂都从房子里飞出来,采蜜去了。生3:春天来了,青蛙都醒了,在池塘里游泳,生4:春天来了,小燕子在天空中飞呀飞,它在捉害虫呢。②仿编式训练。低年级学生在写话时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内容也常常和生活经验中的感性材料相联系。如:阅读《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时,给学生观察大量图片的基础上提问:你知道太阳还有哪些漂亮的作品?接着仿照和仿编一句。生1:太阳有时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火红火红,像一团火焰在燃烧;生2:太阳还会在天空中粉刷一道七色的彩虹,像一座彩桥。生3:太阳把喷射的水珠粉刷得雪亮雪亮,像一粒粒珍珠……。③补充式训练。课文中没有的内容,需要大胆想象,通过想象来弥补空白。如:教学《小鸟朋友》时,引导设想:小鸟从树上跌下,看不见妈妈,多么害怕呀,会想什么呢?生生展开想象,去再现当时的情形;生能联系自己与妈妈分开时的感受动情地演和说,生很快明白鸟妈妈的着急、小鸟的无奈,从而产生爱护小鸟的美好感情。最后再让学生想;鸟妈妈飞回窝里和小鸟欢乐地叫着,说些什么;我和大宝听了他们的叫声又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领悟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心灵得到陶冶。点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写话情绪得到激扬,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人格。

3.语文教学中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去探索,去创造。学生的问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有了疑问,就有了一半的成功。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激励质疑,对学生独到的,多样化的想法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创造力的心理安全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间,耐心引导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提问的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就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如:教学《落花生》时,生1:我们都有父母,可为什么作者说: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虽然这位学生的质疑大而笼统,但还是给予了肯定,同时,出示了这句话,启发学生细读后能提出下列问题:父亲不在家,会在那里呢?为什么天色不好,父亲也来了?父亲来就来,为什么要加上‘也字呢?父亲来就是为了吃花生吗?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产生了读书探究的强烈愿望。这是创新意识的表现,它会点燃创新的火花。多角度思考,会促使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从新的角度去分析,以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和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引导运用原有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同中求异,发现事实、现象和问题的隐蔽关系,有效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如:教学《乌鸦喝水》后,引导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的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吗?生1:找一个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中,就像我喝可口可乐一样。生2:捡一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新思维的火花自然迸发出来。

4.语文教学用朗读感受意境美培养创新能力

朗读是创设美好意境的很好形式。根据课文特点,运用范读、引读、齐读、体会读、自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感悟文中意境美。如:教学《观潮》的重点“潮来之时”,①让学生体会读,根据理解有感情地读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②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变化等。③模仿观潮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如:教学《桂林山水》中描写桂林的山;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巨象、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②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③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会栽倒下来。点评:作者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教学,理解句子间的关系,体会出美的韵味来,同时进行美感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5.语文教学中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新颖的教学模式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师的教学要思路开阔、多角度、多层次探索、解决问题,从发展学生创造力出发确立突破口,根据课文内容,可从写作背景引入,如:①教学“荷塘月色”时,从课文中间切入;②教学“祝福”时,从祥林嫂的几次“笑”引出人物的悲剧命运,从课文结尾开始;③教学“春”时,师满含感情朗诵最后三段后问生:作者何以如此钟情春天?因春天是文章中一句精彩的话语,一个关键的字词,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都可成为切入点。根据进程中的实际变化不断变换着眼点,有新感觉,只有这样,头脑才不会僵化和被某种固定意识所牵制,才能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去解决问题,挖掘其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型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爱,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修养,而且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原动力,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整合力量。爱的教育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生命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儿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价值。爱的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教师应让学生畅想、畅言,在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想纵横,才会多种想法涌动交汇,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能力。

收稿日期:2009-12-10

猜你喜欢
探讨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