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平
创建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前沿课题。我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了“学、问、思、辨、行”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问、思、辨、行”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
1.孔子、朱熹、王夫之的思想启示
孔子在其学习过程中,提出了学习过程包括“志一学—思一习—行”五阶段的思想,反映了学习是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知行统一的发展过程。朱熹解释《中庸》的学习过程的作用时说:“学、问、思、辨以穷理,笃行以体事。”他认为学习过程应体现“格物致知”的要求。王夫之认为:学的阶段——强调博学必须与精学相结合;问的阶段——阐述的是由无疑到疑,再由疑到无疑的矛盾运动过程;思的阶段——着重讲学与思的关系,并且把思又分为“明辨”(思其当然)和“慎思”,(思其所以然)两个步骤;行的阶段——论证了行在整体过程中的意义。我认为古代学者所阐述的学习过程,正是人们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过程。在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也有必要经过自学、交流、思考、辩论、实践这几个主要环节。
2.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应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地理教学改革倡导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开发学习者潜能,发展和优化学生素质;提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创新学习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把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等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学、问、思、辨、行”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
学:自学、预习。即学生预习新课,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问:交流、互相学。即以组为单位,将查找的资料及提出的问题汇集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大量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思:自己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同时经过思考,提出更多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空间。
辨:互相辩论,学会思辨。老师提出问题或学生互相提问,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原理。
行:行动、实践。把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加以运用。
学、问、思、辨、行之间,既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又有轻重缓急之分;既有学与辨的内在联系,又有学与思、问与学、辨与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行”靠“学问思辨养其力”的功夫,五者是彼此相关、互相作用、交错往复进行的。
三、“学、问、思、辨、行”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
我以八年级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第一课时)为例,来说明“学、问、思、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1.学——自主学习
我将自主学习拓展为: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在本课“学”这个环节中,学生在课下收集了新疆各种瓜果的图片,上网下载了新疆的主要旅游景点的相关介绍,绘制了新疆地图,查阅了新疆的历史资料,摘录了有关新疆的优美散文。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对新疆有了自己的体会,同时也会有不少问题在脑海生成。
2.问——探讨、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传达、交流和协作,对不同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和商讨,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并通过交互协作,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合作精神。在“问”这个环节中,我让各小组将本组成员的资料和问题汇集在一起,先以本组的问题为中心进行讨论,再让每组展示、汇报收集的资料,使资源得到共享。
3.思——教师讲解、体验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思”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学”的探人表现,没有思维活动,学习也就不存在。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这要求教师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给予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如在本课中,我和学生共同分析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新疆人民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发展农业;让学生观察“坎儿井”剖面图,说明修建这种水利工程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同时,体会到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应与当地环境相协调,如果不协调,应采取相应的形式使之趋于协调。
4.辨——发现学习
争辩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且学生对争辩所得的结果的理解和识记往往效果最佳。为此,我们把“争辩”引入课堂,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扔”给学生,“挑”起争论,在争辩中让学生学会思辨。在本课中,我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A.如果新疆没有那么多山脉,新疆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变化?B撕疆如果要发展节水农业,应采用什么样的灌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进行思考和辩论。
5.行——探究学习
行是检验学、问、思、辨的尺度,同时也是实践学、问、思、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目的是按“知识一实用技能一态度和能力”的顺序来排列的。新课程改革则将上述顺序完全颠倒过来,按“态度和能力一实用技能一知识”的顺序排列,这意味着教学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改革方向。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思考新疆的农业发展除技术上的改进和提高外,还可以朝什么方向发展?使学生明确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生态效益。
四、“学、问、思、辨、行”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1.激情唤志
在这种课堂里,师生之间是一种在共同学习情境中的“相遇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双方投入共同创造的学习氛围中,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知识与经验,共同体验美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自主融入
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衡量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种学生随着对学科知识的思考去获得健全人格的体验过程。
3.创新探索
创设活跃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智慧、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呈现、撞击,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空间。
总之,“学、问、思、辨、行”的教学模式是高效开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质的教学模式,蕴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这种课堂中,知识将激活、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活跃在地理科学的殿堂中,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与共鸣。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