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入“引人入胜”
导人是一堂课的开始,就像乐章的序曲,能起到酝酿情绪、创设情境的作用,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为此,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以两分钟左右为宜),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或其他方式,找准切人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讲《抗日救亡运动卜课时,可先播放一首凄怆的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在悲愤的歌曲声中想象美丽富饶的东北和东北沦陷后人民被迫背井离乡的痛苦场面。然后教师补充道:这是一首在20世纪30年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歌词中反复提到“九一八”,九月十八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东北人民从此背井离乡?让我们重新翻开历史,回首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样的导入一开始就给学生造成了悬念,缩短了学生同教材的距离,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如此,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授课“新颖有趣”
授课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历史教学中有些内容文字叙述枯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保证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多边性。如在执教《宋朝的社会生活》时,我让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利用插图,发挥想象,自编小故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获取相关历史信息;然后让学生以“宋都开封一游”为题目,自编故事,感悟宋朝商业的繁荣、市民生活的讲究和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编写故事,不仅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我采取表演历史话剧的形式教学。如在讲“分封制”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表演西周分封时的场景,来帮助学生了解分封制。具体做法是: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自己编写台词、设计动作并准备道具。上课时请六位同学为大家模拟表演周王分封时的情景,其他同学边观看表演边思考两个问题:“周王对哪些人进行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通过表演,学生不仅知道了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周王进行分封和受封者必须履行义务,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级进行的,而且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春秋争霸》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相关的成语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将许多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展示出来相互交流。由于是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在搜集、整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尝试到了主动学习并取得成功的乐趣。
三、手段“灵活多样”
在教学中恰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挂图,播放影视、录像、音乐资料等,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触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如讲《明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一课中“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时,我课前把郑和下西洋的挂图以及相关文字材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并插入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影视片段,把其航海路线制成动态演示课件,课上随机展示,帮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再如,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内容时,我把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有关图片制成动画,再配以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学生看了、听了后立刻兴致高涨,整节课情绪饱满,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总之,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历史课程只有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也才是有效的、是有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