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及原因探源

2009-05-18 02:41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意象

朱 林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与欧美意象派诗分属现代自由体诗与古典格律诗范畴。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的共同点——意象入手,对二者诗学中意象的实质、意象的意义进行对比,探索二者不同艺术构思与艺术本质即二者差异的文化原因。

关键词;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国传统思维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153-02

众所周知,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庞德翻译、模仿的中国古典诗,并把这些作品当作他自己的创作,充分表明他对东方中国文化得认同和熔融,从中也可看出他倡导的意象派诗歌的渊源。然而,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无论在“意象”理论的主张上还是技巧的运用上都有着各自的风格。

一、对“意象”含义的理论错位

庞德提出有关“意象”的定义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也就是说,意象不是一种客观的事物,或一个普通的比喻,而是具有高度威摄力的“复合体”。能在瞬间呈现给人突然解放的感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然的感觉。关于意象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内涵有以下三点至关重要:首先,意象派诗人非常重视意象的形象性,这是最基本的。庞德曾经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过:“不要用类似‘宁静的朦胧的国土那种措辞。那会使意象索然无味,使得抽象与具体混杂起来。其所以产生这类词句,是因为作者没有意识到自然的事物总是适当的象征。避免抽象。”其次象征派诗人重视意象表现的直接性。1913年弗林特撰写的《意象主义》一文中宣布意象派的主张,其中一条便是“对于所写之‘物,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用直接处理的方法。”而关于“直接处理”的内涵,庞德后来进一步说:“人们说‘直接处理仅仅是指这样的意思:人们在获得意象之后,便不再将它同装饰品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对既得意象的表现不能矫揉造作,而要简洁明快。以便意象表现得更加明晰。最后,意象派诗人认为诗人使用情感把握事物形成意象。庞德说“情感力量产生意象。”这就指出了意象产生的根源——它是诗人情感力量产生的根源。总之,在意象派诗人们看来,意象就是产生于诗人的情感对事物的把握中。需要直接表现出来的感性的形象。因此,在庞德看来,中国诗是组合的图画。中国的古诗是完全浸泡在意象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庞德看来,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意象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但这只是中国魏晋唐代一部分诗人只注重表现意象而不加品评的诗风与意象派诗人的主张吻合罢了。意象派试图打破之前浪漫主义诗歌陈旧夸张的想象和湿漉漉的情感,绝不强加于诗歌文本某种感情,而是由它自己显现出来。“诗不是号码式的语言。而是一种看得见的具体的语言。意象不仅仅是装饰,而是一种直觉的语言的本质本身。”

然而,“意象”这一形象范畴的概念,在中国文论、诗论中是源远流长的,它的主要特征包含是包含了“意”与“象”,这样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的契合,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感觉或情思的具体表现。它又是与比兴方法紧密结合的形象思维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与艺术风格。南朝刘勰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第一个明确论述“意象”并对这一形象范畴的概念提出深刻见解的人,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说:“是以陶钧文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驱意象而运斤。”这里的“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是心意与物意的契合,概括了艺术创作中物我相融的基本原理。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或者说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意象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因而意象多半附着在词和词组上。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显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并不像意象派那样产生于诗人们在情感中对事物的把握,而是诗人情感与景物之间互相激发,形成韵味无穷的审美意象。

二、自由体诗和格律诗的差异探究

中国古典诗歌是在严格格律的约束下锤炼而成的,遵守既有的格律规范并不是创造新的格律规范形成鲜明的意象。近体格律诗是自齐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说,并自觉地运用声韵规范进行诗歌创作后才逐渐形成的,相应地声韵规范也影响着近体格律诗的意象选择。例如王昌龄《闺怨》中的两句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下句的“春日”“凝妆”“翠楼”无疑有平仄对仗的影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用在这里意象鲜明。中国古典诗歌有其产生与定型的时代地域背景,属严格的格律诗范畴。然而细心的学者会发现弗林特撰写的《意象主义》中还规定了意象派的另外一个创作原则“关于韵律: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可见意象派主张按语言的音乐性写诗,反对按固定音步写诗,认为均匀的格律诗是等时性的,是起催眠作用的“节拍器”。意象派发现日本诗不押韵,中国诗通过汉学家逐字注释翻译,也就是成了自由体诗。所以,意象派诗不讲规则,接近自由体诗。他们主张诗歌音乐性要自然,要注重事物内在的韵律、节奏。虽然在英语国家中起到了推广自由诗的作用,但是庞德在以意象叠加的方式翻译时,他虽然保留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鲜明意象,但却丢失了非常重要的声韵规范。因此,中国的格律诗被翻译成自由体诗歌也就不是偶然了。

三、诗歌现代性与古典性及其文化根源

意象派诗歌是最早的现代派诗,而中国近体格律诗则是古典诗歌,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下面分而述之。

意象派诗人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俳句中吸取独特的技巧,俳句往往擅长融合两个相反或不协调的意象,强调视觉感官效果,它们的意象之间具有极强的跳跃性,是现代派诗歌的起点,以表达诗人对外部世界独特的发现和顿悟。然而中国古典格律诗在意象的选择上则注重意象之间的情感逻辑,具有指向性、确定性与多义性、不确定性的统一。这是英美意象派诗意象坚实清新、诗旨单纯所没有的。最典型的代表是庞德经过一年半时间创作的那首高度凝缩的诗《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且不论述意象叠加的技巧,单看语言文字就可窥视出那种冷峻、真实,无所顾忌的现代诗歌风格,表现对现实世界,对城市生活忧郁压抑的情绪感受。庞德在谈及他创作这首诗时曾说:“一刹那中一件外向的和客观的事物使自己改观了,突变为一件内向的主观的事物。”显而易见,意象派关于意象是“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与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的定义,引进了弗洛伊德所谓潜意识成分。这是因为西方经历了理性主义纯粹恩辨时代,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十分精微之后便走向它的反面。后来兴起的反理性主义思潮旷日持久,严重摧毁了传统语言,留下的几乎是一片语言废墟,诗歌领域中任何一个经验性意象都难以被认同,于是出现了严重的“失语症”,诗的意象也陷入了混乱状态。然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思维则基本上呈现稳定状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在一个以诗歌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思维的稳定甚至定势,使得文化的承传也比较稳定。历代诗人在经营新的审美意象时,总是难以割裂经验性意象的文化涵义,使得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复合情感逻辑,对感性经验虽有直接的超越,但又与经验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猜你喜欢
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词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胧意象
意象花园
来自林间的风
抓住古诗词教学的核心:解读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