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地理

2009-05-17 05:34刘艳茹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风带探究活动

刘艳茹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主动获取知识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其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让学生多观察

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如果再配合动感的图像,会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是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知识,关键是学生无法建立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改变的空间模型。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制作透明的“框架地球”,动画模拟夜半球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发生变化,把整个过程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对虚拟现实的观察去发现结论,最终完成知识的构建。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挖掘其创新潜能的作用。

二、让学生多用图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地理离不开地图。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大量增加地图的出发点。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如在学习《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分析《中国交通路线图》、《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交通线路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通过看地图,可以让学生掌握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多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用讨论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进行相互交流。如: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时就可选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进行教学:

活动题目:对活动中的两个材料进行讨论分析,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哪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参与。通过讨论,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让学生多动手

有些知识点,教师讲解不如让学生亲自参与领悟得透彻,记忆得牢固。教师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时,让学生自己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要求:正确表示上升、下沉气流和近地面、高空气流),并完成下列要求:

1观察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南北半球风带的风向有何不同?

2赤道与副极地地区都是上升气流,副热带和极地地区都是下沉气流,说明它们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动手绘图巩固大气环流的空间模式,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分析图示,归纳总结规律,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五、让学生多调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努力引导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尝试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理念的重要体现。如: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组织学生课后观察、调查并思考: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家乡附近的河流的水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周围有何影响?并为其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

综上所述,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有可能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风带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初见
带雨梨花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