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椿 贾卧虎 李有东
统计数据表明,在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事件中,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死亡事故高达50%之多。可见,疲劳驾驶已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驾驶疲劳及其产生的原因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所产生的疲劳。驾驶员长时间在速度快、噪声大、驾驶姿势单调、注意力高度集中、身体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下驾车,其身体就会发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驾驶疲劳。
引起驾驶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上的原因(如睡眠、生活环境等);工作上的原因(如车内环境、车外环境、运行条件等);社会原因(如人际关系、工作态度、工资制度等)。其中,睡眠不足、驾驶时间过长和社会心理因素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最大。
1.睡眠与驾驶疲劳。睡眠不足是引起驾驶疲劳的重要因素。在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求驾驶员在几分钟内集中注意力是可以办到的,而要求集中注意力半小时以上则很难办到。此外,睡眠时间不当或睡眠质量不高也会引起疲劳。人在白天的觉醒水平高,深夜到凌晨则觉醒水平低,人的这种昼夜节律是难以改变的。如图A所示。图B是由于瞌睡而发生事故的时间分布。从这两个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觉醒水平低的时间,恰是瞌睡事故发生率最高的。
2.驾驶时间与疲劳。长途或长时间驾驶是造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驾驶和乘车的疲劳感可按身体症状、精神症状和神经感觉分为五个阶段。其中,0 -2 h时为适应新驾驶工作的努力期;2-4h是驾驶的顺利期;6-10 h为出现疲劳期;10 h以后为疲劳的加重期,其神经感觉症状明显加强;14h以后为过度疲劳期,身体及神经感觉症状急剧加重。
3.驾驶员身体条件与疲劳。驾驶疲劳与驾驶员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驾驶熟练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年轻驾驶员容易感到疲劳,但也容易消除疲劳;而老年驾驶员疲劳的自我感觉较年轻人差,但消除疲劳的能力较弱;在同样条件下,女驾驶员较男驾驶员容易疲劳;技术熟练的中年驾驶员驾驶时感到很轻松,观察与动作准确,不易疲劳,而新驾驶员由于驾驶时精神紧张,多余动作多等,也易疲劳。
4.车内环境与疲劳。驾驶室内的温度、湿度、噪声、震动、照明、汽油味、乘坐的姿势与座垫的舒适性等,都会对大脑皮层有一定的刺激,超过一定的限度都会导致驾驶员过早疲劳。一般驾驶室的噪声如果超过9 0分贝,会使人头晕、心情急躁,超过120分贝会使人晕眩、呕吐、视觉模糊和暂时性的耳聋。
5.道路、交通条件与疲劳。如驾驶车辆通过无交通标志,且视距不足的道路;交通堵塞,过交叉点以及意外被超车时;上坡的视距不足时;路面条件过差的道路等。凡是加剧驾驶人精神紧张的道路和交通条件都会加速驾驶员驾驶疲劳的出现。
6.车外环境与疲劳。在景观单调,交通量稀少的平直道路上行驶时,由于外界信息过少、单调,同时也无需很多驾驶操作,驾驶人的中枢神经缺少刺激,逐渐进入抑制状态,也容易引起驾驶人的驾驶疲劳。如高速公路以它宽、平、直、分道行驶、全封闭的良好道路条件,给行车提供了很大的安全系数;但驾驶员行驶一段路程后,思想易分散,精力不集中,会因缺乏感官刺激(单调)而昏昏欲睡,反应能力会随之下降,出现驾驶单调性疲劳。
二、驾驶疲劳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1.感觉技能减弱。驾驶员在连续工作后产生过度疲劳时,其工作可靠性会明显降低。在分析交通事故时,经常认为是由于驾驶员的技能不高、疏忽大意、不谨慎、不经心等产生的,其实并非完全如此,这是因为出现疲劳的结果。当过度疲劳出现时,操纵动作也会出现严重错误:在接近交通信号时,很难控制车速和车辆行驶轨迹;驾驶员视力出现错觉、幻想时,就不能正确感知道路上的目标等。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驾驶员产生的疲劳与工作时间长短和交通情况的复杂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有3 0%的交通事故是在载货车和小型汽车上分别工作了4个小时和5个小时以后发生的,而在公共汽车上只工作了3个小时以后就可能发生,这是因为公共汽车在市区行驶,交通情况复杂,驾驶员精力过于集中和工作紧张所致。
2.操纵动作准确性下降。驾驶员疲劳后,操纵动作准确性下降,有时还反常(对于较强的刺激出现弱反应,对于较弱的刺激出现强反应),动作不协调,反应不及时,有的动作过分急促,有的动作过分迟缓等。有时操纵动作并不错,但已错过时机,这些在制动、换挡、转向等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3.判断错误和操纵错误增多。驾驶员的判断错误一般表现在观察交通情况方面上,此时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应付办法就考虑不周。驾驶错误多表现在转向、制动和换挡上,疲劳严重的驾驶员可发生手、足发抖,脚步不稳,肌肉痉挛,严重地影响了驾驶。从疲劳对驾驶动作的影响可以看出,驾驶疲劳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第—种情况为驾驶动作迟误或过早;第二种情况为操作停顿或修正动作的时机不当,第三种情况为身体痛楚,影响操作。无论哪种情况,对汽车驾驶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
预防驾驶疲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最有效途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的脑力劳动;卧室内要保持通风、清洁,床不宜太软,被子不要过重、过暖,枕头也不宜过高。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为了不使驾驶员的胃部增加负担,膳食要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A、C、B l、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纤维性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便秘和痔疮;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燥感;至于饭量以七八成为易,每餐间隔以5-6小时为宜,尽量做到按时用膳,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式用膳,也应补充一些易消化的食品,如小面包、饼干、糕点和牛奶等。
3.科学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若工作或娱乐过度,影响了必要的休息,都会使人疲劳、困倦,这时,有效地休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休息可分为活动休息(积极休息)和静止休息(消极休息)两种方式。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活动体息比静止休息工作效率恢复快60-70%。活动休息方式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交替,室内工作与室外工作交替,坐位工作与立位工作交替几种。连续行车2-3小时后,驾驶员要选择一个安全停车地点下车休息,做四肢伸展运动,矫正上身前屈姿势等,吸收新鲜空气,夏天可以用冷水淋洗头面,清醒头脑,振作精神,防止疲劳。
4.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驾驶室的温度控制在17℃以下为宜,同时还要减少噪声干扰。
5.此外,减轻和改善疲劳的方法还有:
(1)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
(2)喝一杯热咖啡或热茶、吃一些酸、辣的刺激性的食物等;
(3)将音响适当调大,促使精神兴奋;
(4)用双手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