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训练的案例和思考

2009-05-13 08:34蒋芸云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段案例作文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增强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之后,现选择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介绍,并呈现自己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点。

一、案例材料

【写作准备】

明确写作目标:

语段训练——针对某一话题或现象,认真体会从中得到的感悟,因此确立一个中心句,再列举来自生活的材料阐明该中心句(本次作文要求中心句放在语段开头)。

写作前的“热身”:

1.最近的媒体有些什么事引起了你的注意?你对什么话题有较多关注?对什么问题有新的感触?如果一时想不到,请查阅报纸或听听同学的见闻和看法。

2.用一二句话写出你对上述某一事情或话题的看法。

【写作过程】

写作指导:

1.中心句要求言简意赅。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建议采用肯定陈述句。也可引用合适的名言格言表达。示例:“时间如白驹过隙,倏忽而逝。”也可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2.恰当地组织材料来进行阐述。材料内容来自生活。材料数量不少于三个。

3.材料的组织要有一定的顺序。

4.材料的表述要合情合理。

修改指导:

1.教师根据作文批改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一般不超过三天)。

①中心句表述不当。不明确。(如:“那一闪一闪的90后。”)判断有误。(如:“没有失败何来成长”——前后不存在必然关系。)

②材料句与中心句缺乏内在的逻辑。指导示例:“成长总会失去些东西。”究竟失去了些什么,写材料句前要想清楚。“成长是一种蜕变。”是种怎样的蜕变?又是如何蜕变的?

③表述存在的问题:材料句的表述不能紧扣中心句,表述的“落点”偏离中心。不太注意材料安排的顺序。句式较为单一,多为整句。

2.借助范例进行修改指导。示例: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中心句)①油蛉在这里低唱, ②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③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⑥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表述紧扣中心句中的关键词——“趣味”,范围在“泥墙根一带”。如何扣关键词体现“趣味”,当然首先是内容:如“按住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像人形、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的覆盆子,这些对孩子来说充满趣味的事物成为了选择对象。儿童的乐趣主要在玩的过程中,所以作者采用动作的描述来体现种种趣味,如“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根”“翻开断砖寻找蜈蚣”;另外,趣味还体现在词语的选用上,如“低唱”“弹琴”“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这些词语本身明显的带有欢娱的色彩。

(2)材料句的安排要有序。语段的基本顺序是先写动物后写植物。

(3)材料句采用整散结合的表述形式。“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句式整齐,语气连贯;而“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则是典型的叙述性语言,属于散句。

修改训练:

1.对比下列语段(修改前、后的学生例文),集体讨论、分析修改的理由。修改重点:“鼓点”落在中心句的关键词上。(略)

2.展示学生作文范例,修改重点:表达不一定要采用整齐的句式,建议整散结合。

再次实践:

1.朗读自己的作品,标示所写语段的中心句和材料句。

2.与同学商讨,相互检查中心句表意是否明确。材料句有没有上面所示的问题。问题出在哪里,请逐一写出意见并进行修改。

3.请选择下列语段(学生作文)之一进行修改。(略)

【写作之后】

1.展示作品

两类作品呈现在班级语文学习网站(该网站已建立二年,为我班级同学共享):凡是有自信有兴趣的同学,将作品放在网上,由其他同学“评头论足”;老师推荐并写出评语的优秀作品。

2.面向未来

懂得如何写作,只是写出好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语感是它不能省略的环节。为此,请熟读相关的语段。

二、关于案例的思考

(一)案例特点

上面的写作教学案例是写作练习中的一种,即语段的训练——作文训练具体而微的形式,其操作性和实效性均比较强。它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写作准备”。用来明确训练的目的,细化要求。其次是“写作过程”。这是训练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写作指导和写作操练、修改指导和修改操练,并安排了独立完成、同学商议、集体讨论等形式。最后虽定名为“写作之后”,其实它仍是写作训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在整个写作训练中,希望体现如下特点:一是目标明确——简单,具体,实用。让学生每次训练都是有的放矢,且有完成它的愿望和信心。二是注重指导,加强操作。综观整个写作训练,学生的实践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但这里的实践不单是让学生行文,还有构思、修改、再行文、发表、诵读等环节,尤为在意的就是每个环节都给予了具体(一般都带有示例)的指导。三是夯实基础,关注发展。语段写作,是为今后写好大作文奠定基础的。作为基础项目,力求它在两个方面发展能力。一是写作方法。二是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每次写作之后有针对性的诵读。无论从学生的主动性还是实效性看,都比平时笼统诵读的收效要大得多。

(二)写作案例遵循的原则

1.写作内容贴近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

近年来,高中学生作文里“满天星”的铺排、炫目的“集锦”比比皆是。议论文更是言必谈中外历史,人必称屈原贾谊。现实的生活,真切的感受往往游离于作文之外。学生写作时常常“灵魂不在场”。

“我们要求整个生活的充实,虽不为着预备作文,但‘诚实的‘精密的‘好文章必导源于充实的生活,那是无疑的。” 叶圣陶强调了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以往人们总认为学生生活单调甚至贫乏,其实这一看法值得商榷,因为生活不仅取决于经历,更取决于感受。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感觉敏锐的年龄,他们缺乏的可能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体味。要学生作文贴近生活,写出真性情,关键是老师的引导。贴近生活、充满思辨的命题,首先拉近了作文和生活的距离。源于生活的行文材料,又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生活的天空即写作的天空”。生活现象、社会时政等被要求作为素材写进文章,学生的视线就自然转移到民生百态、现实社会和大千世界。本案例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通过有力的引导,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懂得作文与生活的表里关系,用“心”写出真正的文章。

2.细化指导

一直以来,作文指导存在着大而化之的现象,教师们对写作前的审题、构思有一定的论述,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有具体的评析,但真正在写作中指导学生一步步操作的写作教材却是少之又少。“写作指导缺位,尤其缺乏‘怎么写的指导。”写作指导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写作实践的有效性。学生随便写写的作文难以有效,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又亟须引导,这是不辩的事实。写作的指导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动态程序性知识。即“怎么写”的知识。因为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在形式出现之前,内容并不存在,“写什么”生成于“怎么写”之中。 所以“怎么写”的指导本身就是写作的知识,应属于教学内容,编入写作课程。以往要求学生观点鲜明,阐述有理有据,语言富有感染力等等,事实上都是“正确的废话”。谁不想达到这样的目标,但究竟怎么写才能做到这一切?写作指导的意义已不言而喻。本案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加大了各个环节的指导力度。

3.强化操作,注重过程

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得通过写作实践。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写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内部认知过程。没有完整系列过程,很难完成“思维-内部言语-表达”的转换模式。 从训练方式看,写作训练很大程度上属技能性操作,技能的掌握只能在反复操练中才能完成。这就犹如学习游泳和驾车,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同时还应看到,技能训练得分步骤地进行——以游泳为例,得逐一练习水中呼吸、浮于水面、手与脚的配合、蛙泳、蝶泳、自由泳……同理,学生对某种写作方法的掌握,一方面得反复操练,一方面又得循序渐进,分步骤来进行。从本案例可见,对于一种写作方法的熟悉、掌握,我们经过写作准备、写作尝试、探讨、修改、再写作与修改、发表、相关语段的诵读等环节。而对于写好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又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各种语段结构的训练。

三、关于写作训练的反思

1.真正地面对学生实际,对学生负责

作文教学中常提醒自己,这里不是作家培训班,自己的任务是让面前的学生都能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每看到优秀的作文,就琢磨这样的问题:如何让绝大部分学生也能达到这种水平。不能只用优秀作文衡量作文教学成绩。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熟悉了一种写作的方法,并能较为灵活的运用,写出合意的文章,那才是更科学的检验标准。教学中,教师很少展示学生写作失败的“作品”。实际上,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榜样,对于新的进步具有同等的功用。在作文修改的环节,前者的意义明显大过后者,这样于学生发展有益的事,何乐而不为?

尊重学生认知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指导。拿案例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范例呈现的时机分析,初看似乎放在写作前的指导里更为直接。而其实这一顺序的安排已体现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学生的认知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如果安排在写作练习之前,会因为没有实践,没有需求,产生不了应有的动力。因为实践前的指导只是陈述性知识,实践之后,再次实践前的指导已成为了程序性知识。动态的程序性知识比静态的陈述性知识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和效力。另外,缺乏针对性而又过多过细的指导,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无所适从。但由于缺乏扎实的心理学基础,不能透彻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点上,只能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因而费时费力。

学生作文的兴趣低与缺乏读者有直接关系,为解决此问题,我们特建立了自己的语文学习网站,让大家有一个展示的平台。有了“发表”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增强了读者意识。但受条件限制,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才能实现这一方案。

2.给予每次训练正确的定位,明确它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中的意义

胸中要有整体作文训练的蓝图,所谓整体,即整个高中阶段写作训练的任务。这些任务还应落实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每一阶段的任务均要有侧重。因为有着整体的构图,每次训练就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训练的“步态”也就因此而从容。拿我们的实验来说,高一第一学期侧重叙述与缘事而发的感悟,着重培养概括叙述能力和初步的评析能力;高一第二学期则侧重议论文语段的训练及实用文体的写作,掌握几种语段的结构,着重培养从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到了高二,写作的重点才到篇章结构的综合训练,在整合各种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发展创造性思维”等要求。本次的语段训练正处于基本能力的训练范畴。然而,这样宏观的、战略性的写作训练蓝图不是普通语文老师能力所能及的,其科学性需要语文教育专家的指导和把握。另外,尽管每次训练都关系到学生未来写作能力的发展。但这是一盅“老火靓汤”,成效的显现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它与每个阶段的考试评比不太协和。这又是大家不敢尝试的一个因素。

(蒋芸云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中学511761)

猜你喜欢
语段案例作文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