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 情感激越

2009-05-12 02:34包颖宏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高昂

包颖宏

摘要《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这首词写于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1925年),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湖南,在家乡韶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年8月,自韶山动身,准备南下广州,参加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关键词其实磅礴 情感激越 高昂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寒秋”,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湖,故言北去。“橘子洲”本名水陆洲,在长沙城西湘江中,据《太平寰宇记》载,“上多橘,故以为名。”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橘子洲头,指洲的南头,地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与岳麓山之间。这三句是说,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由“看”字统领,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画图。其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万”极写山之多,“遍”极写红之广,“层”准确地表现出树林的重重迭迭,“染”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岳麓山多枫树,经秋叶红。山脚有爱晚亭,即取自唐杜牧《山行》“停本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鱼翔浅底”,《穆天子传》:“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注云:翔犹游也”。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潭游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游,即与翔同一意境。浅底,非言水浅,乃喻水清澈可见底。唐储光羲《钓鱼湾》:“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水深则略呈碧色,故上句又言“碧透”。这七句的意思是说,远望重重迭迭的枫树林,经霜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在这里,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既有静景,又有动景;既有远景,又有近景,对照鲜明,生机勃勃。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同时也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怅”本意为懊恼,惆怅若有所失。这里指由沉思而产生的感慨,“寥廓”广阔旷远的样子,此指宇宙辽阔。屈原《远游》“下峥嵘而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而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在此,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下片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土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百侣、(同学)”,毛泽东于1914至1918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习,毕业后,又在该校附小任教员、主事。在学校时,与蔡和森、陈昌、张昆弟、何叔衡、罗学瓒等人过从甚密,常在一起议论时局,探求真理,砥砺学行,又常越野漫行,或畅游湘江。后来,他回忆道:这段时间“我逐渐地团结了一批学生在我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后来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一写要有一个目的。”“他们认为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议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1918年4月,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于长沙市 溁湾镇周家台子蔡和森家中组成了新民学会。成立会上,选箫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和陈书农为干事。“峥嵘”特出的,不寻常的,“稠”,多而密的样子,引申为丰富多彩。杜甫《发秦洲》:“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回忆过去,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七句中“挥斥方遒”,谓思想自由奔放、热情正足,“挥斥”,奔放意。《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激扬文字”,写出激昂奋发的文章,激扬,激励奋发。《三国志、臧洪传》:“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万户候”,借指反动军阀。当时,先后盘踞在湖南的反动军阀有汤芗铭,傅良佐、张敬尧,赵恒惕等。这七句意思是说: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彩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三句中,“到中流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三句是说,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里虽同上片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这首词上片着重写“看”,下片则着重写“忆”。“曾游”与上片暗写的“重游”相对,并为回忆往事铺垫。“峥嵘岁月稠”,反映的是“曾游”时的时代特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描述的是“曾游”时的伴侣的特点,“指点”、“激扬”、“挥斥”,传达了这群青年人的革命气势与革命豪情;“粪土当年万户侯”,概括了他们蔑视一切达宫贵人的无畏精神。最后三句,诗人情不自禁地与“百侣”对话,以“曾记否”喝醒。“击水”,“遏舟”,写的是往事,却是歌颂激流勇进,敢于革命的精神,从而完整地绘出了新民学会会员们才华洋溢,意气奋发的群象。

全词先写景,后叙事,情则融于景中,寓于事中,而两设问句,使词的格调更趋高昂。对句工稳,用词警辟。

猜你喜欢
高昂
本期导读
女人四十
上网课
静静的冬营地
报晓鸡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老公” 原指父亲?
美特种药品价格高昂遭抵制
你是否该买一部iPhone
4款新品数码相机快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