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媛
摘要文章分析了色彩构成和色彩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对传统色彩教学的弊端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对两门课程的思考和建议。希望以色彩构成为辅,色彩设计为轴,为各专业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开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色彩构成 色彩设计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都要经过色彩写生课程的训练,然后才会开始色彩构成课的学习。色彩构成课是在完成静物或风景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色彩理论知识以及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
色彩设计课程则是在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了纯粹的绘画技法和色彩的科学理论知识后,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对事物色彩的分析和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摆脱一味真实再现客观世界的传统写实性绘画的表现方法,而是追求不同的表现形式,倡导绘画者的个性化,使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虚幻色彩通过主观设计转化为可视的,视觉心理上的合理存在的色彩形态。
色彩构成与色彩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说前者是基础训练,后者则是强化进阶。
1 关于色彩构成
1.1 色彩构成课的学习内容
色彩构成课在于让学生接受色彩的物理知识后,了解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最基本的要素,然后根据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特征组合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
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学生放下传统写实绘画的惯性意识,让他们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对比(色相、明度、纯度)和视知觉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知识,按照数理结构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色彩重新进行理论分析。色彩同样是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的。
1.2 传统色彩构成教学课堂
在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偏重对色彩理论的经验认知,多采用模式化教学与训练,如使用传统水粉颜料在固定规格的白卡纸上精细作画。这些方法虽然有利于明确把握和积累颜料的色彩经验,但往往会使作业显得呆板、程式化,缺乏新意,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参照教科书上的规范示例模仿出大同小异的色彩构成作业,但如果教师设定一个主题,让他们去重新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图形并赋予色彩,大部分会显得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笔。这种以纯粹的技法为主的色彩训练并不会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任何提高,对接下来的色彩设计课也毫无帮助。
1.3 对传统色彩构成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颜料并不是表达色彩的唯一介质。架上绘画的介质多为颜料,而色彩构成的介质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材料。静物写生重色彩的再现,而色彩构成强调对色彩的组合和运用。静物写生重色彩的再现,而色彩构成强调对色彩的组合和运用。如若使用颜料进行色彩构成训练,其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颜料(如水粉、水彩)的熟练掌控,但手工制作作业工作量大且费时,使学生把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做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色彩的研究与探讨,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其结果是手动脑没动。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表达色彩的颜料性能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运用介质再现人肉眼所见的光的色彩世界。色彩构成的训练应该回归对色彩的审美规律的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而不是对某种介质的掌握。因此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种类不同质感的材料作为色彩的载体,能够扩大色彩构成课的视野范围,为教学提供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
2 关于色彩设计
2.1 色彩设计课的学习内容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也是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色彩设计是主观意识的思维活动,同时注重感性形象和理性概念的融合,不全受自然规律的限制,可以完全脱离客观现象重新创造一种新的色彩秩序。严格说来色彩设计是根据色彩的属性做必要的调整,创作过程并非完全理智,但它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人对色彩的感受为前提,其最终效果仍然反映的是绘画者对色彩的把握和实际运用的经验,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色彩设计并非完全是一种毫无目的和意识的凭空想象,仍然需要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从而发展升华。
色彩设计与写实色彩的要求完全不同。写实色彩以再现自然、体现自然客观规律为目的;色彩设计则是根据自然再创造,通过自然感悟色彩本质,倡导个性特色,追求独特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教师需要学生摆脱习以为常的写实色彩的共性标准和思维方式,而是要求大家深入到感情世界中,提倡更加多元化的色彩观念。而这些都需要色彩构成课的良好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作为铺垫。
2.2 对色彩设计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艺术设计各专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在色彩的应用中存在着许多原则和方法上的差异,但教材所反映的色彩设计理论却几乎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色彩设计这门课程,而是直接从色彩构成跳跃到专业设计上,造成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出现断层,最终发现大量学生在其专业设计作品中没有经过成熟的色彩分析,只有对色彩浅层次意义上的了解,缺乏对色彩综合意义上的详细阐释。
中国的学生并不缺乏良好的绘画功底和高超的技法,论绘画实力我们与国外的学生并无太大差别。但在长期严谨的绘画技法训练过程中我们丧失的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前的教科书多从色彩产生的物理原理入手展开色彩训练,注重对色彩原始本质的理性分析,而不注重对色彩现象创造性的主观分析和开发。加之教学学时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但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手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我们需要学习系统的色彩理论知识,但我们更要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和感悟色彩现象。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研究的范围,培养广泛的兴趣和摄取专门知识的能力,是当前我们急需重视的教学问题。
3结语
在色彩构成的学习中,我们仅通过平面的表现来描述色彩美的感觉,而这些感觉的训练,并不能全面反映色彩设计所涉及的各种领域。只依靠色彩构成的训练就可以完成色彩设计,显然是不够的。而仅通过色彩设计的训练来完成专业课题的设计,更是不足。在当前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社会发展会引导设计教育随之改进,色彩构成与色彩设计的教学必然要与诸多新兴技术和知识发生关系,我们应该围绕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始终以此为中心。
参考文献
[1]班石.构成谈[J].装饰,2002(8):12.
[2]钱志扬.设计色彩[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
[3]姚建平.设计色彩[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0.
[4]陈嘉全.设计·色彩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
[5]宋建明.浅论法国色彩学研究领域中的学风及其方法[J].装饰,199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