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怡昕
[摘要]人才的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逆向发展,将会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较大冲击。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美术教学改革措施,扩大毕业生的择业面,使他们能顺利就业。
[关键词]美术教育 教学方法 价值
一、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1.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重新把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调整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首先要加强对市场变化的调研工作,了解我国现有与美术有关专业技术人才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及实有数量,预测未来有关美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然后根据高等院校所具专业设置,确定调整专业的方向。
美术各专业的教学课程配置,除了必备的基础课和实践课外,都要加大学习美术软件的力度。事实证明,有坚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应用各种工艺的技能,并能熟练地操作美术辅助软件的毕业生,将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越是偏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越是要花时间、花精力来学习各类软件。同时,还要强调造型基础的训练。对于美术专业的各个分支来说,造型基础是必需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造型基础会使其受益终身,软件的熟练操作能使其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主动地位。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要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如平面构成和图案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考虑整合为一门课。这样既可取长补短、避免重复,又可缩短教学课时数,避免过分的专业细分。要吸取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教育观念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开设一些既具有民族精神又符合设计发展规律的课程,如民间艺术研究、中国传统装饰等。
2.改革教育内容
人才培养质量优先,教育教学应由“以教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教育的视角应从单纯教育转向注重市场导向;教学内容应由注重纯理论、基本技能教学转向注重实践教学,由知识的积累转向知识的创新。为了适应高科技材料的大量涌现,我们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与美术院校传统的教学拉开距离,要通过基础训练认识和理解设计的相关领域,使学生对材料、工艺、制作技法、空间、形态、色彩诸方面有清醒的认识,为创意打好基础。要使学生能厚积薄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实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培养学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修某项或某几项新技术,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条件。例如,摄影艺术作为现代化的传媒表现手段,具有实效性、艺术性,可以介入新闻、艺术、风光、人像、社会性商业广告等领域,而摄影的很多理论是从绘画派生出来,并有它自身的艺术语言和技术。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拍摄技能,让他们从拍摄、用光、构图、瞬间抓取和冲洗、放大制作等过程中掌握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广告摄影和图片设计能力。要使高、精、新知识的传输成为当前课程教学内容的主流。
3.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创设新学科、新专业
促进学科渗透,拓宽专业口径,培养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艺、新技能、新意识的美术人才。因此,对专业应做相应的调整,对划分过细的弊端进行改革。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打破专业界限,把细分的专业统合起来,在一定的学科范围内,进行不同专业方向的系统化、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各个不同专业方向的训练,为将来成为复合型的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理论课方面,应该开设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科学交叉课程。同时,要加强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教研话动。
美术专业教学知识与实践并重,必须加强基础造型教育与材料研究及工艺技能训练课程的融合,以此为基础增设新的学科,如与美术相关的数字软件、信息传媒、新工艺材料、新绘制技术、新设计观察方法等,都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路,为学生们开阔视野。
4.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重点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专业素质。实行开门办学,积极探索适合人才市场要求、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生产流程”概念,将“流程”纳入教学。探索与企业接轨的实践教学新途径,改变教学安排全程化模式;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尝试课堂教学与工作室专业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尝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对设计研发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创立面向市场经济的专业教学模式,实现由课堂教学向工作室、实验室教学转化,由单科独进向多课题并行教学转化,由讲授式向启发、咨询式教学转化。课程选题应注意兴趣性、参与性、研讨性,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要使学生通过考察、定位、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对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素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让其主动地选择相关课程,最后完成课题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充实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设计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美术教育的改革要求
1.要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要先讲述或讲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故事、轶事等,学生有了这些必要的知识准备,就能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欣赏的欲望。
2.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欣赏活动是认识事物价值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或给学生以暗示。其实,美术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包含有欣赏的成份,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欣赏点。
3.要注意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各异,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对欣赏能力低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欣赏水平,对不同欣赏趣味的同学要一视同仁,切勿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美术教育方法的思考与选择除了可以运用以上所论及的各种方法之外,在实际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应该针对具体教学情景予以灵活处理。好的教学方法总是适应它所对应的教学情景而生效,仅仅为了方法的方法只能是古板的教条,这种对方法的探讨反而有害于美术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与价值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