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双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化技术化要求的不断迫切,作为高职高专人才教育第二课堂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创新问题亟待解决。文本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指出目前此类社团发展的主客观障碍,指出必须从建设原则上、建设模式上、建设思路上进行创新,以期把专业型学生社团真正建设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自身素质、陶冶自我情操、优化知识结构、开拓职业思路的高职教育重要阵地。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专业型社团 创新
专业型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个分支,是以传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结合有关课题、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深入社会实际进行实践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活动型大学生组织。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它以其鲜明的与专业结合的研究特色在营造职业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熏陶职业道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组建并完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已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专业型社团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
但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无论在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上都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大多数专业型学生社团独特价值定位不准,活动学术性不强,而以科普宣传为主,没有很好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研究和实际操作的主题创新意识,致使学生反映淡漠,社团、社员数量质量有限;组织上以校团委管理的专业型社团,以其专业性强的特点或又下放部分权责到相关专业的系部,致使教师层面的管理或缺乏经验权责不明,而日常管理为自我管理能力有限的学生加以组织,使得机构的组织运作和合作能力弱,由于社团在专业活动上的表层进行的特点,使得高年级社员锻炼学习少而退出,进而出现社团中坚力量的“低年级化”,社团学生社员的研究管理能力更弱;多数高职院校专业社团的指导专业教师和管理老师处于热情自愿的服务状态,校方没有权责约束和激励创新的机制,使得社团的系统化专业实践和专业创新项目实施十分有限;专业社团的实践操作研究性致使本来就紧张的活动资金、设备、空间场所等硬件设施更显不足等等。
因此,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内在需要,针对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专业型社团建设进行创新,才能促进其在高职院校的职业育人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一、强调建设原则是专业型学生社团建设创新的前提
1.正确定位,以专业研究、技术交流、社会实践三功能为社团建设原则
虽然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塑造学生主体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专业知识方面是高职院校教学的第二课堂,能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空间,也能为高职院校的共青团工作创新做出有益尝试,但是专业型社团建设毕竟不同于文体娱乐和公益服务型社团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且专业要求性强、需要及时更新创造,工作难度大而且组织成绩难于体现。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专业型社团一般数量少且发展比较缓慢。由于软硬件条件的缺失,使得很多专业型社团限于培养大学生在社团管理及运营过程中的主体能力,而缺乏对大学生的专业扩展性研究及实际操作的主体创新性意识的培养。这使得以科普宣传为主的专业型社团缺乏原本的独特功能,致使学生反映淡漠,社员数量质量堪忧。
我们应明确致力建设的专业型学生社团是强调培育大学生对于本专业进行深入、扩展性研究的能力及实践操作的主体创新性意识的社团,使它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力补充与支撑,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加深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研究的层次。这样对于培养鼓励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的专业科研、实践创造能力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2.全力协调,以实践促教改、创新促创业二方向为社团建设原则
当代社会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毕业生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而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的弱点就是,由于自身特色不明,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正如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所说:高职毕业生出现就业难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上存在着向上“学术漂移”的现象,不安于自身的办学使命,专注于升格和转型,办学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忽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训练的培养。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且有比较完备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的课程体系,而在我国,它虽然在高等教育中已开始受到重视、教学改革方案也不少,但真正落实的不多。
二、完善建设模式是专业型学生社团建设创新的保证
1.科学规划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层次构架与文体类社团不同,高职高专学生专业型社团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型社团活动的开展要紧扣专业技能教学内容,而专业的学习,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并且很多专业的专业技能是多方面的,各种技能之间存在着知识学习应用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这样就为活动的开展带来一系列问题:第一,专业型社团成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同,比如大一新生就无法参与某些技能项目;第二,多方面的技能在教学上都要传授,但是社团成员的兴趣和能力不同,而且限于时间、精力也不可能同时参加各项技能活动;第三,不可能每一个年级、每一项技能都成立一个社团。所以高职学生专业型社团在建设伊始就要首先对该专业进行分析,掌握教学规律,确立专业型社团成员和活动的层次架构。
2.广泛拓展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社会联系
专业型学生社团与其他类型的社团相比,在资金、设备、空间场所等硬件条件上更加缺乏,是发展壮大的强大制约瓶颈。
为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广泛联系、开源节流”即多种渠道筹措社团经费。首先是合理使用会员会费,其次是争取并合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金投入,再次也是最主要的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校友资助、企业赞助、有偿服务、广告推广等方式获取资金。经费具体使用时还要严加审批、考核,精打细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效果。
实验、实训基地是专业型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基地建设、维护、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专业社团在这一方面远远欠缺。我们应该广泛利用院校长期挂靠和培养而积累的行业背景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社团分社小组活动在校内与实训实践课程相联系、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相联系。
三、开拓建设思路是专业型学生社团建设创新的关键
1.健全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
第一,实行专业社团的“分级管理、挂靠院系”的管理方式。
我们可借鉴部分高校的社团分两级管理,一是由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直接管理指导的一级社团,如对于文体娱乐型和志愿服务型的学科专业性不十分突出的学生社团。二是由所挂靠的院系团委下设的社团部直接管理的二级社团。
第二,增强凝聚力,打造一体两翼的管理者队伍。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多数社团发展疲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自身建设和组织构架的关系,重活动而轻管理。因此我们要创新专业型社团运作模式,使它在校团委的直接领导下,由院系团总支统一管理,形成专业导师辅导、广大学生主导、辅导员老师协助的格局。导师团以帮助社团进行专业研究和实践为主。社团设立学生管理部门,侧重日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会员制度的建设等事务。其构成包括:设会长一名,主要负责主持日常事务;秘书长一名,协助会长主持学会事务,主持各项资料的整理和汇总。下设四个职能部门:负责年会、学术活动策划和总体安排及年报等成果汇报事宜的策划中心;负责社刊编辑出版及其他学习交流活动的组织协调的学术中心;负责内部事务、促进会员沟通的行政中心;负责海报、广播、网络宣传交流活动,扩大对外影响力的传播中心等相关机构。
第三,建立社团管理制度和骨干培养的长效机制。
由于专业型学生社团是以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自发团体,所以社团的管理体系是建立有规模、有深度、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社团的关键,社团骨干的培训也应作为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得到充分重视。
2.加强专业型学生社团的专业指导
第一,建立专业型学生社团导师队伍。
建立一支热诚为学生服务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导师队伍是专业型学生社团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在学校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将社团建设纳入大学生导师制建设的体系,组成由院系领导、专业教师等参加导师队伍,创造与本科院校导师同样的条件,提高专业型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指导社团开展专业技术活动成为专业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社团的性质、特点,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聘请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实行责、权、利配套,教学工作量、业务与职称相结合的鼓励措施,设立奖项,为社团指导教师的辛勤工作给予肯定。其次,加强社团指导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有目的、有规划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社团学术活动。如在社团成立时讲授有关科研基础知识的课程;在社团开展活动时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程序和方案;在具体的专业选题与实践过程中给予专业性指导;对于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商讨对策等。运用多种方式把优秀教师引入社团、指导社团,以此有效引导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避免盲目性,确保社团活动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
第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化指导。
强调“专业”、重视“指导”是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我们要以社团年会,学术节日等时机开展学院教授级、业界专业人士级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讲座指导,将行业最新的知识研究动态和社会发展动态带入校园,从而构筑起两元指导格局,提高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效。
3.打造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精品活动
专业型社团开展活动不能只仅停留在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等科普性活动上,而是要紧扣“专业、创新”这一主题,注重活动本身的内涵和相应的深度,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积极打造具有较强专业学术性和技术实践性的精品社团活动。一是要建立大学生课外科学研究制度,鼓励结合社团特点和学科专业,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在参与研究课题的选题、研究到最后结果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完整的科研能力锻炼,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二是要建立以竞赛为龙头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系,通过开展大学生社团科技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引导各社团围绕大赛事开展活动,营造浓厚学习交流的校园风气,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引导专业型学生社团结合专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四是努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学术知识,扩大专业型社团影响,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如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业界精英来校做报告,弘扬校园学术氛围;开办社团或学会刊物,刊登社团的成果及论文,激发学生练笔及科研创新的热情;将专业相关的重大的热点新闻带进校园,搭建学生交流思想的平台等等。
4.建立专业型学生社团的评估体系
在三个层面上进行探索,逐步完善社团、社团干部和社团成员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综合激励机制。一是完善对学生社团的奖惩制度。在对社团活动的考核和日常跟踪后,及时规范社团活动,完善奖惩体系。二是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价奖励机制,健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的评定措施,努力将优秀社团骨干列为团组织的“推优”对象,并在其他评奖项目上给予和学生会干部同样的待遇。三是完善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机制。把学生参加活动的外部内部需要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型社团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构架发展关系到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大计。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创新,就是要强调社团的建设原则创新、完善社团的建设模式创新、开拓社团的建设思路创新,把专业型学生社团真正建设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自身素质、陶冶自我情操、优化知识结构、开拓职业思路的高校教育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1]吴继维,秦伟. 浅谈大学生科研型社团的现状和思考[J]. 科教文汇, 2006, (12).[2]王祥薇.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型社团的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 2007, (5).[3]张拥军.高校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2).[4]禇华.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科技, 2007, (7).[5]饶成明.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 2008,(4).[6]郭珊珊,于钟凌. 加强高校技能型社团建设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