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露
[摘要]本文思考现代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浪潮中包装设计教学的适应性,然后与现阶段包装设计教学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综合因素的重视是重要且必要的。本文是对社会大环境对包装设计教学引导的尝试思考,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这个讨论,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教学 技术 艺术 包装设计
一、包装设计教学现状
“大学的设计教学中,商业包装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前后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教授商业包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包装材料和结构的认识以及设计前后的思维方式训练等,第二阶段则结合实际市场进行系列产品的包装设计实践,包括新品设计和旧产品改造。表面看,教学安排似乎是合理的,但教学的结果却问题重重:(1)设计走位,即脱离市场、偏离产品自身定位的设计;(2)个性张扬失控,凭空想象,盲目主观;(3)包装概念化,装饰化。”从学生们追求美感的思维出发点可看出端倪。作为设计学院的教学风格,当然提倡美感和创意,但这不是一切,更不能成为评判包装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单纯谈美感的设计只能算艺术作品,它悖离了设计应与商业紧密结合的精神。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在做包装设计时都过与追求形式化,只为好看,不为其他。也不去进行技术上的探寻。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最后的设计构想无法实现,或者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多学生毕业从事设计工作后,还需要用人单位进行二次培训才能适应工作需求。这样的情况与现在的市场需求是背道而驰的,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更是如此。更糟的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无法就业,更不要说自己创业了。我们不能培养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能为市场或社会产生效益的意识。这也就需要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并使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而且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念的转变。
二、包装设计教学中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尝试思考
1.要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好的现代设计是创新思维表现的结果,创新思维意识先行,而后是设计,创新性设计,必需有创新性思维。爱恩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这种“想象力”就是创新。”
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必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更多地采用聚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正向思维),而很少强调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在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无论是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缺乏必要的支持。创造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人类智慧本能的体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思维力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创造力问题的基础。这个问题一旦解决,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会迎刃而解。
2.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培养市场意识
包装设计教学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毕业工作后所进行的设计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在包装设计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包装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意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让学生在进行设计是,首先想到的便是市场需求。
3.要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对消费心理产生重视
包装设计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商品,其次是美化商品和传达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对现代消费来讲,后两种功能已经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温饱的生活,而对商品越来越挑剔。好的包装设计除了解决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外,还要着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才能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在提倡差异化设计的今天,我们所需求的设计师必须具有较综合的素质与技能。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不但具有出色的设计能力,还有较强的市场与消费分析能力。谁能够把握市场谁就能接近成功,这个商界的准则在我们进行包装设计时也是适用的。消费的基础归根到底还是人,能否在设计时把握人的心理,决定了包装是否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是否能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消费心理学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导入也是不可忽视的。
4.要加强学生设计中趣味性的体现
人们都喜欢在愉快的氛围里接受信息,趣味性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做到信息的有效传达。人们都喜欢看有趣的东西,针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今的消费者欣赏情趣和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商品包装的作用取决于视觉刺激效能的大小。因此,包装设计的趣味性很容易抓住顾客的好奇心理,易于产生冲动购买。”从前的包装设计偏重在“包”与“装”的实质功能上,而现在的消费市场千变万化,生活水准的提升,消费者自我意识的抬头,又需要面对众多国内外的同类竞争厂商,因此,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在进行包装设计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趣味性设计。让学生确立满足消费者口味的意识。
包装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一个有经验的包装设计师在执行设计个案时,考虑的不只是视觉的掌握或结构的创新,而是对此个案所牵涉的产品行销规划是否有全盘的了解。包装设计若缺乏周全的产品分析、定位、行销策略等前置规划,就不算是一件完备、成熟的设计作品。一个新商品的诞生,经由企业内部的产品分析、定位到行销概念等过程,细节相当繁复,但这些过程与包装设计方向的拟定却是密不可分,设计师在进行个案规划时,企业主若没有提供这些讯息,设计师亦应主动去了解分析。我们应该综合性的考虑这些问题,按照市场的需求和现实来培养学生。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学生毕业后的生存力与竞争力。这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三、结语
本文只是对于在现代社会大背景的综合因素下对包装设计教学的尝试思考,在具体的问题方面还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引起学界更多的探讨之声,让我国的包装设计尽快的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1]杨敏.反思•商业包装设计教学现状[J].包装与设计,2006,06.
[2]陈炜.包装设计与消费需求[J].包装工程,2007,28(4):274.[3]门小勇.平面设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