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育科学化的动向和我们的新使命》的启示

2009-05-12 09:47于文谦,王月华
体育学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

于文谦,王月华

摘要:林笑峰先生于1979年9月17日在《体育报》发表了《世界体育科学化的动向和我们的新使命》一文,指出了科学体育的内涵和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其中用科学指导研究如何使人体更加完美健康、竞技与体育同步进行等思想对中国体育发展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学体育;全民健身;林笑峰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2-0013-03

Inspirations from the Developments of World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tization and Our New Mission

YU Wen-qian,WANG Yue-hu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In the article titled Developments of World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tization and Our New Mission, published on the Sports Journal on September 17, 1979, Mr. LIN Xiao-feng pointed out the connotations of scientific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ports in China, in which ideas such as scientifically guiding researches on human body perfec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have a realistic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scientific physical education;nationwide fitness;LIN Xiao-feng

林笑峰先生于1979年9月17日在《体育报》上发表了《世界体育科学化的动向和我们的新使命》(以下简称“林文”),在中国首次提出了科学体育的相关问题,论述了世界体育科学化的动向和我们的新使命,它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竞技和中国建国后30年所说的体育都做了些什么,今后应怎么做,从而引发了体育概念、体育科学属性、体育功能的第一次大讨论,活跃了我国体育理论界的学术气氛,揭开了中国科学体育发展的新篇章。30年后再读这篇论文,仍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位被称为“体质派和真义体育派”带头人对科学体育内涵的独到见解,对学问孜孜以求、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以及从知性认识角度思考增强民族体质的一种情愫。这篇论文的思想对今后中国体育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

1科学体育的内涵

“竞技(sport)不是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体育不是竞技”,“林文”在开篇直接指出了体育和竞技的区别。文革刚过,这种提法无异是对新中国30年体育发展丰功伟绩的大挑战,引发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地震”。因为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运动、竞技、体育无区别,竞技就是体育。从此,拉开了中国体育界真正研究体育、研究竞技的序幕。

“林文”第一次提出了科学体育的问题,包括科学体育的兴起和发展、科学体育的内容、倡导我国应努力发展科学体育。科学体育中明确体育是解决增强民族体质、研究人体的发展问题,科学体育指导思想是研究如何使人体更加完美健康。“林文”提出的科学体育相关问题,在当时使人们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如文中出现“人体工程建设”、“运动处方”、“价值阈”、“锻炼点数”等等后来被广泛应用的新名词。

2“林文”引发30年中国人体育观的形成与变化

体育观是人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它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思维支撑,它指导和决定体育理念和体育精神。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越快,综合国力越强,人们的文明程度与文化生活水平也就越高,对体育的认识和看法也就越深刻,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也越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体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却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在1979年9月17日前,多数国人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sport一词,只知道体育,而且大部分人所理解的体育就是sport的主要内容。当时人们形成的应该说是sport观。而“林文”的发表,阐述了科学体育及其内容。随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在中国体育界展开了两场关于什么是体育、体育的科学属性、体育功能等问题的空前大讨论[2-8],随后也是讨论不断。经过讨论,中国人体育视野扩大了,如出现了大体育、小体育、广义体育、狭义体育、快乐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等。关于什么是体育,虽然学者们目前观点也不一致,但学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使国家相关部门为了规范此领域的标准,达到一个相对的共识,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现代体育由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3个部分组成。大体育观也好,小体育观也好,体育的整体观是很清晰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按照体育法中规定的内容及学者观点,可以归纳为5个最主要的体育观:大体育观、真义体育观、人文体育观、非本质主义体育观、科学体育观等。大体育观把体育放在文化范畴内来认识,研究体育的角度从生物学、教育学到心理学、社会学及生物、心理、社会三者结合的角度,认为体育具有多功能性,举国体制就是大体育观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真义体育观强调对人的生物学改造,坚持生物学评价标准,以“体”为本位,立足点是教育,是增强人民体质的国民身体教育;人文体育观是在大体育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立足点是人文精神,充分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人生的价值,强调体育对人的关怀及对人在身心各方面均衡发展的贡献;非本质主义体育观认为,“身体性”是找出体育的本质,它是建构在后现代哲学观基础上的一种理论;科学体育观是对于体育的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科学体育观是一种理性力量,不是从体育本身出发,强调是对体育的态度。每一种体育观都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和随时代发展对于体育认识的加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观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未来体育观的发展方向还应该是在人文体育观的倡导下,围绕大体育观下的两条主线,即竞技体育观和如何开展大众体育的问题。

3“林文”对体育发展方向的远见卓识

“林文”提出了中国未来体育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不削弱sport来解决中华民族身体发展问题,再建一栋科学体育的研究大楼是值得的。”[1]细细品味林先生的观点,他说不削弱sport来解决中华民族身体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要两条腿走路,既要进行训练和竞赛,玩好sport,又要建科学体育的大楼,解决民族体质的问题,这实际就是现在提出的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同步进行。

国务院1995年6月20日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委1995年7月6日发布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都从不同方面提出体育发展的问题。随后1995年8月29日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方面决定了中国体育的整体水平。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30年前,林先生指出我们可以不削弱sport来解决中华民族身体发展问题,3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竞技体育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大大的加强了,并取得今天骄人的战绩。但是再建一栋科学体育研究大楼的工程却有些迟缓,像“林文”指出我国男学生身体素质相关指标普遍低于日本这一现象并未得到解决。虽说国家相继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但在落实时总是不到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没有根本性的改善。

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二者协调发展,就是平衡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领导部门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对现有的体育机制进行改革,在统一管理上,形成两套人马,配套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投入均等,各司其职,各行其事,才能比翼起飞[9]。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举国体制的优势,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行,整体推进。

4“林文”留下的现实思考

第一,应重视真义体育观。

科学体育的一个方面说的就是真义体育,真义体育可以追溯到1917年“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当时文中提出“何为体育之真义”,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导思想,1953年他又强调:“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1954年批示国家体委文件“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林文”思考的也是如何更好地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以及怎样从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体育根本任务去体现真正的体育内涵。中国从“东亚病夫”到成为“东亚雄狮”,得益于强健的人民体质和民族体质。真义体育正是“强民强种”改善民族体质的重要手段。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为了中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今天更应重视真义体育观。

第二,能否从学术角度重新审视“全民健身”的提法?

在《畅行真义体育——林笑峰先生访谈录》一文中,林先生曾对“全民健身”提法有疑虑,林先生认为这种提法有不确定性,会有各种不同解释和不同的认识和做法[10]。这种担忧现在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如林先生担忧的那样,全民健身可以解释为全体人民强健身体,强健身体不等于完善人体,更不等于人体工程建设。人体工程建设是体育过程的体现,是身体教育过程的体现。如果只考虑强健身体,那真体现出陈独秀1917年在《新青年》第1卷第2号发表的《今日之教育方针》所引用的“兽性主义”,文中说“日本福泽谕吉有言:教育儿童,十岁以前当以兽性主义;十岁以后,方以人性主义。”又说“兽性之特长何谓:曰意志顽很,善斗不屈也;曰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也;曰信赖本能,不依他为活也;曰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也。”他所主张的“兽性主义”,实际就是倡导强身健体、好勇斗很、恢宏国力,免受西方列强欺辱。单纯意义的“全民健身”,就符合了“兽性主义”,而“远离人性主义”。这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健康观和人文体育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能否从学术角度重新审视“全民健身”的提法,把“两个主义”结合起来,变成“全民健身教育”?

第三,人的需要合理性是体育发展的前提。

人是理想的存在物和现实的存在物的统一体,也是说人既不满足外部世界的现实,也不满足于自己的现实,而是力图超越现实,追求高于现实的理想。这就决定了人类既要追求传统的人性关怀,又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感性需求。体育作为大众文化领域中提升人的价值和促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利润”,人们会考虑这种“利润”的“额度”是多大,这种感性需求是否合理,长远效应如何?这些考虑是普通人体育观的一个表现。当然人们对体育的需要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需求的合理性体现在感性化、大众化、娱乐化和多元化上,我们作为专业人士就要考虑“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才是当代体育的合理选择。作为人类改造自身和提升自身,规范和引导人类改造自身和提升自我价值活动的体育,必须满足人需要的合理性,不断提升人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

回顾中国体育发展60年历程,面对改革开放31年的今天形势,拜读林先生30年前发表的论文,有无限的感慨,强烈地感受到当年此文引起的震撼,切身见证到此文对我国体育发展的真知灼见。事实证明,深化体育改革,最终体现的仍是“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并行,二者不可偏废,这恰是林先生的主张,中国体育发展不能没有sport,也不能没有科学健身之路。这就是《世界体育科学化的动向和我们的新使命》一文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启示。

参考文献:

[1] 林笑峰. 世界体育科学化的动向和我们的新使命[N]. 体育报,1979-09-17.

[2] 林笑峰. 自然体育和现代体育科学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3,17(1):54-55.

[3] 吴翼鉴. 关于“体育”概念讨论的意义何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3,17(2):52-55.

[4] 林笑峰. 健身与体育[J]. 体育学刊,1995,2(2):15.

[5] 黄震. 释体育说竞技[J]. 体育学刊,1995,2(1):32-33.

[6] 曹湘君. 关于体育运动概念的规范化问题[J]. 体育科学,1982,2(4):31-34.

[7] 朱显伟. 关于体育的概念和名词的使用[J]. 体育科学,1984,4(4):6-9.

[8] 王则珊. 体育理论基本概念的新阐析[J]. 体育与科学,1990,11(3):10-12.

[9] 吴翼鉴. 各司其职比翼齐飞[J]. 体育学刊,2007,14(4):17-18.

[10] 李寿荣. 倡行真义体育——林笑峰先生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7,14(5):1-3.

[编辑:李寿荣]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桂西南地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的思考
全民健身视角下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策略研究
浅谈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对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的思考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竞技体育娱乐节目对全民健身的影响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