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清
日前,自称“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的这句话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针对其言论发表看法。(据3月19日《信息时报》)
作为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每每有惊世骇俗的言论见诸报端。比如,他认为穷人的孩子之所以上不起大学,是因为大学收费太低;又比如,他建议政府取消经济适用房建设,原因是富人因此会“搭便车”。这次,茅先生又抛出足以雷倒众人一大片的言辞,是和他一贯以来的思想、观点以及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替富人说话”,至于是不是“为穷人办事”,不得而知。
茅于轼开出的这种“偏方”,估计是坐在风不吹头、雨不打脸的书斋里通过想象、猜测和臆断得出的结论,因为连他自己都承认,经济适用房的政策需要深入研究,而他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可惜这一“偏方”,既不是神来之笔,也算不上点睛之作。用不建厕所来杜绝富人对廉租房的觊觎,有些“很傻很天真”的味道。如若不从制度层面扎牢篱笆,依靠旁门左道来打消利益小人投机取巧占便宜的企图,无异缘木求鱼。对蝇营狗苟之辈来说,他们对想攫取的东西可以不择手段,他们的目标是占有,而不是需要不需要。廉租房有没有厕所,与他们“喜欢不喜欢”无关。
而另一方面,“廉租房不建厕所”带给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不仅是伤害,更是歧视和不公平。穷人也是人,也有享受独立卫生间的权力。廉租房可以简陋、可以粗糙、可以寒酸,但应该具备基本的起居功能。也就是说,卧室、厨房、卫生间这些设施,一个也不能少。这不仅关乎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更关乎他们的尊严。中低收入的群体不是下等公民,他们的人格同样不应受到歧视。
至于茅先生担心的富人也对廉租房虎视眈眈问题,还是要回到制度层面来解决。廉租户的审核要有一套最科学、最细致、最完备的办法,且在阳光下运作,保证公开、透明和公正,使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没有任何漏洞可钻。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要相信基层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而不能够先行“有罪推定”。事实上,各地廉租房的入户资格都把关甚严,基本上没有发生富人和穷人争利的现象,这一点,从各地社情民意的反映中就可以得到证明。茅先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设计的路径发生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