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秀华
从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来看,考题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整合高中、初中地理内容,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科内综合问题的分析是学习的瓶颈,特别是解答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学科内综合题时失分较多。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中,才能加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而从命题角度来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人文与自然地理综合的最好结合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展示世界和我国热点事项的最好平台;是考察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所以,目前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地域空间的基本区域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中作为该现象形成要素的地理环境特色,掌握现象发生的地理背景。要做到
这一点,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抓纲务本,熟悉教材,夯实基础。
☆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关要求。这类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即地理空间的判断。可以说“区域的认定”是学好区域地理的前提,复习时必须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抓好空间定位关,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对于世界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选准10条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o经线、20oW、160oE、120oE)进行宏观空间分割,并认识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然后选取重要国家或区域进行轮廓特征和空间定位点的心理识记。
对于中国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以四端点和4条经纬线(23o26′N、40oN、120oE、90oE)进行宏观空间定位,然后再进一步找控制点、即7线11点(23o26′N、30oN、40oN、90oE、100oE、110oE、120oE)进行小区域空间识记。
2.掌握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区域定位的一般思维方法如下:一是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网数据定位。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网位置,要仔细观察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具备扎实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准确判断。在复习时要强化世界重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定位和重要国家的经纬网定位。二是根据地理事物轮廓形状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的轮廓形状,如广东省轮廓像大象的头,黄河“几”字形,大西洋像字母“S”等。掌握了这类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就可以对它们及相关的地理事物进行准确认定;三是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有些地理事物有时可能直接辩认不出来,但其周围有我们熟悉的地理事物,这时就可以借助这些熟悉的地理事物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关事物与这些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来定位;四是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来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特定的分布规律就可以推测特定事物的地理位置。如根据某个地方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就可以推测这个地方可能位于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根据具有显著特征的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如气候类型、河流经流量变化,农作物及其熟制、自然带和洋流、日影朝向等的分布规律,再结合相关的文字、数据或图表等,就可以准确推测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掌握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
高考区域地理分析试题分析比较的内容多为区域要素、区域特征、特征成因等,在区域分析比较过程中强调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应当以区域特征分析为着力点,重视分析方法的培养。
1.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需要关注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自然地理方面应思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的分布特征;应重视自然规律和原理;人文地理方面则要考虑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分布特色,应强调区位理论和人地协调理论。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运用。
2.研究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重点思考区域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影响因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
3.归纳区域主要特征,作为区域分析的发散思维点,并对区域进行评价及提出解决对策。
总之,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强调地图,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掌握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是高考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