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怎样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探讨

2009-05-11 03:59廖校丽李萍娥
今日科苑 2009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廖校丽 李萍娥 周 利

摘要:大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很多高职学生个人素质和心理品质都极不健全,出现了心理缺陷或亚健康状态。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灵健康和心灵成长,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高职院校教师关心学生心灵成长的必要性、当前高职学生有那些心理缺陷、成因及促进高职学生心灵成长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灵成长,

一、高职院校教师关心学生心灵成长的必要性

雨果说过:“比大地更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而心灵的成长,不是自动或偶然发生的,而是主动努力和追求的结果。心灵成长是一个意识成长、灵魂升华的过程。任何对生命和自我的新的感受、体验和领悟都体现为心灵成长,心灵成长也是一种自我的觉醒,看清真实,认同自己的真实身份,知晓属于自己真正的使命是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现在的中学阶段,大多数学校还是应试教育,学校中心工作还是为高考服务,老师关心的是,学生考上大学,以及高考成绩等,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心理品质都极不健全。由于老师和家长长期不重视学生的心灵成长或培养,所以很大的一部分同学(即使考上名牌大学同学)社会承受能力极差,与实际年龄应具备的毅力,忍耐力,责任感极不相称,缺乏基本的爱心。他们多少年来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内心浮躁而茫然,很少或者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审视过属于自己的生命,不知道生命除了让自己活着还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生命之舟将驶向何方?甚至不知道生命到底应该怎样活。高职学生就业的困境、社会竞争的激烈迫使学生们想到的都是不乐观的一面,所以学生们不愿想,越想就越会有压力,但不想就造成了茫然,造成了没有方向。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同学为了自我增值都考取各项证书,计算机、英语达级、物流等等,但同时也感到迷惑,考证是为了什么?考证真的就自我增值了吗?真的就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吗?学生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生存。这些学生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对社会尽什么责任。在唯科技主义、唯物质主义、唯功利主义和唯享乐主义的冲击与影响下,学校教育存在着弊端,高职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困惑。导致心理困惑与缺陷。步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价值取向伴随各自的条件、信念与选择的不同,更加呈现出多样化、多向化的状况。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和进行必要的心灵重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当前高职学生有那些心理缺陷及成因

在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程度不同的出现了心理缺陷或亚健康状态。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等。高职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表现还有神经衰弱、心理抑郁、偏执人格、精神不振、情绪不稳、情感偏差、失眠多梦、学习焦虑、人际交往弱势、过敏性认知反应、烦躁症等特点。造成高职学生心理缺陷或亚健康的原因有很多,综合分析,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人格成长过程中的欠缺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是造成高职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譬如,伴随着自我独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孤独和急躁情绪,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对挫折和失败缺乏心理准备,承受力差等等,当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和挫折时,往往陷入焦虑、悲伤、痛苦、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二)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三)与人交际困难

现代高职学生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技巧与原则。近年来,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一些高职学生热衷于将网络当成排遣对象。但这种虚拟的宣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作用,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四)严峻的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高职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

三、促进高职学生心灵成长要点

(一)教师榜样的力量

教师的人品、气质、修养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础,但教师心灵的美和爱心才是最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心灵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首先是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教师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

教师的真正尊严,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就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献给教师。其次是要爱学生,老师要对学生发自肺腑的朋友般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体现在了解和关心学生,对学生施爱于点滴之间,施爱于危难之处。三是善于欣赏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欣赏也是一种崇高的、无私的爱。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这种爱心和美好的心灵所折射出的巨大魅力,会成为学生的榜样,他们会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行为、感受、体验和领悟,让心灵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二)让高职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树立人生目标

生命的存在是偶然的,但也是必然的。生命的过程是漫长的,但也是短暂的。一个生命既然存在了,就要释放出他的能量,挥洒出他的光芒;就要奋力拚搏,奉献自己;就要用他的行动来证明他的存在的意义。对于人类来说,支撑生命存在除了物质意外,还有精神因素,即,你的灵魂。真正让人快乐的,是精神因素,而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人虽然有着动物的属性,却高于自己的本能。人生更高价值的意义在于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的实现,而实现自我价值的真谛在于爱心奉献。

其次要树立人生目标,没有目标,你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要谋求成功和幸福,我们的人生就不能没有一个目标。目标对于成功,犹如空气对于生命,没有目标的人不可能成功。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同样,你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样的有用之才。 目标会使你胸怀远大的抱负;会在你失败时赋予你再去尝试的勇气;会使你不断向前奋进;会使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统一。

(三)让高职学生学会感恩

要使学生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就必须让他们学会感恩,无论是在生活的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学会感谢。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他们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育成人;要感激我们的国家,为自己提供如此安定的生存空间;要感激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要感激学校,让我们愉快而充实地学习;感激家人;为我们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港湾;感激朋友,为我们送来了真诚的友谊;感激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修养;甚至还要感激苦难和逆境,是它们教会了我们坚强。  感恩的举动会感染和改变周围的每一个人。心中有爱才能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爱心;心存感恩方能感知生活施予我们的恩泽。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善待他人。 

(四)让高职学生砍掉头脑中的消极情绪,乐观、开朗地面对人生

许多人都抱怨过处境的艰难,但抱怨丧失的不仅是勇气,还会失去朋友。谁都恐惧牢骚满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传染。

同样的境况,却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其实,当我们经常往不好的方面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将错失许多成功的机会。相反的,若我们一直往积极的方面去思考的话,我们就会挖掘出许多令人想不到的机会,哪怕是“危机”都有可能隐藏着另一个机会。我们要由人转境 ,而不是被外界事物牵着走。 每个人都有不想让人知到的不幸事情,自己怎麽去面对,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地去掉头脑中的消极情绪,主动控制局面。人生的任何遭遇,都具有多重意义,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命运是你不能改变的?有什么‘遭遇是不能避免的?你是命运的奴隶,还是它的主人呢?告诉学生们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人们之所以倾心于那些乐观的人,是他们表现出的超然。生活需要的信心、勇气和信仰。乐观的人都具备这些品质。他们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又感染着别人。乐观也包括豁达、坚韧,让人觉得困难从来不是生活的障碍,而是勇气的陪衬,和乐观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得到了快乐。“乐观”能给人们带来快乐、智慧、勇气、与希望;“乐观”会让人看到不幸中的万幸。让我们学会用“乐观”的人生态度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就能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

[1]冷余生.解飞厚 《教育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 武汉 2006.4 166-186

[2] [美]W.克莱门.斯通.《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年版3-15

[3]齐畅: 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光明日报 日期: 2004年5月13日[4]

[4]林杰:感恩教育之我见《时代教育》2007年26期133

作者简介:

廖校丽,女;1962年7月出生,汉族, 学士学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李萍娥,女,1963年10月出生,汉族,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周利,女,1970年1月出生,汉族,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
增进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的必要性与途径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美学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的结果分析与应对方法
自我认知团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