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懿
【摘要】 目的 分析经手术切除儿童肥大腺样体后对其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入院的19例(27耳)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并对患儿进行听力、声阻抗、纯音测听方面的检查。结果 治愈16例24耳占88.9%;好转2例(2耳)占7.4%,无效1例(1耳)占3.7%,总有效率96.3%。结论 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手术切除其肥大的腺样体可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术;听力检查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儿童常见多发病,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由于儿童主诉不明确而常可导致误诊或漏诊,对语言学习期的儿童甚至可致聋、致哑,造成严重的后果。本研究对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切除其肥大的腺样体,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9例(27耳),其中男12例,女7例,4~11岁,平均7.3岁,病程1/2~2年,均经鼻咽部水平位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证实腺样体肥大,自诉或代诉患耳听力下降、耳堵塞感,其中伴夜音打鼾7(11耳),查体见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2例可见液平面,1例可见气泡,鼓膜颜色呈淡黄色或琥珀色;行声阻抗检查,曲线显示B型20耳、C型7耳;纯音测听或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听阈为35~45 dBHL,平均气骨导差20 dB。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儿均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先用1‰肾上腺素及1%地卡因绵片收缩鼻腔黏膜3次,在00鼻内镜直视下用电动刨削器反向刀头经口腔由腺样体下部向上刨削,直达鼻咽部,然后通过鼻腔清除残余的腺样体组织,使手术创面与周围黏膜相平,术中应注意切除组织切勿过深,以免伤及其他组织和术后瘢痕形成,术中还应避开咽鼓管圆枕和鼻中隔后缘,术腔充分止血,个别情况采用电凝止血。对扁桃体肥大的患儿可同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1周,3个月随访所有手术患儿,观察其鼓膜的颜色和活动度、光锥的改变、纯音测听或ABR、声阻抗测试的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鼓膜已呈灰白色,动度好,光锥正常,听力恢复正常,声阻抗测试为“A”型图;好转:听力有所提高,鼓膜颜色未完全恢复,活动度仍差,光锥形态有部份恢复,声阻抗检查结果仍为“B”型图或“C”型图;无效:自觉临床症状无好转,听力和声阻抗检查与术前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手术患儿,其中完全治愈16例24耳占88.9%;好转2例(2耳)占7.4%,无效1例(1耳)占3.7%,总有效率96.3%。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儿童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腺样体肥大程度和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1]。严重者如果延误治疗可致聋,由于初发症状不明显或儿童表达困难,易被误诊,特别是单耳SOM,因一侧听力正常,早期难以引起患儿和家长察觉。腺样体肥大引起SOM的机制主要有四点:① 肥大的腺样体直接压迫了咽鼓管咽口,从而导致咽鼓管的功能障碍[2];② 腺样体是鼻咽部微生物的“储蓄池”[3],从SOM患儿的鼻咽部和腺样体组织中可培养出相同的病原菌,SOM感染源性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③ 咽鼓管的逆流:增大的腺样体可阻塞后鼻孔,导致吞咽时鼻咽部压力升高,致使咽部分泌物向咽鼓管返流进入中耳,从而引起耳部症状;④ 腺样体免疫功能异常,腺样体被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活性增强,引起局部免疫异常,由此可能向中耳腔提供抗原-抗体复合物或释放淋巴因子,导致中耳积液的产生。消除腺样体免疫异常对咽鼓管的影响。切除增生的腺样体可有效去除感染病灶,解除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和功能恢复,防止鼻咽部微生物随分泌物返流,并清除鼻咽部细菌“储蓄池”。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表明,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手术切除腺样体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有腺样体切除器切除法、刮除匙刮除法等,都不是在直视下进行,大多属于估摸术式,有可能造成腺样体组织残留、切除范围和深度不当引起咽鼓管口及圆枕损伤,形成瘢痕粘连,造成咽鼓管口狭窄甚至闭塞影响治疗效果。而随着现代耳鼻喉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腺样体吸切术具有视野清楚、切除彻底、手术范围较易控制等传统术式所不具有的优点,并且在直视下对术后创面止血能更加准确和彻底,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1] 刘阳云,孙正良.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的改变.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5:19-20.
[2] Takahashi H,Honjo I,Fujita A.Endoscopic findings at the pharyngeal orifice of the eustachian tube in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1996,253:42-44.
[3] 刘应万,王尔贵,阎萍,等.鼓膜切开置T型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