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掌拍得响

2009-05-08 10:02
妇女之友 2009年3期
关键词:巴掌闺女闺蜜

某天早上,我起了床,洗了澡,正想美美地跷脚看一天肥皂剧,年前一通忙,真是累坏了。

电话铃响,某女友打来电话,问我今天有啥事没,我说没有。她说去看电影吧,我说不想去。她说去吧我有票,我说不想去。她说带你闺女一起去我有票,我说我闺女没在家。她终于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带闺女去看《灰太郎和喜洋洋》可现在车太难打了,让你老公开车送咱们去吧。我怒从心头起:“我真不想去!”她说我不是为了省那点打车钱,车真是太不好打了,昨天我在街上冻了两小时都没打着车。想着要让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在街上挨冻我松口了:

“好吧,我问问娃她爹今天有安排没,一会儿打给你。”

我们的谈话娃她爹听得一清二楚,他的表情基本上属于死猪不怕开水烫:“我不去,我今天哪都不想去,昨天咱说好的。再说电影院那儿太闹了,哪哪都是人,连停车的地方都没有。”他最恨人多,也最恨没地方停车,而且一辈子也没在电影院看过几场电影。我说:“不太好吧,人家好容易张回嘴,还请你看免费电影,拒绝不太好吧?”我们坐在沙发上看了几分钟电视,他绝望了:“咱还是去吧。”

于是,在一个我们根本不想看电影只想在家歪着的大年初四的上午,最终还是踩油门上路跑出几里地接上欢天喜地的母女俩又开上几里地跑到热闹非凡的电影院,花十分钟等到一个空车位,花二十分钟等电影入场,花两个小时坐在全场爆满热气蒸蒸的电影院,看了一场陈旧老套几度昏厥的贺岁电影。谁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要有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没有拍不响的巴掌!

当然,碰上俺这样闺蜜的几率和在婚介所里碰到心上人的几率一样低,通常我们更习惯把“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样的论断放在两性关系里,你不向人家暗送秋波,人家为啥非往你身上扑?你不和人家勾勾搭搭,外面哪来的风言风语?可世界上的事儿往往就是这么奇怪,你没招谁也没惹谁,麻烦还是从天而降。

小时候,阿姨有个闺蜜,长的特别好看,还会唱歌,人们都以为她会找个可心的女婿,可是真倒霉,她被当地一个小流氓看上了,死死纠缠,姑娘不愿意,那家伙天天打架斗殴游手好闲,家里穷的一贫如洗,跟他肯定没好果子吃。可是小流氓哪肯罢休,天天上门,先是软的,软的不行来狠的,不跟我你们全家都没好,说罢一刀扎在自己胳膊上,一家人差点吓死!原先对姑娘有意思的几个小伙子被吓得鸟兽散,姑娘又惊又怕,没人可依,无处可逃,更不想连累家人,一咬牙嫁了,下场可想而知。某年,我在去阿姨家的路上碰到她,她已不认得我,神情恍惚衣衫褴褛担着一担水,一摇一晃地向孤零零立在坡顶的家走去,那背影,我一辈子都记得。她什么错事也没做,也从未招惹过谁,却被小流氓一巴掌响亮地打入十八层地狱!

在婚姻关系中,人们更愿意相信两个巴掌才拍得响:

如果一个人有问题,另一个没有,那么这个婚姻就不该有问题。丈夫有了新欢?那是妻子不体贴。如果妻子是事业型,那就是在生活上忽视了丈夫;如果妻子是贤妻良母,那就是在精神上无法沟通;如果这妻子恰好出得厅堂入得厨房,那就太完美了,太完美的女人会让丈夫感到巨大压力!

若反过来,妻子出了轨,那便是丈夫不合格。如果丈夫大富大贵,那就因太忙碌而忽视妻子的感受;如果丈夫是规规矩矩的小职员,那就是庸庸碌碌毫无进取心;如果丈夫是有点钱又有点闲的中产阶级,那么连吵嘴都没有的平淡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同时学会了为所有错误开脱,好像那就是事实。

好在法律是公正的,在离婚案中无过错一方将获得精神和物质上双重的支持,就是说,如果你没事找事非要拍过来一巴掌,那就要准备好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可能是钱,也可能是还回来的很多巴掌。

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说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在公交车上因为抢座闹了点别扭,男人不依不饶,不停地回头咒骂女人,女人显然不太会掐架,就只说你骂吧,我一个女人也打不过你。车上的人没人搭茬。男人大概是心情不太好,或者喝了酒,或者觉得这女人好欺侮,或者本来就是混账小混混,总之,他不停地骂,用手指着骂,语言之脏令人反胃,女人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只能任他骂。终于,车上站起一个小青年,照此人兜头就是一拳,又有几个男人站起来,三拳两脚将之打翻在地,之后叫司机停了车,一脚把他踹下去。

和谐社会实施暴力当然不对,可是对于这样让人反胃的家伙,除了挥以老拳你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这家伙以他的张狂无耻,不仅拍响了一个巴掌,还拍响了本来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好几双巴掌!

猜你喜欢
巴掌闺女闺蜜
“巴掌雨”玩具风靡火星
好闺蜜
捡来的闺女,卖掉公司陪老爸走四方
我的闺蜜
巴掌云
相见
招财耳
闺女是娘的小棉袄
如何表达
《小巴掌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