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亚
终于得以忙里偷闲地捧起了黄蓓佳的新书《你是我的宝贝》,捧起了,就再也没有放下,也无法放下。于是,任办公桌上的电话长时间地响着,任窗外的雨声渐大,夜色渐浓,就这么一口气地读下去,读下去……
贝贝是不幸的。这个患有唐氏综合症,说话“超过五个字就语无伦次,逻辑含糊”的孩子,两岁失去父亲,母亲又离家出走,他与奶奶和一只大狗相依为命。知书识礼的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贝贝能够体面干净、有尊严地活着,而贝贝虽然智力有障碍,心地却是如此澄澈透明,他完全了解奶奶的希望……
在贝贝的身边,还生活着一群人:水电工李大勇叔叔成了贝贝的“爸爸”,并且坚持接送贝贝上学;居委会主任洪阿姨俨然是贝贝的保护神,关键时刻总会挺身而出;舅舅、舅妈从农村来到城市,成为了贝贝的监护人……他们都在康盛小区这个圈子里生活着,演绎着一幕幕原汁原味的生活画面。他们都因为贝贝,原本善良的更加善良,曾经只顾一己之利的也开始向善。
澄明如镜的贝贝跃然纸上,并不时地触动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贝贝的一言一行常常让我或者怦然心动,或者于无声处受到洗礼。对这个不幸的孩子,我很难怜悯,只有怜爱。他真实地面对每一个人,不论是热心的李大勇叔叔、洪阿姨,还是心有“小算盘”的舅舅、舅妈,以及栽赃自己的表弟小胖,他都不带偏见,纯出自然,用一颗不含杂质的心灵坦然面对……
想象着贝贝并不漂亮却很阳光的笑脸,心中有一种暖意——被贝贝阳光般的笑脸映照着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更有一种冲动——想要走近贝贝,走近智障儿童生活的世界里,去熟悉他们,去感受他们的轻松、自由、明亮与善良。这份幸福与冲动,是久违了的,是来自于阅读的幸福与冲动。
于是,想起了曾经的一次经历:在一次担任评委时,走进了一位盲校老师的课堂。课堂上,孩子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去“阅读”。他们用双手去感受陌生教室里桌椅的高度,去感受黑板的远近与大小;他们用双手去“阅读”自己的书籍,阅读老师提供的卡片。他们的脸上始终微笑着,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的微笑。那一种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评委。
就如作者所说:“一个智障的儿童,就是一块透明的玻璃,一面光亮的镜子,会把我们生活中种种的肮脏与丑陋照得原形毕露。在纯洁如水晶的灵魂面前,人不能虚伪,不能自私,不能狭隘,更不能起任何恶念。”贝贝的透明与善良,连同那刻在我脑海深处的盲校孩子们的微笑,再一次给我以力量,荡涤着我,也滋润着我;烧灼着我,也锻铸着我。这种力量,源自于生活,源自于《你是我的宝贝》。
当然不是第一次阅读黄蓓佳的作品。因为职业的缘故,更多的是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阅读她的儿童文学,从《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到《漂来的狗儿》与《遥远的风铃》,似乎黄蓓佳的每一本书都吸引着一大群小读者。因为每一本中都给热爱阅读的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纸上生活空间。
《你是我的宝贝》给了我不同往昔的新感受。一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情节暗合了读者的生活,让读者产生“我就在书中”的共鸣;另一种成功是,作品润物细无声地给读者以一种力量,使其掩卷而难忘,直至影响或改变着读者对人、对事的态度与看法。对于我,《你是我的宝贝》显然属于后者。
于是,掩卷之际,我写下这样一句话:
《你是我的宝贝》,一本不只适合小孩子阅读的书。
我把这本书介绍给了学生们,他们也写了许多读后感,这就是其中一篇——
我怎么哭了
六(5)班 朱敏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16章“妹妹失踪了”。我自己也有过丢狗的经历,我知道失去心爱的小动物是一件多么伤心的事情,更何况贝贝与大狗妹妹之间是那么一种相依为命的感情。当我一次又一次读到“找妹妹”这句话时,我仿佛回到了自己丢狗时的紧张、焦急、忧心如焚中,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痛苦啊。
书一页又一页地翻着,字一个又一个地读着,到了第212页,我读到“妹妹回来了”。当时我没有继续往下看,而只是在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贝贝与妹妹重逢时欣喜若狂的画面,那是多么温暖的感触啊,我顿时觉得鼻子酸溜溜的,突然一行眼泪从我的眼睛里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那是既感动又开心的泪水。
黄蓓佳阿姨的笔真是太厉害了,我的心情就随着她的文字起起落落,这本书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