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人为本

2009-05-08 10:02周艳荣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校风校园文化校园

周艳荣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论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建设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

一、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延伸——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延伸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它是一种师生员工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最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校园文化也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注重发挥人的潜能为着眼点,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并塑造人。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校风,这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校园文化的最高表现是学校的精神理念,精神理念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理念、信念、追求及行为的综合体现,是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明等内容的一门管理科学。作为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进化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群体文化形态,它涵盖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风格、优良传统、价值取向以及集中反映校风、学风和精神风貌等,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高职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

高职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物质文化,是学院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一种显性为主的文化,从形态上大体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布局文化。精神文化,是学院师生员工创造的特定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灵魂工程的核心。它是一种隐性为主的文化,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智能型文化;观念型文化;素质型文化。制度文化,是使每一种制度、每一条规范都经过某种意义的阐释,使教师、学生自觉接受,并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制度是学院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度安排反过来又培养和营造学院的文化氛围,必须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养成中的育人功能。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院教育、科研、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院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综上所述,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发达程度及水平的外在表现,但是,影响大学生人格全面形成和发展的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以人为本,不断延伸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促进内涵建设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营造——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是决定性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素质来开展,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学校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日益明显,校园文化尤其大学文化是历史积淀和现实环境的产物,它以相对的独立性、自由性、创造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对学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准确把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基本途径,努力创造适应学生和谐环境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建设浓郁的校园文化,培养高技能人才。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高职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首先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寓教育于各类文化活动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所感兴趣的各种文化活动相融合,使教育渗透活动之中,准确把握教育的重点,使教育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统一。

(2)自我教育原则。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为此,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组织、自主安排,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觉推进、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实践途径。经受锻炼,不断提高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引导教育原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学生自主原则并不意味着不管,而是从更加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支持和正确引导。在引导中渗透教育,把握活动主导方向,在精神上、物质上和文化品位等方面给予帮助支持和升华。

(4)能力本位原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精神动力之源。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为此,校园文化建设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技能,适应就业岗位群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技能社团、技能比武等多项科技活动,突出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特点,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

(1)消除低俗,追求高雅。在社会非主导文化给校园文化带来冲击下,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予高度重视,必须坚决抵制和消除。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适合学生思想需求的、积极向上的高雅的校园风气,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矫正学生心灵,促进健康成长。

(2)把握层次,提升品位。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还不平衡,有些还存在娱乐型内容多,启迪型、思考型的内容少;社团名目多,而真正有吸引力的少;校内活动多,而能拿出去交流的节目少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有些活动层次低,缺乏校园文化的艺术品位。转变其关键,满足学生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拉近学生易于吸纳的距离,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文化。

(3)深化主题,凝炼精神。学院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院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动力之源。要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把校园文化建设重点转移到精神文化建设上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主题,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精神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将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是学院整体面貌、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人为本的基本途径

(1)突出校风建设,凝聚育人功能。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其重点是加强以“师德师风、学风、政风、党风”等为重要内容的校风建设。首先要动员学生全员参与校风的提炼和制订中来,使之更加全面理解深化校风内涵,有利于自觉贯彻校风精神。二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校风教育等,使良好校风成为一种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和规范力。三是加强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形成优良校风和学风。四是重视师德师风,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以此影响感化学生,促进优良校风建设。

(2)优化校园环境,高雅品位育人。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它们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优化校园环境建设要提升文化品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场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文化建设的客体,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主客观双重角色的统一。有人说,“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是“第二支教师队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校园文化渗透各个角落,小则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则一座建筑物,“两室”三化建设等,如果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重点抓好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使其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是有声的、隐性的、生动形象的、潜移默化的。它能使学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里,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观念,最后化为行动,受到德育氛围熏陶。

(3)创设学生文化,营造文化环境。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他们是班级和社团文化的创造者,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文化。创设班级和社团文化,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组织、管理、交际、创新能力,达到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目的。丰富班级和社团文化建设内涵,形成学生特色文化体系,营造和谐文化环境,构筑学生文化展示平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总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

猜你喜欢
校风校园文化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浅析当前提高小学德育艺术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浅谈高职教育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