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在体育教学当中,一些有一定难度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经常使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如果忽视这一现象,而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不仅会使少数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难以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还会由于消极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练习热情,从而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笔者就体育教学当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作初步探讨,找出克服恐惧心理的具体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 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
1. 学生自身素质及运动能力差,对完成较大难度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确实有产生恐惧心理。
2. 某些学生在练习某项目时曾经失手,甚至受伤,在重复此项练习时,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3. 学生平时缺乏锻炼,对完成某个动作的难度估计过高,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力所不及,产生恐惧心理后缩手缩脚,更是影响了这一动作的完成。
4. 教师做教学示范时动作质量太差,拖泥带水,让学生有一种危险的感觉。
5. 其他因素如练习的环境和条件太差,别人的冷言冷语,嘲弄讥笑,学生本人状态不佳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要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恐惧心理,必须针对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
二、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恐惧心理
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人的全部活动都是依靠动机的内容以达到目的。对学生来说,参与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动机,良好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从事学习和训练的心理动力。所以,平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大胆泼辣、勇敢顽强的作风,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用动机的力量、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对待学习。教师对自己任教的班级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学生中一般与个别的思想动向,学生对体育课的意见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以及健康状况等。这样,教师在上课前心中有数,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意外的发生,让学生有信心完成所学动作。
在练习动作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正视自己的恐惧心理,了解产生恐惧的原因,并掌握自我消除恐惧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其次是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要想方设法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对学生充满信心的态度去影响那些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对他们要讲清道理,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耐心的帮助。只要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就会树立正确的动机,并在动机的力量引导下战胜困难克服恐惧。
三、 教师安排教学应贯彻由浅入深的原则
在教学中,应从不易引起学生恐惧心理的动作开始。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的程度,并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教师应正确运用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如在进行跨栏练习时,应降低练习要求,将栏板取出,用竹竿代替放在栏架上,或用活动栏架进行教学,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在每一课堂中,教师应将浅、深教材相结合,避免因运动量大、难度过高的教材过多而使学生负担太重,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教师在教一些有惊无险的技术动作时,应对学生讲明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必要时降低练习条件,使学生放心去练习。如单杠挂膝上这一难度其实并不很大的动作,由于看起来惊险,一般女生一开始都不敢练习,只有反复示范,强调此动作并无看起来那样危险,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四、 加强保护措施
在正确保护帮助下练习,是克服恐惧心理的最有效方法。教师保护和帮助的热情及负责态度、正确熟练的教法,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增加精神力量,放心练习。保护帮助应以教师为主体,同时教会学生学会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的语言帮助,对清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亦有重要意义。对于那些低估自己能力而不敢练习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鼓励,指出他们能完成技术动作的依据,同时让他们进行自我比较,发现自己在不断的进步当中,从而增强练习的信心。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只要一发现就给予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乐趣,也就有了进—步学习的兴趣,这些鼓励无疑会使学生战胜恐惧的能力大大提高。
在活动中,教师既要全身心地投入,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撞击、情感的交融,又要能驾驭自如控制活动的进程,以达到预期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出发,应把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寓于活动之中。(1)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自律,包括心理自律能力;(2)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克服盲从心理;(3)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锻炼其个性,发展其特长;(4)培养学生的理解意识,合作意识、集体意识;(5)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使其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争取他们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其健康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