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锋 李 钧
中考作文占据整个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考生的重视,写人的记叙文仍是近年中考的热点,同学们平时训练写作的重点。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是衡量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怎样才能写活呢?借用于漪老师的话“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要把人物写活,写得有血有肉。”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个性化肖像、个性化语言、个性化动作……
一、写肖像,抓住特点,彰显个性
个性化的肖像描写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这一个”人的身份、心理和外貌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活灵活现。同样是写“瘦”比如:下面几个语段描写就各有特点。《三颗枸杞豆》中的三叔“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体,似乎一根根筋骨都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 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病态的“瘦”, 《柳叶儿》中的“我” “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可见当时饥荒之严重和“我”饥饿、瘦削的程度。《一面》中是这样描写鲁迅先生的“瘦”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出的隶体‘一字”,脸“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这是鲁迅先生最富有特征的外貌,也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写照。
二、写动作,形象描绘,突出个性。
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写三拳打死镇关西用三个比喻变换了三种不同的感觉:第一拳从味觉上描绘;第二拳从视觉上描绘;第三拳从听觉上描绘。三拳打出味道,打出颜色,打出声音,极富个性。在打三拳的同时,还伴以个性化的语言粗鲁地骂,宣告对讨饶的郑屠绝不手软。郑屠一句“打得好”,便十分形象地刻画了他流氓、无赖的嘴脸。因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数百年来广为流传。再如《蒲柳人家》中有关一丈青大娘的描写文中详写了一丈青大娘横扫撒野纤夫的一个片断: “一丈青断喝一声:“站住”……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几个纤夫唿哨而上……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纭落水。“在对一丈青的动作描写中,作家对其性格进行了具有喜剧色彩的夸张,通过人物的行动显现了一丈青嫉恶如仇、刚烈正义的性格特征。
三、写语言,抓住语气,突出个性
言为心声。成功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身份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有这样的描写“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时王熙凤还没有出现,但是这个人物却给了我们一种超出“封建式淑女”的形象——泼辣、爽朗。只是如此我们就觉得不俗了。可是作者还嫌不够,又写到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这时你的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王熙凤呢?“察颜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善于作秀”这些词用到她身上我看都不为过。再如:鲁迅《故乡》中对杨二嫂的描写: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尖酸、刻薄、贪小便宜的“细角伶仃的圆规”杨二嫂的形象鲜活的刻画出来。
四、写细节,巧衬托,彰显个性
在等着买蟹的人中间,有一位出众的胖子。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
一个土里土气的瘦老汉,也竟然夹杂在买蟹的人中,使这支小队伍显得非常不协调。黑苍脸,络腮胡,背有些驼,眼睛灰蒙蒙,像落了一层土。看上去,似一株老了的干松树。这倒好,在不知道他尊姓大名以前,我们就不妨叫他“过滤嘴”吧!不过,这并无恶意,胖人是忌人说胖的。至于那位老汉,如果叫他一声“旱烟袋”,估计他也不会提抗议的。————《卖蟹》
文中的“过滤嘴”和“旱烟袋”作者从肖像、心理、神态、语言……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衬托, “过滤嘴”自私自利、斤斤计较、蛮横霸道、利令智昏;而“旱烟袋”则是一个忠厚老实、宽厚耿直、勤劳朴实、尊重劳动的老人。人物间的互相映衬、对比,表现了人性的美、丑、善、恶。再看《陌上桑》,作者将一个年轻美貌的采桑女推到读者面前:“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使罗敷的俊丽得到最充分地体现。
当然,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不止以上这些,比如,写好人物的心理、神态,通过环境衬托等等,只要同学们在平时多读多写多品味,在中考中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常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