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光鑫
“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烽”与“火”。遇到外敌来犯,白天则燃烟(烽),夜间就点火。如此,敌情便可迅速传达给上级。
古代烽火燃起的冲天浓烟又叫“狼烟”。为此,有人便望文生义地以为烽火的燃料是狼粪。狼粪是很难得到的,边防警务如果仅靠捡狼粪烧狼烟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总不能要求守边士兵没事时整天背着粪筐提个粪叉满山遍野地捡狼粪吧。要是赶上战事频繁,那还要不要让士兵们去用“狼烟”示警了?
既然如此,那么,古代烽火台燃烧的究竟是什么燃料呢?有关专家在西北地区的许多烽火台遗址里发现燃烧芦苇、红柳等植物留下的残迹。据此推断,烽火台燃烧的实际上是芦苇、红柳,甚至杂草。
可是,“烽火”为什么又叫做“狼烟”呢?这与当时入侵的突厥人崇拜狼有关。突厥人具有狼的性格、狼的智慧和狼的战术。与此同时,他们又一直把中原汉人视为“羊”,而古代的华夏农耕民族也一直视突厥人为“狼”。如此看来,“狼烟”的本意应该是当崇拜狼的突厥人入侵时,守边士兵点燃的示警信号。
古代,烽火制度十分严格。遇敌多少、天气情况等对烽火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自然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