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学
开始写作文前,必须选择作文的“人称”。什么是人称呀?就是“我、你、他”三个代词。我们写作文少不了这三个代词。“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
写作文根据什么来选择人称呢?一般情况下,自己熟悉的、知根知底的、亲身经历的事,就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样,别人读起来就觉得跟真的一样,一点也不怀疑。
比如,小学第七册语文课本中的《小狮子爱尔莎》,就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有一次,它回来了,发着高烧。我一步也不离开它,它总是用两只爪子轻轻地抱着我的脖子入睡。我给它验血、吃药,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记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它渐渐恢复了健康,可是我舍不得丢开它。又一想,它像出嫁的女儿,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我才决心离开它。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
就这样,我把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作者以他善良的人性,与小狮子爱尔莎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地相处,将小狮子写得那样天真可爱!我们读起来就像自己也跟小狮子在一起的那种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因为第一人称以“我”的感受在告诉你,你不得不信,不得不当真的。这就是第一人称写作的最大特点。假如把文中的“我”换成“他”或“××”,再读一遍,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至于第二人称,在写作上用得相对比较少,这里就不细说了。
那么第三人称“他”呢?这种方法经常要用的,课本上也比较常见。比如小学第八册语文课本中的《倔强的小红军》,你读读看,是不是好像作者就站你旁边告诉你那个小红军的故事?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三种人称有三种不同的写作功能。第一人称是作者把自己亲自看到的、想到的事告诉读者;第二人称是作者对你说你自己;第三人称是作者对读者说心中的那个他。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讨论,到底该怎样使用人称。其实很简单,根据三个人称的不同写作对象,再看看你手中要写的那个题材,是你自己对别人说自己呢,还是对别人说他人的情况呢?
比如,要写的题材是“我的爸爸(妈妈)”或“我的同学(朋友)”,或者写你与小动物相处等,这些题材的作文,无疑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因为,你自己所感受到的那种父爱或母爱,与同学或朋友的那种情谊,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才能有体会,所以必须从“我”的口中说出来,才具有真情实感。
如果所选的题材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而是听别人说的,或者不便于自己亲口说的事,那你就用第三人称“他”来写。因为,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能说得开些,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写起来更自由一些。
这里有两个作文题材,看看该用哪种人称来写:《我读〈倔强的小红军〉》和《小区里有个闲不住的人》。
《我读〈倔强的小红军〉》是一篇读后感,写你自己的感受。写这个题材的作文,无疑得用第一人称写,写你自己内心深处的话。
《小区里有个闲不住的人》,不用揣摩,一般是写你们小区里那个义务搞卫生呀、管理树木花草呀、帮助别人做各种琐事的老大爷或老大妈。你觉得你要将他(她)的美好品德告诉别人,对读者说他(她)的事,很自然,你得用第三人称“他(她)”来写。
当然,三种人称的选择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某个题材用第一人称写,觉得有话好说,你就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如果你觉得用第三人称更能放得开些,那你就用第三人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