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基础教育技术装备 建设与管理的策略探讨

2009-05-04 04:48马如宇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

马如宇

摘要:本文首先以 “普九”检查验收为契机,通过调查分析辽宁部分地区教育技术装备的基础和发展实际,真实客观地反映本地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深入剖析和反思以上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症结,理清制约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制约因素,并试图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探索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对策方法、科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为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参考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 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8-0005-0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技术装备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管理令人焦虑,高配置低效益,现有教育技术装备的搁置、浪费更令人深思。在几次参加“普九”和“农远工程”的督导检查验收之后,促使笔者进一步思考:如今,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发展变化,教育技术理念不断升华,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无法冷静地对待新技术,不能对手段的恰当性做出明智的判断,只是盲目地追求改革创新,往往是否定旧的,以新的取而代之。如果忽视或脱离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正视和反思,追求创新的“热效应”有可能转化为“盲动的冒险”。如何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管理进行正视、探索和冷静思考,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使用、创造和实践的能力,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辽宁地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基本情况

1.农村校舍建设力度大,九年一贯制学校校舍面貌一新

辽宁省从2004年起全面启动了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程,历经4年的努力建设与精心管理,投入力度大,成果显著。仅今年接受新一轮“普九”验收的46个县(区),2005-2008年期间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经费投入164,648.3万元,已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29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优化了教育资源,使校园文化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占据相当比例,达到评估验收标准

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轮“普九”以来,从2005年至2008年,仅今年接受验收的46个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66790.82万元,学校生机比、多媒体教室所占比例迅速提高。

3.“农远工程”配备对于农村中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达标起到了主要作用

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一期工程于2008年10月结束,全省资金总投入3.26亿,“模式一”学校1232所,“模式二”学校7738所,“模式三”学校1367所。全省农村初中全部按照 “模式三”配备,每所学校配备学生用机30台,对于今年接受“普九”验收的农村地区学校生机比达标起到了决定作用。

4.部分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小学科学教室更新改造,实验室装备标准明显提高

全省中小学实验室更新改造的比例平均能达到65%,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实验室装备新标准,实验室设备新材料、实验室建设布局逐渐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5.各学科教学仪器、图书得到一定充实

通过新一轮“普九”验收的46个县(区),实验室设备、教学仪器、图书经费投入39593.35万元,各中小学不同学科的教学仪器、器材及图书不同程度得到了充实。

二、辽宁地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现状调查及主要问题

经过近些年来几大教育工程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确实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现实还有很大差距。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1.中小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和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导致专用教室、运动场地建设不足,教育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受到制约

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内涵的提升及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教育资源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凸显出不足。一方面由于我省作为教育大省,校舍建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更大的建筑空间和校园活动空间来保障。目前我省生均占地面积、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不足。

2.教育技术装备不平衡、不配套,难以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要

(1)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不平衡,制约教育均衡化发展

教育技术装备在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学科间不平衡,总体上看,由于城市基础好,还是强于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间的差距仍然较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好于学校原有的基础装备;各学科教育技术装备,各地区、各学校情况不尽相同。教育技术装备不平衡与政策导向、地区经济、教育规划、教育发展等方面有关系。

(2)教育技术装备不配套,实验教学仪器缺口大

专用教室设置和学校办学规模不配套(专用教室不足);教学仪器器材的配备和专用教室的装备不配套(实验桌和实验仪器);教学仪器器材的配备和教学需要不配套(实验仪器种类和数量);教学仪器器材的配备和学生课堂活动需要不配套(体音美器材)等等,教育技术装备的科学配套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投资效益。

3.全省尚无完备、系统的学校建设、装备、管理等系列标准,学校标准化建设急需科学和完整的标准依照执行

到目前为止,辽宁省实现“巩固普九”县(区)11个,实现“提高普九”县(区)46个,实现“双高普九”县(区)45个,标志着辽宁的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校舍建设、基础设施设备,还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城乡逐步实现均衡化。原有的建设标准、装备标准、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管理标准已经不适用或者不完全适用。尤其是学校校舍建设、教室及专用教室的设置、设备设施、仪器配备等是否科学、规范、配套,直接涉及投资效益,以及能否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要求的各学科课程 ,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所以尽快出台相关标准、规范、仪器目录,加强指导学校建设工作、装备工作及专用教室管理工作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如何进一步科学完善学校硬件建设,指导学校硬件建设方向,提高投资效率,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配套化、安全化,逐步实现硬件建设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三、制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分析

对照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水平,辽宁地区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外在因素又有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总体水平较低

现有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水平还很低,数量上和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上与省平均标准还有差距,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数量和品种严重短缺;图书馆(室)藏书数量少、品种不多,复本多,薄书多,没有剔旧,缺乏时代感。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管理水平不高,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学校不多,各功能教室的现代化装备比较欠缺。中学和小学的生机比较低,统计数据中还不乏2000年左右配置的计算机,濒于淘汰。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建有网络教室,但建成校园网的学校很少,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低。即使建有校园网的学校,软件资源大量匮乏。城市实验室数量严重不足,学校班级数越来越多,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实验室数量难以满足要求,各种仪器设备生均占比严重下降,达不到正常开展教学的要求。

2.教育技术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过程中,存在本末倒置,重视校园网、闭路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极不重视常规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等基础装备建设,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严重匮乏,体育设施几乎空白。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教育技术装备跟不上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由于受经费投入的制约,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室)建设仍停留在低档次的建设水平上,多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没有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反而在倒退。中学的物理、化学实验课尚属正常开展外,生物实验教学相对较少,生物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课仍是教实验、讲实验、背实验。小学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仪器设备配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无设备、无药品,正常的科学实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室更是凤毛麟角,而且新课程标准不再把实验区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而是要求很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现有的仪器设备很难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在现有的实验室建设水平上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存在很大的困难。

4.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难以提高

教学资源配置与组合不合理。一些学校盲目追求高、精、尖,对多媒体、计算机等趋之若鹜,甚至认为有了它们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忽略了常规设备的效用,忽视了直接实践经验的获取。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装备的可靠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效用和适用,最后才是多功能。可以用挂图直接展示的,何必花上几天做个课件然后用多媒体投影机投影在屏幕上;可以直接用录音机播放的,又何必要用计算机或是多媒体来展示它的声音。不少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滥用媒体,使软件题库充斥课堂内外,造成新的题海战术;有的为装点门面而使用媒体,为应试而使用媒体,忽视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和合理教学的实际,优化装备配置结构,丰富装备种类,以适应不同教学环境。

5.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没有持续保障

“普九”、“普实”以后,各级政府没有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技术装备的更新保障机制,也没有出台经费筹措政策,实际投入的装备经费很少,致使中小学的实验仪器、药品、图书、实验室、计算机的更新、补充缺乏经费来源。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全面取消,仅有的学校公用经费是无法正常维持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的。

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内涵建设、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策略

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技术保障。加强和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条件保障。本文在对现状调查以及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内涵、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策略进行了思考和探寻。

1.科学制定中长期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促进教育技术装备事业长远和科学发展

制定中长期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是促进建设上标准、管理上水平、应用上层次的一项重要任务。中长期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是事关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一件大事。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中长期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对促进我省“建设教育强省”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特定的发展机遇期,从教育技术装备战线的战略高度制定并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必将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通过规划的研究制定,进一步明确在基础教育事业改革面临新形势、新局面、新情况、新机遇下,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把握发展趋势和动向,进而明确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工作重点、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并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做出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部署,奠定面向教育现代化、实施“建设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所依托的教育技术装备基础,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历史性、跨越性发展。

2.全口径、全方位制定和实施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

制订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对学校设置与规划、用地与校舍、设施与设备、师资与经费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和具体的发展标准,使每一所中小学在发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于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引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公共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3.加大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投入,统筹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照 “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全省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装备总体上仍然欠缺。通过实际调研情况,可以看出,尚需装备数量与现有装备数量之比比较大;学校现有计算机的“生机比”比较低。其次,由于缺乏省级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的统筹支配以及对其他渠道投入经费的宏观管理措施不力,使我省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不够均衡;已有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持费用得不到保证。最后,现代化媒体教学的软件建设很少有专项经费投入,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软、硬件经费的投入比较,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大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投入,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的思路及办法是:其一,设立省拨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用于全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逐年增加教育技术装备的专项经费,以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薄弱环节的投入,引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积极快速地发展。其二,争取多渠道经费来源扩充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发掘财政拨款之外的其他渠道的投资潜力,并对其他渠道的教育技术装备投入加强宏观管理,以缩小校际差距。其三,应该重视教育技术装备维修费用的追加和教学软件的配备。建议今后凡每投入一定额度的教育技术装备,都要逐年追加相应的维护费用和软件费用。

4.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构筑区域性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平台

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建立区域性教育技术装备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网络环境下区域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三级管理,五个平台”模式。

“三级管理”模式,即:市级网络中心设立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宏观系统维护总控;市级教育技术装备站统筹装备管理工作的数据库管理,进行全局监控指挥;县级教育技术装备室负责对学校一级微观管理,督促数据资源传递至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的“五平台”管理模式,即:实验管理平台、图书管理平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教育技术装备信息统计平台、自制教具管理平台。

5.发挥评估的激励和管理功能,促进教育技术装备良性发展

教育技术装备评估功能发挥得好,就能真实地反馈教育技术装备的信息,便于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定性与定量总结,有利于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评估的功能,也可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完善教育技术装备自身的理性发展,真正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束语

本文依据辽宁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实际,客观地分析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现状和得失,通过对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实践管理模式的分析,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新思路、新尝试和新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理论和实践模式,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李福生.素质教育给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5).

[3]张保生.中国教育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

[4]孙云霞.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0,(4).

[5]肖彬.关于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5).

[6]黄文飞.教育技术装备为新课程改革保驾护航[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9).

[7]曹惠芳.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

[8]徐军.媒介环境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