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吉成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这4种类型的试题都有所准备。为此,我们从2008年第3期开始至第7/8期特开设“试题点击”栏目,约请一线名师、高考阅卷专家编制这4种题型的模拟试题,并提供相应的“写作导引”。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试题,结合专家的“写作导引”来练练笔。
话题作文
[试题呈现]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个表情,_个举动,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甚至一声鸟鸣、一片云彩、一丛风中的芦苇,都会具有动人心魄、一令人回味的美。
生活是沉默的,她悄无声息地一路走来,田野感激她奉献,森林歌颂她的慷慨,诗人歌颂她的丰富,她只是沉默。
生活如梦又如水,镜头里的世界是另一个,经过修改和制作,还有精华的意思。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那么,在你的眼中,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你对生活又有何感想?
请以“生活需要我们去经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作文必须在规定的话题范围之内,由于话题指向明确,作文时考生只要依据材料提示,把话题的界定范围搞清楚,再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话题的多个点中找出有见地的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生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思维角度,甚至不同的年龄层次,对生活的认识都会不一样。生活是什么?只有自己去感受。因此,命题就立足于“你对生活又有何感想”上。这也就是说,本次作文是需要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你自己的生活感受。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提示,无论是生活中的美好,还是苦难,都可以作为你叙述或感受的对象和作文的内容。
本文构思要注意以下的问题:①明确本话题的写作重心是在“经营”上。任何一个话题都有一个写作的重心,把握了写作重心,我们的写作才能真正占领认识的至高点。②“经营”生活的前提条件要搞清楚“生活”是什么,这一层面是认识的一个深化,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做一铺垫。有了这一层的深化,我们对“经营”生活也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写作的内容相对也开阔一些。③每个人因生活圈子有大有小,阅历也各有不同,作文能力也各有差异,各人在确立写作内容和材料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写作中特别要注意突显“感受”二字,就是说,要有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和自己特有的真实的思想——即抒写真情实感。又根据写作提示可知,记叙、议论、描写和抒情都可以用,那么,叙事描写应当是叙生活之事,描写在生活中的见闻,描写人物事物景物,议论抒情应当是在叙事的前提下,对叙事和描写的提升和深化。
材料作文
[试题呈现]
总在不经意的时候/深深地恋着/故乡那悦耳的歌谣/故乡那皎洁的月光/故乡那熟悉的夕阳//城市的街道人来人往/却不见熟悉的脸庞/沉重的行囊/装载着我故乡的情/轻轻撩起我思念的苦(康乃馨《思念故乡》)
正确理解上面这首诗的诗意,然后写一篇文章,要求作文的内容不能离开这首诗的立意。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进行联想、想象或编述故事。
[写作导引]
材料作文是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所谓“紧缩”即从材料中找出材料的关键句,或主旨句、提示句),通过“紧缩”提炼出材料的核心。考生作文时,必须紧扣材料的核心来立意,不能信马由缰,而且这种扣是越紧越好,换句话说,就是对材料的中心范围控制得越小越好立意。
本题材料是一首现代诗,前一节通过典型的意象“歌谣”“月光”“夕阳”,勾画出了故乡诗意的意境;后一节则是重点写我离开故乡来到城市后的苦恼。两节诗各有侧重,前一节重点突出故乡的美,后一节重点写离乡人的思乡苦。但在审题时,我们不能把这两节诗的内容分割开来,应该把他们看做是一个整体。因为家乡的美,才使离乡的人更思念自己的故乡;而离乡人的思乡之苦也更进一步突出了故乡的美。在这里对故乡的美应该是一个广义的美,不仅仅是家乡的景美,除此之外,还更有家乡的人情美、风情美、风俗美等等。对这些作文立意时应该加以考虑,也就是说作文时要跳出材料,拓宽思维视野,在美的广义上下功夫,在故乡美与思乡之苦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这样可以突破作文的思维定势。本次作文要求写记叙性散文,因此,作文要以情感为核心来立意,要让“我”出现在文中,表现“我”乡愁之苦的程度,比如可以通过虚幻的梦境来展示,梦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梦,也可以是几个片断性的梦。
新材料作文
[试题呈现]
读下面两首现代诗,根据要求作文。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阳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杜运燮《光和影》
阳光正好照在我的胸前/融化了去年此月的雪/让心灵自由唱歌/告别浮浅和粗糙/变得深刻/精致/优雅与从容/驻足/阳光灿烂笑容/每时每刻都在和你谈心
佚名《阳光》
注意:要求自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道作文题采用的是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介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之间,它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其特点是既有材料作文的形态,也有话题作文的特质。要注意的是尽管其形态还是材料作文,但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都有别于材料作文的思维方式,思维界面要求比材料作文“宽松”得多。
本题命题材料是两首现代小诗。两首小诗的主体意象不同,第一首主体意象是人,第二首主体意象是阳光。两首诗之间的结合点都落在阳光上。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抓住这个联系点想开去。
因为是命意作文,所以,在作文构思的角度选择上,思路可以宽泛些,要对这两首诗的内涵作深入的挖掘,两首诗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光和影”或“阳光”作了生动的描摹,实际上每行句子就是给出了作文的一个立意角度。立意时两首诗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首来构思,也可以将两首诗串并起来构思。选择第一首诗构思,可以选择“走进阳光”“走出自己的阴影”“阳光与阴影”等角度作文;选择第二首诗构思,可以选择“心中的阳光”“阳光与生活”“心情与生活”“生命里的阳光”等角度作文;若将两首诗串并起来构思,可以从生活、心情、交往等角度构思。总之,这是一道多角度可以构思立意的作文题。
从命题立意的角度来看,这道题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但无论选择那种问题来写。若写记叙文,一定要注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来写,巧妙构思。同时最好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避免空洞的抒情或平铺直叙的写法,而使文章丰满起来。若写议论文要注意选择最有话可说的观点来立论,否则就写不出具体的感受来。
命题作文
[试题呈现]
窗口,记忆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也叫标题作文)。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这种题型命题只给一个概念或者短语,考生作文时应根据这个概念或短语联想拓展生发,并对此作理性的思考。
本题审题时要注意弄清以下几方面的概念:①题中的核心概念“窗口”与“风景”;②作文所要注意的时间限制“记忆中”;③“风景”的形态“美丽”。这里尤其是要注意对“窗口”“风景”这两个核心概念。“窗口”可以是生活中实的“窗口”,也可以是虚的窗口。“风景”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物。
本题提供的写作角度有两个:自然生活中实在的窗口前所见到的景物的描述;从社会生活的某一点切入,以此作为“窗口”联想与发挥。当然也可以从自然的窗口切入,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阐述某一种生活道理或人生观念。无论是选择哪一种角度,都要向纵深拓展,要揭示出窗口背后的人文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