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寸心等

2009-04-29 08:54李寒晴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男友世界

李寒晴

“沟通从心开始”,中国移动的这句广告词,告诉了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用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情去培育。是的,一个几乎完全依赖信息通讯的商业公司都没有忘记这个千载不变的道理。我们又怎能简单地信奉,仅凭网络,我们的人际关系就能更加稳固?

也许会有人说,网络在现今社会的覆盖面非常广,它的触角延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人际关系或多或少建立在网络上,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甚至在许多热衷描写未来人类生活的电影中也虚构出这样一个架空的信息世界:几千年以后,人类的一切都数字化。足不出户,在数秒之间就能了解天下事。网络四通八达,无所不能。人们要做的只是发出和接受指令,交流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网络使文字、声音和图像的信息化都成为可能。这样“未来”的交流方式看似快捷高效,可是你是否认真想过,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其实并没有因网络而更亲近。他们所维持的,只有冰冷的,礼貌性的交流。这就是生长在“礼仪之邦”的我们,这就是孔子竭其一生所倡导的“仁爱”最终的发展结果么?

网络再怎样发达,也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还没有人能让网络世界中的任何东西实体化。人际关系冷漠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日趋严重的一种社会病。现代孤独症,就像大多过惯城市生活的人,回到农村才撩拨起人们返璞归真的强烈的情愫。但如果真的要现代城市居民移居远离城市的僻壤,绝大多数人都会耐不得清贫,也不愿失去他们早已习惯了的现代文明。可与陶渊明老先生为伍者毕竟是凤毛麟角。

客观的世界还存在,网络便无法触及人际关系的内核,也无法从根本上让人际关系更稳固。正如同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只依靠言语和表情来赢得尊敬和信任,网络中仅靠三言两语交来的“朋友”亦不会长久。人的关系都是双方面的,在你想了解别人也想让别人了解你之前,先完善并了解自己。这样的认可,不是网络所能传达的,在网上,我们甚至都很难深入地了解他人。我们所能了解的,仅限于彼此表现出的“想让别人看到”的一面,同样的,我们也很难让别人了解自己。陌生的学生网民间一般都不会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免去了情感道义责任,匿名交往的网络又如何能让人际关系稳固?

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因网络而受骗的报道。小则损失钱财,大则付出生命的代价。就在前不久,有一则名为《解放军年轻军官为救轻生女子不幸牺牲》的报道:11月30日,为救一名跳河女子,年轻的军人孟祥斌甩掉鞋子就跃入冰冷的婺江。他挽救了女子的生命,但自己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前一天刚来部队探亲的妻子和女儿……事后有金华的数万群众参加了为他举行的追悼仪式,场面之悲恸,人人为之垂泪。但人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惨剧原本是可以避免发生的。那名女子从温州赶到金华见网上认识的男友,却发现自己一直被男友欺骗。在和男友又一次激烈争吵之后,愤怒的她摔掉电话,跳河轻生。如果不是因为在网上轻信别人,如果她不是因为这脆弱的爱情自杀,年仅28岁的军人也不会为救她而牺牲。

我并没有谴责那名女子的意思,这错并不全在于她。谁都以为网络能缩短人们的距离,但这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感受。事实上,她和男友的距离并没有因网络而拉近,甚或从此以后,他们都再不会见面。人们都已经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了,连在真实世界里的接触都难以消融心灵的隔阂。用网络来排遣寂寞,和在虚空中逃避现实又有什么区别?

我要说的是,“无所不能”的确是网络最大的强势,但同时也是它最大的弱势。它尽可以满足你对信息的需求,却不能够满足你对人际关系的要求。在网上,你可以轻易地下一首歌,看一段电影,赚一笔钱,却不能那么轻易地收获一段真情。大量的信息令人难辨真假,也许看似充满爱心的“救救孩子”“为白血病患者募捐”的号召只是心术不正之人招摇撞骗的一个幌子。又比如我们这样在学校寄宿的中学生,一周回家一次,也并不一定都上网,难道我们的人际关系会因此就是一片空白么?当然不可能。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在学校的生活中渐渐沉淀下来的,彼此的默契深深浅浅,或淡如水,或醇如酒。真正的朋友,即使是相隔两地,在茫茫人世,依然给你留一个位置。这样的位置,不是QQ通讯录里存下的姓名,不是BBS里跟上的帖子,不是网游中升级打榜的光荣记录。这位置是刻进心里,深入我们的肌肤,一辈子都在血液中流淌着的。当岁月变迁,当这世代的车轮轰轰烈烈地滚过,当所有一切都已趋平淡,你回忆,想起的将不会是网络中虚拟的人们,而是那份一直留在心田的真实的精致。

生活是那么美好:久别重逢的人们拥抱,朋友微笑,情人亲吻,父母对着婴孩轻拍双手;我们陶醉,我们伤悲,我们欢笑,我们流泪,我们无助彷徨,我们伸手援助……当这一切都化为符号,愚蠢又冷漠,在网络中随着电子光束无声传播,当所有的情感都赤裸外露,我们和人工智能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的未来是这样的,那么这样的人际关系未免也太悲哀。网络真正影响的,只是电脑间的关系,真实的我们不会因此而改变。人心原本就飘忽不定,“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我们不缺虚拟的产物,从前人们以为世界真实到黑暗,创造上帝来照亮这一切;当残酷的现实得以拯救,现代的人类说的不再是“上帝说”而是“网上说”——苏格拉底的世界中没有网络,但即使有,他也绝不会改口将“人的存在建立在与他人的联系上”变为“人的存在是建立在与他人电脑的联系上”的。人们经常抱怨上帝的不公平,因为他把历史机会给了别人,把不幸给了自己。进入网络时代,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不稳定。人心难道不够遥远了吗?还需要用这张巨大的网来隔开彼此?

心之得矣,我歌且谣。虽隔千秋,欣如晤面。寸心映鉴,真情斯见。

离歌

千百年来的人生或许只演了一出戏:离别。小到平凡人生,大到宇宙方物,无不以各种方式演绎着“离别”的主题。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的这句话,自是道出了离人的心声。然而别忘了,也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热情洒脱,更有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乐观豪迈。是的,不必惶惶于际遇的变迁,不必感伤于时空的阻隔,更不必沉浸于萧索的离愁别绪,须知,没有离别,何来相逢?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个阶段都是暂时的驿站。每年中考、高考过后,中学生们也自然要经历刻骨的离别。本期,我们约请了浙江省温州地区十分活跃的两个文学社团——白象中学金鳌文学社和虹桥中学红枫文学社的主力成员参与主题写作。令我们感到欣慰和愉快的是,离别,在同学们交来的小说、散文、诗歌中跃动成了一个不乏暧意的字眼。道一声保重,将过去的好时光悄悄珍藏,明天,仍然是意气风发的新起点。

离歌不悲,曲热衷肠。

猜你喜欢
男友世界
the boyfriend look 装男友
内在美
刷新
刷新
刷新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