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君
下面是笔者指导学生动作描写的教学过程(片断实录如下):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动作描写。同学们拖过地吗?想一下完成“拖地”这一件事情按先后顺序需要哪几步?
生(稍作思考):“拖地”这件事情按先后顺序一般需要五步:①找拖把;②浸拖把;③拧拖把;④拖地面;⑤洗拖把。
师:那么,这五步哪一步应作为重点写?
生:第四步“拖地面”。
师:那“拖地面”的时候就“拖”一个动作吗?
生:不,有好多动作呢?
师:有哪些动作呢?并且注意推敲一下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各抒己见):盯着、弯腰、紧握、一推、一拉……
师: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种动作表现,总是伴随着人物的神态、心理等,我们能否在具体的动作前得体地加上表示心情、神态的词语?
生:“找”前可以加“兴高采烈”,“浸”前可以加“小心翼翼”……
师:同学们,这件事中人物的动作比较多,我们能否合理地用上一些表示一定顺序的连接词,使句子意思更明确,句子与句子之间更连贯呢?
生:“拖地”这件事情可以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拖地”这个片段用笔写下来。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附:拖地(片段)
我首先兴高采烈地找来拖把,接着大步流星地到水池旁,小心翼翼地浸湿拖把,手脚利索地拧干,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到教室,气喘吁吁地弯下腰,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双手紧握拖把柄,用力均匀地向前一推,向后一拉……最后我满头大汗地洗好拖把,把它悄然无声地放回了原处。
【反思】如果说,我们把选材看做找到某一个人的话,那么立意就是那人的大脑,构思就是那人的骨骼,而语言文字就是那人的肌肉和血脉。一个人的形象,最主要的还是血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思想再高深,骨架再魁梧,没有血肉,能给人以美感吗?我们小学生的习作也是如此,主题的揭示,构思的精巧,都必须依靠语言文字来体现。可见语言文字对于一篇习作的重要性。
小学生习作绝大多数是写人或者记事,以刻画人物为主。语言文字主要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其中动作描写是对人物进行刻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动作透露出来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过于粗糙,导致人物的形象不够鲜明。就上述案例中的动作描写来说,如果这样写:“我找来拖把,到水池旁浸湿拖把,拧干,赶到教室拖地面,洗好拖把,把它放回了原处。”语言平平,毫无个性,也谈不上什么精彩,根本不会吸引读者的眼球。
那么,如何让动作描写精彩起来?习作中的人物描写要想精彩,语言就必须要有个性。具体说:一、平时注意积累语言,多摘抄好词佳句;二、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生活情景;三、学会用特写镜头的手法,对主要动作进行动作分解,抓住人物的连续性动作,并且注意推敲动词来反映人物特点,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勾画人物的形象;四、明白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种动作表现,总是伴随着人物的神态、心理等。人物的动作描写,宜与人物的神态、心理等描写相融合,以此较好地捕捉人物的情感,体现人物的品质。
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几点,这样的动作描写一定会精彩起来,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水准,也并不是一躇而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