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009-04-29 00:44:03林伟亮
中学理科园地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方法

林伟亮

二十一世纪的化学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改革,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最终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教学的涵义是什么呢?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是以“学习中心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和核心,落实到三维目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归纳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要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呢?对它该如何看待和认识呢?本文就此略作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一、了解学情、挖掘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和教学处理方法。如在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或分组实验探究中,学习好的学生带成绩差的,动手能力强的带动手能力弱的,善于沟通交流的带不善言辞的,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呈现、课堂练习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要针对学生实际,针对教学实际,这是实现有效教学,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备课时,要依据化学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能力因素、人文精神,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发展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提炼、加工和组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途径,以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化学知识,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案例1:在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35页《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一胶体》教学中,摒弃以往从熟悉的溶液内容人手,导入分散系概念,再通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模式,而领会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大胆的教学尝试。先给学生展示几幅图片:如雨霁、果冻、沙尘暴、手电筒光柱、河海三角洲、阳光穿过林木的美景等,让学生从图片上获取信息,再比较泥土悬浊液、氢氧化铁胶体、硝酸钾溶液,并将其光照、加热,然后让学生对各自掌握和采集到的知识与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和想法,教师再加以引导、评价。学生通过搜集知识信息,经历了对问题的探究,从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初步掌握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也完成了对“胶体”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具有令人好奇的、疑问性的环境,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进入学习化学的最佳心理状态。情境的创设既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又要兼顾体验、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也要符合学科本身规律。情境是为学生营造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氛围,而非仅愉悦于学生。

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从化学文化(化学史、化学美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人手;②善用生活常识营造情境;③利用科技发展拓展情境:④从问题设问中创设出问题情境。

案例2:在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48页《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中,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问:袋装薯片的包装为什么要鼓胀起来?(学生激情四起,联想起薯片的美味、香脆、辣等特点。)追问:怎样才能让袋子鼓起来,又让薯片不变质?(学生会想到充入一些气体,并围绕应该充入什么气体让食物不易被氧化而展开讨论,轻松进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课题。)再追问:能否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并交流讨论这类化学反应的特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潮,也体会到化学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优化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手段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传统的讲授法,一般采用讲解、演示加练习,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探究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但难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知识,对一些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显得零散;自学辅导法,一般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可见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优选,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的风格、学校的条件等综合考虑,大敢地、有计划地把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般来说,化学用语可采用讲授式教学;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可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化学实验可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化学计算可采用启发、指导、练习进行教学。当然,某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可能融入许多类型的知识块,就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有效教学的辅助

教学媒体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经验传递的手段和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录音、录像、影视、幻灯片、挂图、模型、动画、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开展,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如通过多媒体的情景刨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和丰富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3:在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89页硫酸的工业生产、第97页氯碱工业的教学中,可通过设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与升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改进、发展和提高。有效教学的评价,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个性发展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尊重学生,坚持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发生的变化情况等,并及时给予晗当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也是有效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实现有效教学。反思教学的秘诀在于以有效教学的理念,审视教学事件,并以教学设计的方式去化解教学事件。教学反思应该蕴藏在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评课等所有教学活动中,在挖掘教学不足的同时,也促进了有效教学的实施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徐宾,化学教材有效化处理的依据和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36-37

2郭姿英,王后雄,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特征与运行机制,中学化学,2007,(8):1-3

猜你喜欢
新课程化学教学方法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