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物理复习课堂

2009-04-29 00:44:03夏小清
中学理科园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案情景解决问题

夏小清

摘要:本文简述开放物理复习课堂的3种复习模式:即情景复习教学、解决问题复习教学、学案复习教学,同时指出复习课堂必须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情景;解决问题;学案;精讲精练

好多教师认为复习课容量大,只能采用“程序”教学模式,实际上这种复习教学模式有许多不足:只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不考虑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复习时面面俱到,泥沙俱下。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联系实际少,缺少运用性、拓展性和综合性;忽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少,学生感到枯燥厌烦,课堂气氛沉闷,这样学生很难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复习课不应该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是更高层次的新授课。复习课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复现知识,还应引导学生串联知识和整合知识,为学生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和形成科学方法积极地创造条件,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逐步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更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复习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开放复习课堂的复习模式:

一、情景复习教学

情景复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1)根据复习教学目标,创设能激化学生思维活动的物理情景;(2)学生联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分析与探究、讨论与交流等过程,完成对物理情景的探究;(3)引导学生再现知识要点,并归纳渗透其中的科学方法;(4)将知识要点和科学方法融入新问题中,引导学生以“应用、变通、迁移”等手段来探求新问题,丰富、重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如:复习《力和运动》一章时,先用多煤体展示一个同学正在爬杆的情景,当这位同学停下休息时,问:“这时,若所有的力都消失,这位同学将会怎样?”同学间相互讨论后,播放已经做好的课件(这位同学静止,上不去也下不来)。再问:“若这位同学在上爬时,所有的力都消失,这位同学又将怎样呢?”同学间相互讨论后,播放已经做好的课件(这同学一直向上运动,回不来)。通过这样的观看、思考、讨论、交流,能够克服思维的定势影响,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然后,要求同学们分析这位同学匀速上爬或静止时的受力情况。这样就突破二力平衡这一难点。

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是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才会让学生提出新创见。在复习《压强和浮力》这一章时,我在讲桌上摆了一大堆器材,“天平、烧杯、牛奶、豆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微小压强计、弹簧秤、铁块、木块。”学生们开始猜测这节课内容:有的说测密度,有的说测压强,还有的说测浮力,我说:大家知识点找准了,但没有猜准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想让同学们选择恰当的器材,自己设计出比较“牛奶和豆浆密度划、”的方案;凡说出一种方案的奖励一个口香糖,学生们一下乐了,情绪非常高涨,主动地进行对论。我原想学生能设计四种方案,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利用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一下子设计了六种方案。即:方案一、取质量相同的牛奶和豆浆,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方案二、取体积相同的牛奶和豆浆比较它们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方案三、用“微小压强计”测量相同深度处牛奶和豆浆的压强,压强大的密度大。方案四、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一端扎上橡皮膜,分别放人深度相同的牛奶和豆浆中,比较橡皮膜内陷程度,内陷程度大的压强大。方案五、利用“称量法”测出同一铁块浸没牛奶和豆浆中浮力的大小,浮力大的液体密度大。方案六、在两个相同的量筒中盛上等体积的牛奶和豆浆,放入同一木块,比较液面上升的高低,液面上升的越多液体的密度就越小。这样,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复习了“压强和浮力”的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在审题、分析、观察、实验、演练、归纳得出结论等方面的成功与快乐。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以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去探求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复习教学

怎样让学生既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掌握新知,我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试试看自己掌握的怎样了?”这里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题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努力使问题具有:(1)现实性呈现的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和亲切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感到“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2)开放性所提问题条件可以多余,也可以不足,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多种,答案不是惟一的,因为凡是生活中真实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它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是不想用标准的程序和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而是想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培养创造性思维。(3)探究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能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探究。例如:在复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设计这样一道综合试题:观察蜂窝煤炉(在讲台上展示炉子实物),回答下列问题:用蜂窝煤炉烧水有哪些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蜂窝煤炉采用了哪些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分析用蜂窝煤炉烧水时能量损失的途径,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观察蜂窝煤炉的隔热层,猜想夹层中的物质有什么特点?并说明理由。这里安排的问题和探究不是教材上的简单重复,注意从生活中选取探究素材,通过一个具体情景将知识进行整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能力拓展部分强调以双基为载体,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以学生的发展为暗线。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班级内的分层要求和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又如:在复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时,设计这样一道综合试题:“哪些方法可以测物质的密度?”课堂上,小组讨论非常激烈,你一句我一句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依据,小组汇报各有特色,整个课堂在争论中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下课了有的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注重结果更应追求过程,因为结果正确了,往往包含着正确的思维过程,但是正确的结果并不一定等于思维过程正确,而结果错了,思维过程有时也不一定全错。

三、学案复习教学

学案使学生的自主复习规范而有序,有案可依,有法可循,学而有得,实践提升,复习活动明确而不盲目,活跃而不混乱。学案在引导学生复习,逼迫学生复习,没有一个不学的学生,不依赖老师,而要靠自己在复习过程中能梳理知识,探索规律,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要使学案具有以上优点,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环境;要知道每一位学生

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从特性中找出班级学生的共性,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从而在课堂上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要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课本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素材,而不是全部素材,教师要大量寻找教材之外的、学生周围的、与教学有关的材料,把它们摆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得。

四、复习课堂必须精讲精练。及时反馈

在复习课堂中,应精讲精练,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常常听学生这样说:老师课堂上讲的我全明白,但遇到问题我仍不会解。因此我认为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如何使学生从听懂到会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物理学科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学生之所以感到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对复杂的物理过程能否进行正确的分析,很多题目只要分析对了,计算起来就是很简单的。因此,我认为物理课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从每一个知识点到每一个例题都是有序安排,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对每一道精选出来的题目都详细讲解,多角度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思考。并对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决不将问题留到第二天。如:电路图的复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练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清楚电流是如何从电源的正极流到负极的,开关是在干路还是支路,控制哪些用电器。然后再连接或画电路图就不会觉得困难,而且正确率高。有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或画法,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讲解。

开放复习课堂相比传统复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真正以“学”为课堂中心,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线,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得到了具体落实;发挥学生的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能力;有利于促使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训练落实在课堂,效率出在课堂,提高了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开双,浅谈“学案导学法”在物理单元自习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2008,(9)。

猜你喜欢
学案情景解决问题
情景交际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乡愁导学案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38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楼梯间 要小心
“比例尺(一)”导学案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