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创造性质疑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09-04-29 00:44:03陈忠岳
中学理科园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先求铁球创造性

陈忠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而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学校教育必须实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教学中创造性的课堂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方之一。创造性的课堂质疑是为了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质疑方法,它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思维方法进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获得好的教学成效的具体方法。现通过多年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体会,结合具体问题,来讨论几种创造性质疑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质疑方法

1、诱导设疑:顾名思义,就是抓住时机,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他们的才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这种设疑的关键在“诱”,核心在“导”,就是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停滞闭塞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来诱导学生疏通思路,使思维活动顺利发展。例如:一台抽水机的功率是3.6kw,机械效率为83.3%,现抽水6min,可以把多少m3的水抽到20m高的水塔上?这是一道多步骤的综合计算题,学生不经过深入分析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应该先求解哪个物理量。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设疑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及公式V=m/p,求V需先求什么?求re,m=G/g):求m需先求什么?(求G,G=W/h);求G需先求什么?(求W,W=ηW),求W自需先求什么?(求W,W=Pt),由于其中的P、t均已知,总功W可求。教师通过以上的设疑和诱导,学生步步跟进,就可以理顺解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有效锻炼,久而久之,一种解题的惯用思路自然形成。2、兴趣设疑:通过设疑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常用又绝妙的教学方法。因为兴趣是鼓舞人们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当人们对某事物有强烈兴趣时,会排除一切困难阻碍,想方设法开拓思路,坚韧不拔地解决问题,甚至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奇迹!比如在学生学习初二物理知识后,可向学生提出:假如重力消失了,自然界将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天空还下雨吗?水还从高向低处流吗?大气压大气层还存在吗?平常烧水时水的沸点还是100摄氏度吗?用天平还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吗?人还能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吗?海水还会果在海里吗?月球还会绕地球转吗?……让学生带着许多问题的猜想,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主动探索,把许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加深理解,综合掌握。

二、研究性学习的质疑方法

1、递进设疑: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达到开拓思路的目的,教学时,可先使学生生疑,然后再用递进的方法设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比如在学生学习了初二物理中密度、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惯性、大气压的变化等知识后,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会上升?气球会一直上升吗?气球上升到一定程度为什么会涨破?如果气球不涨破,上升到最后将做怎样的运动?采用以上递进式设疑。可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原理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同时,还能使课堂更为活跃,学生,情绪饱满而轻松。

2、悬念设疑:激起悬念,犹如小说在情节向前推进或在高潮出现之际,突然中途打住,让它暂时悬挂起来,给读者心理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在教学中,通过设疑问题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对事物的成因充满好奇,使学生带着心理上的期待情境从事学习,以增强求知欲望。比如在讲授动能和重力势能互相转化时,可以演示“单摆碰鼻子”的实验。即取一个铁球作为单摆摆球,用线把它悬挂起来,把铁球移离平衡位置,从贴近教师鼻子处,由静止放开小球,教师站立不动,当铁球荡过去又荡回来时,会十分地靠近教师的鼻子,却总不会碰着。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铁球荡向教师鼻子时,教师一点也不怕被碰着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可以用什么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悬念学习知识,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所在,自然会收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讨论性学习的质疑方法

1、争论设疑:就是通过设疑来引起学生争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辨证。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还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把释疑权交给学生,这在当前的新课改实验教学中运用得最为普遍。比如在初二物理《做功了吗》的教学中,关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教学,教师可以举例;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到头顶,停留了一秒钟,由于不够稳定,运动员举着杠铃向前跨出了2步,在杠铃被举起、停留、向前走步的三个过程中,运动员做功情况怎样?对这个问题,学生会各抒已见:有的说三个过程都做功或者都不做功;有的会说停留时不做功,另外两个过程做了功;有的会说只有举起过程做功,其它两过程不做功;有的可能说只有向前走动时做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各自观点的依据,最后由教师分析总结出正确答案,这样通过争论,不但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物体做功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

2、逻辑设疑: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不仅使他们充分运用概念和逻辑判断、逻辑推理等手段来获得新的知识,还使他们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比如在进行“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教学时,教师可先问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一个正方体来说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又南什么因素决定?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并解答,这样顺着逻辑顺序设疑。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思考的习惯和思考的严密性,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多更好地采用创造性质疑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的初步形成,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都将取到极为良好的可喜功效。

由此可见:创造性的课堂质疑,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

猜你喜欢
先求铁球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铁球同时落地
大小铁球会同时落地吗
求油和壶的重量
乒乓球与大铁球
灯笼填数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巧解周期数列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视野(2014年17期)2014-08-25 03:38:36